故宮靠什么成為“網紅”?
2016-09-26 張苗熒 中國旅游報
文化文物單位的創意產品開發,使人們能夠獲得與現實身份和生活方式迥然相異的獨特體驗,甚至帶來身份認同和情感聯結,這是難能可貴的一種發展文化旅游的路徑
600歲的故宮放下身段,出人意料成為“網紅”,創造了文創產品1年賣出10個億的傳奇。其背后的軟實力究竟是什么?很值得業界研究。
故宮擁有非常珍貴的文化遺產資源,其文化價值與旅游價值自不待言。博物館旅游本身屬于遺產旅游的范疇,大眾旅游時代,捕捉大眾參觀博物館的動機成為必修課。如果故宮的文化資源只能隔著玻璃或柵欄靜靜觀賞,便難以成就真正的“網紅”。故宮管理者顯然深知新時代人們的精神需求,通過文創產業與文化遺產的融合開發,實現歷史悠久的文化遺產與當代人生活無縫銜接。耳機設計成朝珠、頂戴花翎轉化為防曬傘、折扇題字“朕”與“漢子”合璧等等。人們突然發現,原來古老的文化也可以通過創意設計“賣萌”轉型。文化文物單位的創意產品開發,使人們能夠獲得與現實身份和生活方式迥然相異的獨特體驗,甚至帶來身份認同和情感聯結,這是難能可貴的一種發展文化旅游的路徑。
今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文化部等部門《關于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若干意見的通知》,要求深入發掘文化文物單位館藏文化資源,推動文化資源與現代生產生活相融合,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力爭到2020年,逐步形成形式多樣、特色鮮明、富有創意、競爭力強的文化創意產品體系。這就要求我們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考慮如何將文化資源與文創、旅游以及互聯網等產業進行跨界融合。這種融合一旦產生重組與合作的良好效應,必能令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