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四川在線 時間:2011年8月5日
四川在線瀘州頻道消息(喻靜)張壩景區黨工委大力加強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建設,相繼探索實施了“四解幫扶”、“一事一諾一評價”、“服務工單制”、“民情日志”等四大為民服務長效機制,走出了服務基層群眾、**社會管理的嶄新工作模式。
“四解”幫扶暢通服務渠道。采取“生活解困、生產解難、思想解活、政策解惑”的“四解”幫扶形式,實行黨員干部與群眾聯系制度,針對不同幫扶對象的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幫扶措施,實行分類幫扶,使這部分群眾的生活難、住房難、子女上學難、就業難等問題得到有效緩解。活動開展以來,共收集涉及民生工作、征地政策等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680余條,幫助解決群眾就業問題52個,提供拆遷租房信息120余個。
“一事一諾”推行陽光服務。“一事”是指群眾反映的每一件事,“一諾”指每件事都必須有承諾,“一評價”指由群眾對服務辦事的滿意度打分。對在“四解”幫扶走訪中收集的民情民意,根據辦理難易程度,采取現場辦理辦結、現場答復承諾、現場解釋說明等方式,**時間給群眾一個說法。黨工委、黨支部兩級對一些牽涉面廣、資金投入大的事項,逐級分析研判,盡力解決。同時,注重發揮評價效用,將服務辦事進度表進行上墻公示,讓群眾了解每一件服務事項的內容、解決情況和*終打分,給群眾一個*直觀的交代。對涉及面廣的問題,還采取短信、公示、民情懇談會、設立***箱等方式,提高群眾知曉率,暢通群眾意見建議發表渠道,接受廣大群眾評價監督。
服務工單激發創先爭優。工單制是對“一事一諾一評價”的深化,凡群眾提出的問題和要求,在工單上載明反映事項內容、提出時間、辦理人員、解決方案、落實時間以及干部自評分和群眾評分等內容,并將工單的副聯交給群眾作為日后查詢的依據,將服務延伸至家家戶戶。辦理結束后進行反饋,由社區自評、群眾在工單上打分。截止目前,共開出服務工單112張,在承諾期內做好的96件,16件因政策性原因確實無法解決的事情,都向群眾做好了解釋說明工作。
民情日志打造服務平臺。各級黨員干部采取“民情日志”的方式,將自己的承諾事項和辦理情況詳細記錄,在黨務公開欄進行公開,以便搭建交流平臺、展示服務成效、接受各界評價、聆聽各級指導。運用“走訪+日志”的形式,以社區為單位“曬”出日記、服務辦事等內容,及時傳遞來自基層一線的聲音,記錄民情,與民同行。自“民情日志”活動開展1個月以來,已公開服務事項28件,有54人次進行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