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繡技藝展演
“面具陽戲”技藝展演
華龍網10月22日6時訊(通訊員 邱洪斌)“我們是**次看到苗繡和面具陽戲,經緯交織和一招一式之間,讓我們對酉陽傳承千年的非遺項目和源遠流長的土家文化有了深刻的認識和了解,酉陽之行也有了文化的滋潤和熏陶。”近日,酉陽縣酉州古城景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和土家擺手堂景點,“苗繡坊”和銅鼓鄉清泉村哨尉“陽戲”班子的非遺傳承人,為游人展演的非遺項目“面具陽戲”、“酉州苗繡”技藝,引來無數游人的駐足觀看和交口稱贊。
酉陽地處渝、鄂、湘、黔四省市結合部,是“中國土家擺手舞之鄉”,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近年來,為加快推進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酉陽為龔灘古鎮、龍潭古鎮、桃花源、阿蓬江大峽谷、酉水河等熱點景區,通過“傳承活動常態化、傳承規模產業化、非遺項目節目化”系列舉措,注入“酉陽土家擺手舞、酉陽民歌、酉陽古歌”等“非遺”基因和民族文化血液,構建傳承非遺,吸引游客,拓展市場,提升品質,做大產業的文化核心和靈魂。酉州古城景區獲評 “酉陽西蘭卡普傳統制作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酉州苗繡成功申報為國家有名商標。桃花源景區用非遺項目編排打造的“品土家婚俗、唱酉陽民歌、賞面具陽戲、吼薅草鑼鼓”旅游文化節目,備受游客青睞和市場推崇。具有千年歷史的“丑戲”、“哭嫁”、“踩鐵鏵”等地方小戲種和民間絕技也常態化在龔灘古鎮景區展演。
據酉陽縣非遺保護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非遺在旅游景區的落地生根,推進了非遺文化與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既構建了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平臺載體,**了傳承保護的方式,又打造了酉陽*為吸引游客的旅游文化品牌,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