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原创 2016-10-18 韩吉飞 旅游圈
旅游圈 | 关注旅游行业的那些人和事
原创投稿 爆料 请登录 www.dotour.cn
文 | 韩吉飞
点击原文链接阅读韩吉飞专栏更多文章
会议应该是交流讨论、总结促进的一种行业发展手段,但却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开始了自我迷失。近几年,随着旅游的快步发展,各类旅游会议层出不穷,单就国内性甚至国际性旅游会议,每年就有不低百场,再加上各类地域性的旅游会议,那真可谓一片繁荣景象。旅游会议,本应是服务于旅游行业发展的实战套路,却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一个独立的行业,这是旅游行业发展的悲哀,更是景区发展之癌。
一、为了会议而会议
正常而言,旅游会议是为旅游而服务,但现在的旅游会议逐步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产业,为旅游服务的职能越来越弱化,现在的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为了会议而会议的时代。旅游会议的筹备不是在为了行业的未来,而是开启了逐利模式,动辄上千元的报名费,给我们带来的又有些什么呢(从头到尾的套路)?
一套标准化的流程,一张醒目的旅游背板,让我们知道了这是一次会议,同时会务组也会告知你此次会议的主题以及目的,但是在整个参会过程中,我们能够做的就是认真听,但是听了两三天后,直到会议结束你会发现,你只是参加了一个会议,你还是你、他还是他、会议还是会议,为什么参加这个会议,没有答案,这可能就是现在各类旅游会议的独特魅力吧。
二、有内涵的广告秀
大酒店、大会场、行业翘楚、**专家,组成了一场场旅游行业会议,领导发言、专家分享、大佬座谈,一切都是那么的高大上,却难以找到你想要的答案。如果您是一个赶会族,你会发现,你交的一笔笔的报名费,得到的是,别人的景区经营的如何如何的好;别人的平台是如何如何的好用;别人的产品是如何如何的高大上;别人的公司是如何如何的挣钱。
旅游会议名为分享,实际上是在为自己的公司和产品站台助威,如果您有心留意,您会发现,任何一次的主题分享,分享人都会把自己公司的优势(真假就不知道了)拿出来作为正面案例,有的更会花大篇幅渲染,无论是欲扬先抑还是先抑后扬,总之到*后,自己的公司,自己的产品肯定是好的。如果您经常参加各种产品的新闻发布会,您会发现,旅游会议上主题分享只是比新闻发布会含蓄了一些、委婉了一些,和广告圈里的软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与其说各类旅游会议是分享收获的舞台,还不如说,这是一场有内涵的广告秀。
三、**绑架的圈内品牌
国内的会议成为了追逐利益的工具,这是一个公开的秘密,既然是追逐利益,自然就不会停留在报名费、赞助费的低级阶段,满足企业和个人的虚荣心,也就成为了一条发家致富的理想之路。针对企业的什么会员单位、理事长单位、副会长单位;针对个人的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等等名头,又有多少不是明码标价呢(会有,但**是稀有品种)?几万块、几十万块给你发块牌子挂个头衔,看上去倍有面子,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行业务虚风气的展现呢?更实际点而言,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手段呢?
