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园开启景区体制改革新模式

      

                                                                     2016-11-04 08:28:00来源:中国旅游报

     国家公园作为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进入国家战略并由国家综合部门主导试点,成为传统的名山大川类的核心景区实施资源和管理整合、推进体制改革的主导模式

□窦群

     福建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实施方案》日前通过国家批复,其中提到,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和九曲溪上游保护地带列入试点区域。

     武夷山作为我国的传统名山,集多个桂冠于一身: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国家森林公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国内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夷山崖墓群)、国家5A级景区、国家旅游度假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内文明风景旅游区。这些桂冠从不同侧面促进了武夷山的资源保护和旅游发展。但在“满身尽带黄金甲”的荣耀之下,由于不同的利益诉求和法规限制,也给景区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带来了各种工作协调上的成本和发展上的制约。面对国内众多新兴景区的激烈竞争,武夷山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走下坡路的隐患。

     为从根本上破解以上难题,根据福建省出台的方案,武夷山作为国内9个国家公园试点之一,将整合、重组区内各类功能,改革多头管理体制,通过设立由福建省政府垂直管理的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逐步实现武夷山的资源和管理整合。由此,武夷山借国家公园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可望焕发新的活力,不断巩固和提升作为我国传统名山的**地位。

     武夷山是因山而建立的新兴旅游城市,是国内不多的城市与核心景区同名的旅游目的地,武夷山及武夷山市,景区和城市一体化发展进程,对于国内正在积极探索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具有实质性的借鉴价值。如何整合空间范围较大、类型多样的核心景区,如何有力协调好核心景区和其所在旅游目的地的关系,这一直是各地发展旅游普遍面临的传统命题。

     为适应保护和发展的实际需要,国内各地已经因地制宜、进行了丰富多彩的大胆探索,比如,为整合长白山景区资源,吉林省政府明确长白山管委会是省政府派出机构,具有相当于市(州)政府的行政管理职权,代表省政府管理区域内景区并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事务。黄山市和黄山风景区把城市和景区的一体化地位和管理做到了**,城市和景区管委会的党政领导属于“一肩挑”的加强型模式,凸显了城市和景区同呼吸、共命运的一体化发展模式。

     从近期武夷山和武当山等景区借国家公园试点推进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动态看,国家公园作为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进入国家战略并由国家综合部门主导试点,成为传统的名山大川类的核心景区实施资源和管理整合、推进体制改革的主导模式。比照既有的国内各类景区管理架构,国家公园模式更加强调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强调保存自然和文化资源的多样性,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国家公园的试点也正在成为各地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和**者。为此,更加谨慎、科学地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对于旅游发展来说比以往也显得更加具有挑战性和必要性。随着未来国家公园体制的试点深入和在更大范围的推广,我国旅游景区管理在资源整合和统一管理方面将出现新的格局,由此也会带来更多核心景区及其所在旅游目的地之间的新型关系,国内各地围绕核心旅游资源推进旅游发展的格局必然带来新的变化,旅游领域对旅游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政策法规体系和工作手段也面临着与时俱进的调整。

     当然,客观上看,国家公园模式是从北美地区引入的理念,在哪些方面值得借鉴,还有待试点实践的检验。同时,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旅游资源类型和空间跨度多样,加之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地域不平衡性突出,国家公园作为一种模式不可能成为所有景区完善管理体制的**选择。比如,从大武夷山的整体概念来说,空间范围实际跨越江西、福建两省,江西省也设有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由于交通、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原因,旅游发展相对福建武夷山滞后。对于跨省级行政区域的更大范围地理单元的景区资源类型,如何从整体上协调好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关系,这是包括国家公园模式在内的更深层次的景区管理体制改**题。

                                                                                       (责任编辑:迟紫境)

产品搜索
联系方式
产品目录
Copyright@ 2003-2025  深圳市新领域标识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10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