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原創 2016-10-18 韓吉飛 旅游圈
旅游圈 | 關注旅游行業的那些人和事
原創投稿 爆料 請登錄 www.dotour.cn
文 | 韓吉飛
點擊原文鏈接閱讀韓吉飛專欄更多文章
會議應該是交流討論、總結促進的一種行業發展手段,但卻在這個浮躁的社會,開始了自我迷失。近幾年,隨著旅游的快步發展,各類旅游會議層出不窮,單就國內性甚至國際性旅游會議,每年就有不低百場,再加上各類地域性的旅游會議,那真可謂一片繁榮景象。旅游會議,本應是服務于旅游行業發展的實戰套路,卻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一個獨立的行業,這是旅游行業發展的悲哀,更是景區發展之癌。
一、為了會議而會議
正常而言,旅游會議是為旅游而服務,但現在的旅游會議逐步成為了一個獨立的產業,為旅游服務的職能越來越弱化,現在的我們,面對的是一個為了會議而會議的時代。旅游會議的籌備不是在為了行業的未來,而是開啟了逐利模式,動輒上千元的報名費,給我們帶來的又有些什么呢(從頭到尾的套路)?
一套標準化的流程,一張醒目的旅游背板,讓我們知道了這是一次會議,同時會務組也會告知你此次會議的主題以及目的,但是在整個參會過程中,我們能夠做的就是認真聽,但是聽了兩三天后,直到會議結束你會發現,你只是參加了一個會議,你還是你、他還是他、會議還是會議,為什么參加這個會議,沒有答案,這可能就是現在各類旅游會議的獨特魅力吧。
二、有內涵的廣告秀
大酒店、大會場、行業翹楚、**專家,組成了一場場旅游行業會議,領導發言、專家分享、大佬座談,一切都是那么的高大上,卻難以找到你想要的答案。如果您是一個趕會族,你會發現,你交的一筆筆的報名費,得到的是,別人的景區經營的如何如何的好;別人的平臺是如何如何的好用;別人的產品是如何如何的高大上;別人的公司是如何如何的掙錢。
旅游會議名為分享,實際上是在為自己的公司和產品站臺助威,如果您有心留意,您會發現,任何一次的主題分享,分享人都會把自己公司的優勢(真假就不知道了)拿出來作為正面案例,有的更會花大篇幅渲染,無論是欲揚先抑還是先抑后揚,總之到*后,自己的公司,自己的產品肯定是好的。如果您經常參加各種產品的新聞發布會,您會發現,旅游會議上主題分享只是比新聞發布會含蓄了一些、委婉了一些,和廣告圈里的軟文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與其說各類旅游會議是分享收獲的舞臺,還不如說,這是一場有內涵的廣告秀。
三、**綁架的圈內品牌
國內的會議成為了追逐利益的工具,這是一個公開的秘密,既然是追逐利益,自然就不會停留在報名費、贊助費的低級階段,滿足企業和個人的虛榮心,也就成為了一條發家致富的理想之路。針對企業的什么會員單位、理事長單位、副會長單位;針對個人的副會長、秘書長、副秘書長等等名頭,又有多少不是明碼標價呢(會有,但**是稀有品種)?幾萬塊、幾十萬塊給你發塊牌子掛個頭銜,看上去倍有面子,但這又何嘗不是一種行業務虛風氣的展現呢?更實際點而言,這又何嘗不是一種自欺欺人的手段呢?