一次次会议,成为了一次次合法“卖名”的舞台,让很多人与公司在媒体圈和旅游业面前堂而皇之的挂名,但这又会给我们的实体产业带来多大的改变和帮助呢?当所有人都知道了这一个个名头的实际含金量是多少的时候,这些名头又会有多大的价值呢(只能认为你有钱去买名)。各类行业名头本应是旅游行业真实现状的体现,但真实的情况确是被**绑架,这就好比*近爆出的外卖平台上黑店竞价上位,其结果可想而知。很多旅游企业,都想快速树立行业形象和圈内品牌,但都急功近利,忘记稳扎稳打,地基不牢何以起高楼。这种**绑架下的圈内品牌到底能够存活多久呢(应该快死了)?泡沫必然消散,实力派是*终的归宿。
四、自私下的过度自信
会议是交流分享的平台,但在目前国内各类旅游会议,真实的现状却是“少交流、无分享”。其实,少交流和无交流也没什么大的区别,因为所谓的交流也就是台上座谈的几位“专家”的套路交流,偶尔有几位台下提问,还有可能是拖(即使不是托,提问的机会也很少)。无分享的提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没有分享,而是那种目的性分享,缺少纯真(干货),满是套路。
站在舞台上的分享者,往往缺少*基本的真诚,没人愿意分享自己的痛处,却都在讲述自己的故事(好的一面),舞台上的分享,给予分享者的是认可、是地位、更是一份自信,在这份自信的加持下,分享者会更多的将自己的偏理想的思维融入到分享的过程中,他们分享了自己的辉煌(也有可能是伪辉煌),却自动屏蔽了辉煌背后的故事和所处的环境,分享本身没有错,但是单纯的成功分享,却让那些盲目的跟随者不断犯错。
自信加上明确的目的性,让旅游会议上的分享,给行业的发展,抛下了无数个航标,*终衍生成为了一个个烟幕弹,让从业人员迷失在会议分享的迷雾之中。
五、景区发展的无奈
景区是旅游发展的核心动源,不断给市场以出行的动力,任何一次旅游会议的召开,都和景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旅游会议的召开,对于景区的发展本应该是好事,但却让景区这个领域的泡沫越来越多,不知不觉中将景区本身淹没。在任何一场旅游会议上,我们都会看到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类旅游数据,对于这个行业而言,都是整体利好,前景光明,但是又有谁敢站出来说自己对这些数据负责呢?
景区的发展,本应该是一个稳中求胜的模式,但却被各种旅游会议给来了一个“**催长”,一会景区变成了“风口上的飞猪”,一会一冒出一句“景区未来,大有可为”,三年的打造压缩到一年,三年的市场培育压缩到一年,一切都在求快,但真的就快了吗?一年长成的鸡,你非让它四十天出栏,那它必然成为速生鸡,那我们现在所面临各种会议催生的景区快发展节奏,所生产出来的也必然是“速生景区”了(不健康的景区)。
景区无言,但景区有泪,速生者速死,强大的外力推动,让景区无法把控自身的命运,旅游会议的推动,恰恰是景区发展*大的无奈。
小结:成功的方法有不同(因为所处的环境、人、事、物各不相同),但是失败却是相通的,景区行业的发展,不应该是靠成功来推进的,而应该是靠无数次的失败总结和分享。现在的旅游会议,是不属于旅游行业的旅游会议(可能有少数有价值的旅游会议),这些会议的召开更多的是为了某个圈层的利益诉求。
各类旅游会议的套路化,让太多的景区小白盲目进场,贪快冒进,让这个行业的泡沫越来越浓重(因为景区小白进场后发现这个行业不像自己想的那么容易的时候,就会快速制造繁荣假象,以求找到接盘侠快速抽身)。很多旅游会议,在目前都是行业潜在的权威,只可惜,这些会议也成为了套路的领地,会议套路那么深,我们又怎么能看的清呢?
在套路的把控下,各类旅游会议就会放射出各种带有目的性的市场信号,这种信号的放射,直接导致了行业从业人员的盲目跟风与主观臆断,如果这些信号是对的、是好的,那对于行业发展是有正面促进作用的,但大部分的信号,可能连“信号源”(理论观点发布者)都不知道自己的言论到底有多大的含金量。
旅游会议是旅游行业的发展航标,被套路了,就丢失了正确的航向,景区的发展,需要高质量的旅游会议引导促进,但现在的旅游会议却成为了迷失的航标,这是景区发展之癌,需要尽早介入**,但却又无能为力(大环境不容易短时间改变),有句话说的好“城市套路深,俺想回农村”,无法改变,那就莫要进入(不要盲目跟风,要做好自我判断),因为景区行业的癌变已经开始,迎来的不是彻底的消亡,而是置于死地而后生的脱胎换骨。亲爱的景区人,旅游会议套路深,你被套路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