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青海頻道
憑借資源稟賦和全域旅游的概念,祁連風光景區向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邁出**步。2月3日,祁連縣風光旅游景區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工作**啟動。
近年來,祁連縣重視旅游業發展,提出“旅游興縣”發展戰略,把旅游業確定為主導產業之一,確立建設“高原旅游名縣”的目標,出臺一系列戰略措施,旅游業呈現出高速發展的態勢,旅游綜合效益持續提高,“天境祁連﹒東方瑞士”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不斷擴大,旅游發展環境日益優化。制定《關于進一步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等系列指導性文件,出臺《關于加快旅游商品開發的意見》、《祁連縣景區景點門票減免辦法》,組建旅游協會,成立旅游管理委員會、文化旅游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和旅游綜合執法工作領導小組,注冊祁連縣文化旅游產業開發公司、祁連縣天境旅游開發有限公司,旅游發展基金由2006年開始設立時的50萬元倍增為2015年的530萬元。通過幾年的發展,旅游業已從交流接待型事業,發展成為全民參與就業創業的民生產業。據統計,僅2014年至2015年之間,農牧家樂、家庭賓館、有接待能力的賓館以及社會餐飲、玉器銷售店增幅達到40.2%,與以上產業相關的從業人員增幅達到43%,群眾參與度越來越高。至今年年初,全縣旅游相關產業從業人數達到6302人,占全縣社會就業總人數的65%,全縣農牧家樂總數達到72家,具有一定接待規模的賓館65家,床位數超過9000張。旅游接待能力持續提升,景區景點得到有序開發,配套設施得到逐步完善,市場秩序得到有力規范,旅游品牌建設富有成效,旅游開放合作雛形初顯,旅游融合發展穩步推進,旅游綜合效益明顯提升。
“十二五”以來,祁連縣累計接待游客517.98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2.93億元,分別是“十一五”期間的5.02倍和8.56倍。2015年接待游客數和旅游綜合收入數更是2011年的2.96倍和3.21倍,旅游業對GDP的貢獻率達到6.8%,旅游產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拉動和支撐作用越來越突出。同時旅游業帶動了祁連城鄉居民收入,據統計,通過旅游業發展二蓬勃興起的農牧家樂、家庭賓館、社會餐飲等行業直接帶動就業人數超過3500人,并且2015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分別是“十二五”初期的1.54倍和1.84倍,旅游業成為了就業容量大、層次多樣、類型豐富、方式靈活、前景廣闊的新的經濟增長點。在近年來的發展過程中,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在加快旅游業發展步伐的同時,實施畜牧業發展集約化、工業發展園區化,大力實施草原禁牧、退耕還林、綠化造林、河道治理等工程。幾年來,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始終控制在指標內,環評執行率和“三同時”執行率均保持在100%。“十二五”以來,累計完**工造林8.15萬畝,人均綠地達到117.88平方米,分別是“十一五”末的4倍和13倍。
祁連縣明確5A級景區申報范圍,邀請專家診斷創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發展優勢,制定詳細創建方案。方案指出,祁連縣啟動5A級景區創建工作后,將在提升品位形象,加快推進縣域景區化進程,深入推進“三城三區”創建上做文章。因地制宜促進產業融合,發揮畜牧業優勢催生“牧游經濟”,發揮文化優勢催生“演藝經濟”,發揮美食優勢催生“舌尖經濟”。想法設法優化市場環境,規范旅游業發展。因勢利導擴大對外開放,加強區域合作。統籌兼顧加快資源開發,做好高起點規劃、高品位打造和高質量配套。站在旅游新的發展起點上,祁連縣各族群眾將堅定信心抓落實、埋頭苦干**業,全力推進生態旅游業快速發展、做大做強,讓旅游業在祁連**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發揮新的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