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變景區 全域旅游富農家

      

農村變景區 全域旅游富農家

2016-10-24 04:41:13 來源: 四川農村日報(成都)

農村變景區 全域旅游富農家
陽城縣北留鎮皇城村組隊參加國際徒步大會 。

    □本報記者 周金泉 文/圖
     人說山西風光好。然而,在山西的陽城縣和澤州縣,此前多年來,煤炭經濟都紅紅火火,風頭蓋過了 “好風光”。如今,時過境遷,隨著煤炭經濟近年下行,兩縣迅速拉開轉型大幕。
     10月14日至19日,記者參加了國內“三農”媒體山西行活動,在采訪期間發現兩縣啟動轉型大幕的引擎,就是依托廣袤鄉村乃至大小景區發展全域旅游,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從而讓千千萬萬農戶駛上增收致富的“快車道”。
產業轉型 全域旅游
     連日來,記者每到一處都感受到,隨著全域旅游向縱深推進,無論陽城還是澤州,其古鎮古村古堡、農業觀光園區、鄉村美食、民俗表演,都魅力四射,吸引著四面八方的游人。
     對于什么是全域旅游,此次隨行的山西一家媒體負責人一語詮釋:“‘高大上’景點+‘接地氣’景點=全域旅游,由‘高大上’帶動‘接地氣’,協調推進,并駕齊驅。”
     陽城縣外宣辦主任白軍社說:“我們就是圍繞旅游抓農業、圍繞農民抓旅游,把種農田變為種風景,把美麗風景變身美麗經濟,把‘悠然陽城’品牌叫響。”
     陽城縣以創建國家4A、5A級旅游景區為抓手,加快開發和鞏固提升骨干景區。以該縣北留鎮皇城村為例,這個以開采煤礦而富裕起來的村子,其境內的皇城相府是古堡民居中官宅院落文化的代表,縣上支持皇城村集體按照“地下扶地上、煤炭助旅游”的思路,將皇城相府景區提檔升級,打造成國家5A級旅游景區。同時,陽城在今年相繼推出國際徒步大會、農業嘉年華觀光園等旅游大手筆,促進了全縣旅游由景點游向鄉村游輻射、由區域游向全域游轉變、由單一觀光游向多元復合游拓展、由旅游產業向三次產業融合延伸。
   “煤鐵之鄉”澤州縣,近年來也依托當地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發展全域旅游。從“山、水、灣、鎮”休閑游到陽阿古城聲譽鵲起,從連續5年舉辦鄉村攝影展到國際航拍大賽長久落戶,從燈展、非遺展、擂臺賽到接二連三的花節、采摘節,澤州正由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大步跨越。
農村變景區 農戶笑盈盈
     全域旅游拉動了鄉村旅游,千萬農戶受益多多。
     10月16日,在陽城縣橫河鎮受益村,記者走進村民吳為民開辦的“為民農家樂”,一副“貫耳長吟逸趣生,盈門笑語嘉賓至”的對聯頗為醒目,似乎道出了主人因農家樂顧客盈門油然而生的喜悅之情。
   “我們開農家樂,縣上每戶扶持1萬元,還要求科級干部結對幫建。”吳為民說,“近年來,村里的農家樂從原來零星的幾戶到集中發展。去年,村里掙得*多的人家有3萬元,*少的有幾千元,平均也有兩萬元純收入。”
     橫河鎮黨委書記陳永軍介紹,目前全鎮140戶農戶開辦了農家樂。“我們建立了5個農家樂專業合作社和游客接待中心,對農家樂進行統一管理和客源分配。”陳永軍說。
     通過全域旅游的帶動,農村變成了景區、農產品變成了旅游商品。10月17日,澤州縣周村鎮石淙頭村農婦張海梅在院壩剝取油用葵花籽。她高興地說:“榨成葵花籽油賣給游客,10元/斤,還供不應求呢。”
     在全域旅游的進程中,陽城、澤州的蠶絲被、相府蜜酒、綠色小米、山楂紅酒等農副土特產品紛紛走出大山闖市場,帶動了一方經濟。
效益彰顯 再接再厲
     去年,40萬人口的陽城縣接待游客800.1萬人次,旅游業總收入高達54.2億元,旅游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31%;澤州共接待游客605.1萬人次,同比增長13.6%,旅游總收入53.58億元,同比增長16.06%。
     兩縣均對全域旅游寄予厚望—— 陽城計劃啟動建設“中國農業公園”,促進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升級。“十三五”期間,新開發50個特色休閑農莊、10個國家A級旅游景區、100個鄉村旅游示范村、1000種旅游商品和1萬戶農家樂,形成科普游、生態游、健康游、體驗游、休閑游、文化游、工業游、鄉村游等一批精品線路。
     澤州今年伊始就響亮提出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山西省 “全域旅游特色縣”和太行山旅游強縣,完善“三鎮一廊五景百村”建設,全景展示古韻澤州,大力發展全域旅游,力爭到2020年,使旅游總收入達到100億元。

產品搜索
聯系方式
產品目錄
Copyright@ 2003-2025  深圳市新領域標識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10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