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0-11-12 09:09:56 來源:新華網 房延生
內容摘要:趙文化是邯鄲歷史文化的主脈和中國重要的區域文化之一,趙王城、趙王陵、趙苑、趙叢臺是趙文化的主要載體和我市重要的歷史文化旅游資源,戰國時期諸侯國王城、王陵遺址保存完好的只有趙都邯鄲,開發趙文化景區是我市旅游開發的龍頭工程
趙文化是邯鄲歷史文化的主脈和中國重要的區域文化之一,趙王城、趙王陵、趙苑、趙叢臺是趙文化的主要載體和我市重要的歷史文化旅游資源,戰國時期諸侯國王城、王陵遺址保存完好的只有趙都邯鄲,開發趙文化景區是我市旅游開發的龍頭工程。近年來,我市實施了趙王城遺址公園開發、趙苑改造,謀劃叢臺周邊地區綜合改造等項目。趙王城遺址公園文化展示區一期工程2006年10月開工建設,新建博展館、南大門、園路、旅游廁所、引導標識和 公共休息設施,進行了綠化美化,2009年10月1日簡易對外開放;趙苑改造拆除了景區內的違章建筑,開挖了水系,進行了綠化,增添了照明、背景音樂、引導標識和公共休息設施,對改造成語典故苑進行了規劃設計,趙苑景區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叢臺周邊地區綜合改造委托東南大學城市規劃設計院編制了修建性詳細規劃,提出了全長1760米城南街至學步橋段沿串城街兩側建設本地特色商品區、民俗文化展示區、特色餐飲區、市民文化廣場四個基本功能區和秦始皇誕生地、藺相如府、荀子紀念館三個文化旅游景點,建成集文化、旅游、商業于一體的文化一條街。但從總體上講,對趙文化的挖掘、整理、利用還不到位,缺乏統一的規劃,開發思路與市場需求不對接,重建設公益性游園、輕開發經營性景區,“地下的多、地上的少”、“可聽的多、可看的少”的狀況依然沒有根本改觀。邯鄲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悠久但缺乏古建“古味”,文化燦爛卻沒有形成產業亮點,既影響了自身特色文脈的傳承與彰顯,也未能在文化旅游業發展上發揮優勢占得先機,亟待引起高度重視,搶抓國家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旅游產業的良機,精心謀劃,**理念,既嚴格保護又合理利用,既要大做快做,更要做精做美,打造后發優勢,做成大文章、大亮點、大產業。經過長時間的調研,吸納有關專家的意見,現對趙文化旅游開發提些建議:
一、趙王城、趙王陵、趙苑、趙叢臺應統一規劃,錯位開發,既獨立成篇,又聯系成網,形成獨具特色的趙文化旅游產品體系
(一)趙王城遺址公園應以“國富”為主題,展示趙國歷史文化和興衰變遷,通過趙國與其他諸候國的交往,再現當年波瀾壯闊的戰國歷史畫卷。
趙王城是戰國王城中保存*完好的王城遺址。總面積512萬平方米,由西、北、東三個小城組成“品”字型,周長9公里,城墻基寬20―50米,殘高3―8米,墻體夯土密實,寬厚堅固,城墻結構特殊,內側呈階梯狀收縮上升,各階頂部鋪設筒、頂瓦覆蓋,相隔26米設陶制排水槽,形成夯土墻排水系統,十分**,尤以西小城內一座東西寬264米,南北長296米,殘高17米的龍臺宮殿建筑遺址*壯觀,也顯示了2300多年前的王都夯土建筑工程之浩大。
