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常州網 2011年6月7日07:43:00
**部、國家發改委等14個部委局日前聯合授予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紀念館為國內紅色旅游經典景區,這給生態特色的溧陽旅游增添了耀眼的色彩。
4畝舊址發展到60畝館區
1938—1940年,陳毅、粟裕等老一輩無產階級**家創建、鞏固、發展了以茅山為中心的蘇南抗日根據地,為蘇北乃至華中抗日根據地的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據不完全統計,抗戰期間,在溧陽境內由黨領導犧牲的抗日人員700余人,其中溧陽籍烈士254人,溧陽籍烈士中區營級干部14人。溧陽縣政府1945年12月統計顯示,全縣被日軍殺害的群眾6044人,受傷13659人;被日軍燒毀、炸毀民房111654間,被毀古建筑497座,被掠文物60余萬件。
共和國開國中將王必成說:“沒有水西村,就沒有茅山根據地,就沒有東進,就沒有蘇北根據地,也就沒有黃橋戰役的勝利!”
溧陽在紅色資源利用與傳承上,歷屆班子接力,不惜巨資投入。1979年,盡管財政拮據,但在修繕新四軍江南指揮部舊址上投入了百萬元,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嘉許與支持,并經批準,于1984年建立了新四軍江南指揮部舊址陳列館,1995年更名為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紀念館;1997年,該市在對司令部舊址進行改造的同時,擴建了新四軍將帥館和新四軍老戰士題書碑廊。
2007年,該市本著打造蘇南紅色旅游**品牌理念,大氣魄斥資2600萬元,啟動紀念館改擴建工程,由此開辟建成了新展覽館和紀念廣場。新展覽館作為優良建筑,經美國《建筑實錄》雜志刊登,引起國際上的關注。與此同時,投資3000多萬元,修建了通往紀念館的近6公里等級公路及配套設施。改擴建的大手筆,使紀念館從4畝舊址赫然發展到60畝館區,形成了集**文化博覽、舊址文物保護、**傳統教育于一體的紅色旅游勝地。
年吸引人次由10萬上升到20多萬
為擴大紀念館影響力,溧陽圍繞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紀念館歷年舉辦一系列特色活動,并先后編著出版了《水西抗日史話》、《陳毅和他的戰友們》、《水西之光》、《水西女杰》、《水西英烈》、《水西情》、《從水西村走出來的共和國將士們》、《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抗日圖志》、《風云塘馬》、《羅忠毅傳》、《廖海濤傳》等書籍,使紅色圣地引人注目,紅色文化代代相傳。
形成館區后,紀念館工作人員輾轉各地,登門拜訪新四軍老戰士及其親屬,成功收藏歷史照片810幅,紙質類文物331件,金、鐵、木、布、瓷等質類文物261件,書畫300幅,珍藏新四軍老戰士文物883件,相關史料1250份及毛澤東像章近萬枚。在這批藏展品中,有***文物3套,勛章4枚,以及日軍送給何應欽的**1把。這些實物,成為**擁有的愛國主義教育的“鎮館之寶”。
2010年,該市在新展覽館設立了新四軍廉潔思想教育館,選擇了80個生動實例,分教育整風篇、制度紀律篇、廉潔自律篇、監督懲處篇、艱苦奮斗篇、軍民同心篇等6個篇章,并配以80幅珍貴歷史圖片,表達70年前新四軍的廉潔思想及其鐵軍精神品質。良好的創意,使新四軍廉潔思想教育館被列為省級廉潔思想教育示范基地。中紀委副書記李玉賦批示:溧陽紀檢工作做得好!
去年以來,該市又投入400萬元,實施了以舊址維修場景復原、水西保衛戰3D成像和**拓展訓練等項目為內容的提升工程。今年以來,為紀念陳毅誕辰110周年,該市結合紅色旅游開發,投資建設陳毅元帥詩詞碑廊。
內涵的充實與提升,促成紀念館由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晉升為“***”,年吸引前來接受教育與紅色旅游的人次由不足10萬上升到20多萬。
投資10億元,建設2平方公里紅色旅游景區
步入“十二五”的溧陽,圍繞紀念館的開發,再次亮出驚人手筆:投資10億元,以現有館區為中心,建設2平方公里紅色旅游景區,把水西村打造成為國內紅色旅游“**村”。目前,該項目已列為省級文化產業重點扶持項目。
已出爐的規劃圖顯示,景區入口處以新四軍巨型群雕為標志,區內整合水西村周邊河道、山丘、平原自然地貌,設置新四軍戰斗場面復原9個景點,分別為韋崗戰斗、長途奔襲天王寺據點、水西保衛戰、夜襲虹橋機場、火燒許墅關火車站、鎮江新豐火車站戰斗、伏擊日軍汽艇、蘆蕩火種、黃橋戰役等。此外,把保存尚好的新四軍印刷廠、被服廠、副官處等舊址修繕開發出來,豐富舊址內涵。
景區建成后,游客可從2路展開紅色旅游:一是從陸路看舊址,入新館,**了解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當年在水西村這段歷史;二是從水路乘船,穿越蘆葦蕩,登陸9個景點,體驗新四軍開展抗日斗爭場面,同時也可瀏覽江南古村落,現代新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