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04 08:28:00來源:中國旅游報
國家公園作為我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進入國家戰略并由國家綜合部門主導試點,成為傳統的名山大川類的核心景區實施資源和管理整合、推進體制改革的主導模式
□竇群
福建省《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實施方案》日前通過國家批復,其中提到,武夷山***自然保護區、武夷山***風景名勝區和九曲溪上游保護地帶列入試點區域。
武夷山作為我國的傳統名山,集多個桂冠于一身: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國家森林公園、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國內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武夷山崖墓群)、國家5A級景區、國家旅游度假區、國家水利風景區、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國內文明風景旅游區。這些桂冠從不同側面促進了武夷山的資源保護和旅游發展。但在“滿身盡帶黃金甲”的榮耀之下,由于不同的利益訴求和法規限制,也給景區資源保護和合理利用帶來了各種工作協調上的成本和發展上的制約。面對國內眾多新興景區的激烈競爭,武夷山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走下坡路的隱患。
為從根本上破解以上難題,根據福建省出臺的方案,武夷山作為國內9個國家公園試點之一,將整合、重組區內各類功能,改革多頭管理體制,通過設立由福建省政府垂直管理的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局,逐步實現武夷山的資源和管理整合。由此,武夷山借國家公園建設和管理體制改革可望煥發新的活力,不斷鞏固和提升作為我國傳統名山的**地位。
武夷山是因山而建立的新興旅游城市,是國內不多的城市與核心景區同名的旅游目的地,武夷山及武夷山市,景區和城市一體化發展進程,對于國內正在積極探索的全域旅游發展模式具有實質性的借鑒價值。如何整合空間范圍較大、類型多樣的核心景區,如何有力協調好核心景區和其所在旅游目的地的關系,這一直是各地發展旅游普遍面臨的傳統命題。
為適應保護和發展的實際需要,國內各地已經因地制宜、進行了豐富多彩的大膽探索,比如,為整合長白山景區資源,吉林省政府明確長白山管委會是省政府派出機構,具有相當于市(州)政府的行政管理職權,代表省政府管理區域內景區并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事務。黃山市和黃山風景區把城市和景區的一體化地位和管理做到了**,城市和景區管委會的黨政領導屬于“一肩挑”的加強型模式,凸顯了城市和景區同呼吸、共命運的一體化發展模式。
從近期武夷山和武當山等景區借國家公園試點推進景區管理體制改革的動態看,國家公園作為我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進入國家戰略并由國家綜合部門主導試點,成為傳統的名山大川類的核心景區實施資源和管理整合、推進體制改革的主導模式。比照既有的國內各類景區管理架構,國家公園模式更加強調堅持保護優先的原則,強調保存自然和文化資源的多樣性,實現可持續發展。而國家公園的試點也正在成為各地生態文明建設的排頭兵和**者。為此,更加謹慎、科學地處理保護與利用的關系,對于旅游發展來說比以往也顯得更加具有挑戰性和必要性。隨著未來國家公園體制的試點深入和在更大范圍的推廣,我國旅游景區管理在資源整合和統一管理方面將出現新的格局,由此也會帶來更多核心景區及其所在旅游目的地之間的新型關系,國內各地圍繞核心旅游資源推進旅游發展的格局必然帶來新的變化,旅游領域對旅游資源保護與合理利用的政策法規體系和工作手段也面臨著與時俱進的調整。
當然,客觀上看,國家公園模式是從北美地區引入的理念,在哪些方面值得借鑒,還有待試點實踐的檢驗。同時,由于我國地域遼闊,旅游資源類型和空間跨度多樣,加之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地域不平衡性突出,國家公園作為一種模式不可能成為所有景區完善管理體制的**選擇。比如,從大武夷山的整體概念來說,空間范圍實際跨越江西、福建兩省,江西省也設有武夷山自然保護區,由于交通、經濟總體發展水平等方面的原因,旅游發展相對福建武夷山滯后。對于跨省級行政區域的更大范圍地理單元的景區資源類型,如何從整體上協調好資源保護和合理利用的關系,這是包括國家公園模式在內的更深層次的景區管理體制改**題。
(責任編輯:遲紫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