一次次會議,成為了一次次合法“賣名”的舞臺,讓很多人與公司在媒體圈和旅游業面前堂而皇之的掛名,但這又會給我們的實體產業帶來多大的改變和幫助呢?當所有人都知道了這一個個名頭的實際含金量是多少的時候,這些名頭又會有多大的價值呢(只能認為你有錢去買名)。各類行業名頭本應是旅游行業真實現狀的體現,但真實的情況確是被**綁架,這就好比*近爆出的外賣平臺上黑店競價上位,其結果可想而知。很多旅游企業,都想快速樹立行業形象和圈內品牌,但都急功近利,忘記穩扎穩打,地基不牢何以起高樓。這種**綁架下的圈內品牌到底能夠存活多久呢(應該快死了)?泡沫必然消散,實力派是*終的歸宿。
四、自私下的過度自信
會議是交流分享的平臺,但在目前國內各類旅游會議,真實的現狀卻是“少交流、無分享”。其實,少交流和無交流也沒什么大的區別,因為所謂的交流也就是臺上座談的幾位“專家”的套路交流,偶爾有幾位臺下提問,還有可能是拖(即使不是托,提問的機會也很少)。無分享的提出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沒有分享,而是那種目的性分享,缺少純真(干貨),滿是套路。
站在舞臺上的分享者,往往缺少*基本的真誠,沒人愿意分享自己的痛處,卻都在講述自己的故事(好的一面),舞臺上的分享,給予分享者的是認可、是地位、更是一份自信,在這份自信的加持下,分享者會更多的將自己的偏理想的思維融入到分享的過程中,他們分享了自己的輝煌(也有可能是偽輝煌),卻自動屏蔽了輝煌背后的故事和所處的環境,分享本身沒有錯,但是單純的成功分享,卻讓那些盲目的跟隨者不斷犯錯。
自信加上明確的目的性,讓旅游會議上的分享,給行業的發展,拋下了無數個航標,*終衍生成為了一個個煙幕彈,讓從業人員迷失在會議分享的迷霧之中。
五、景區發展的無奈
景區是旅游發展的核心動源,不斷給市場以出行的動力,任何一次旅游會議的召開,都和景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旅游會議的召開,對于景區的發展本應該是好事,但卻讓景區這個領域的泡沫越來越多,不知不覺中將景區本身淹沒。在任何一場旅游會議上,我們都會看到令人眼花繚亂的各類旅游數據,對于這個行業而言,都是整體利好,前景光明,但是又有誰敢站出來說自己對這些數據負責呢?
景區的發展,本應該是一個穩中求勝的模式,但卻被各種旅游會議給來了一個“**催長”,一會景區變成了“風口上的飛豬”,一會一冒出一句“景區未來,大有可為”,三年的打造壓縮到一年,三年的市場培育壓縮到一年,一切都在求快,但真的就快了嗎?一年長成的雞,你非讓它四十天出欄,那它必然成為速生雞,那我們現在所面臨各種會議催生的景區快發展節奏,所生產出來的也必然是“速生景區”了(不健康的景區)。
景區無言,但景區有淚,速生者速死,強大的外力推動,讓景區無法把控自身的命運,旅游會議的推動,恰恰是景區發展*大的無奈。
小結:成功的方法有不同(因為所處的環境、人、事、物各不相同),但是失敗卻是相通的,景區行業的發展,不應該是靠成功來推進的,而應該是靠無數次的失敗總結和分享。現在的旅游會議,是不屬于旅游行業的旅游會議(可能有少數有價值的旅游會議),這些會議的召開更多的是為了某個圈層的利益訴求。
各類旅游會議的套路化,讓太多的景區小白盲目進場,貪快冒進,讓這個行業的泡沫越來越濃重(因為景區小白進場后發現這個行業不像自己想的那么容易的時候,就會快速制造繁榮假象,以求找到接盤俠快速抽身)。很多旅游會議,在目前都是行業潛在的權威,只可惜,這些會議也成為了套路的領地,會議套路那么深,我們又怎么能看的清呢?
在套路的把控下,各類旅游會議就會放射出各種帶有目的性的市場信號,這種信號的放射,直接導致了行業從業人員的盲目跟風與主觀臆斷,如果這些信號是對的、是好的,那對于行業發展是有正面促進作用的,但大部分的信號,可能連“信號源”(理論觀點發布者)都不知道自己的言論到底有多大的含金量。
旅游會議是旅游行業的發展航標,被套路了,就丟失了正確的航向,景區的發展,需要高質量的旅游會議引導促進,但現在的旅游會議卻成為了迷失的航標,這是景區發展之癌,需要盡早介入**,但卻又無能為力(大環境不容易短時間改變),有句話說的好“城市套路深,俺想回農村”,無法改變,那就莫要進入(不要盲目跟風,要做好自我判斷),因為景區行業的癌變已經開始,迎來的不是徹底的消亡,而是置于死地而后生的脫胎換骨。親愛的景區人,旅游會議套路深,你被套路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