趙王城遺址公園西部文化展示區一期工程今年應抓緊做完博展館展陳,**展示古趙國興衰、王都變遷、王城布局特征、歷代趙王的功績等。現編制的趙王城遺址公園文化展示區二期、三期工程規劃,雖然注重做美環境,但缺少知識性、趣味性、參與性的旅游項目及配套服務設施,應進一步搞好策劃、完善、提高,實現由“園林向景區”的轉變。建議從三個方面考慮:一是在后續工程中,合理布局開發建設其他六國的有代表性的建筑,展示六國的簡史概況特別是與趙國有關的內容,以博展館為圓心,以六國古建為圓周,以外交、**交往為線索,把戰國波瀾壯闊的歷史展現出來,在國內形成“戰國歷史看邯鄲”獨特地位;二是在適當部位劃出一塊區域,規劃建設趙文化街市、趙宴園、趙名人園等,提升景區的知識性、趣味性和收益性;三是依托一期做出的綠色環境,開發休閑、游樂項目和旅游服務設施,特別是歷史文化主題酒店、特色餐飲、旅游紀念品等,把戰國歷史文化貫穿到吃住行游購娛各環節,營造濃郁的戰國歷史文化氛圍,建成一個戰國歷史文化園。
東部遺址展示區應抓緊編制保護與開發利用規劃,對幾個重要節點做一定的展示,如城墻及排水槽、城門樓、點將臺、龍臺等。可用繪畫復原或仿效洛陽**門、杭州雷鋒塔的做法,對部分遺址進行原址原狀保護性展示,還可用低矮灌木展示王城建筑的輪廓,在遺址保護區內形成若干個參觀點。可設置生態型木棧道,開辟觀光電瓶車道,將遺址展示區內各參觀點相連,形成游覽線路,并在沿途合理布局造型美觀、與環境相協調的生態旅游廁所、垃圾箱、售貨亭、標識標牌等旅游服務設施,使東部遺址展示區真正成為游客可進、有內容可看的十大遺址景觀。
在西部文化展示區和東部遺址展示區過渡地帶適當位置,規劃建設4D影院,用數字電影的手段,再現當年趙王城宏大的規模、高大的城墻、雄偉的城樓、巍峨的宮殿、嚴整的布局、科學的排水系統以及趙國的重大歷史事件,讓人們透過廢墟,通過電影,想象并感受2300多年前趙王城的壯觀景象,也使4D影院成為連接古代遺址與現代園林游覽線路上的重要節點。
(二)趙苑應突出“強兵”主題,增加文化內涵和視覺沖擊力,強化旅游功能,建成以“胡服騎射”為主題的古建園林景區。
趙苑作為趙王“離宮別苑”和操練兵馬的場所,是戰國時期遺存較集中的區域,至今仍保存有插箭嶺、梳妝樓、照眉池、鑄箭爐和靈山等歷史遺址,一個園子里集中這么多的古跡十分難得。這些歷史遺存都與古趙國**文化有關,這里曾是趙武靈王進行**改革,帶領大臣和宮女進行“胡服騎射”的地方,這就確定了該景區的內涵、定位和開發方向,即恢復歷史文化本來面目,堅持剛柔相濟,把資源優勢放大,利用多種手法將這些歷史文化活化展示出來,建成以古典園林為形、以“胡服騎射”為魂,集文化觀光、休閑娛樂、專項旅游于一體的綜合性精品文化旅游景區。
趙苑深度開發,重點是增加戰漢風格的建筑,形成戰漢風格的古典式園林,給游客一種較強的視覺沖擊力;依托趙苑內的歷史遺存,深挖并展現文化內涵,改變目前只有風景沒有內涵的狀況;策劃開發吸引力較強的特色旅游項目,增強旅游消費功能,變“公園”為“景區”。為此建議,總體布局上將趙苑劃分為三個區域:北部為遺址展示區,東南部為成語典故苑,西南部為休閑體驗區。初步設計了以下項目:(1)拆除趙苑北門內的假山和水池,新建一個小廣場。選擇一塊形似戰國版圖的奇石立于此處,刻上戰國地圖,說明趙國的位置、疆域及其作為“四戰之國”的形勢,引出“胡服騎射”的內容。(2)以出土的戰國時期的建筑構件、壁畫、古代陪葬的陶制建筑物等為參照,在趙苑內新建一些戰漢風格的亭、臺、樓、榭并賦予其故事性,特別要異地復建梳妝樓,恢復照眉池,形成戰漢風格的古典式園林建筑群,增加視覺沖擊力。還可將其中部分辟為旅游購物商店、特色餐飲店、茶樓、戲樓、涼亭等,強化景區旅游服務功能。(3)對趙苑東北部進行局部勘探,尋找古鑄箭爐遺存,并進行現場原狀展示,恢復古趙國煉鐵鑄箭的場景,以此強化“胡服騎射”主題。(4)趙苑東北角是靈山遺址,據文物專家考證,靈山是趙都邯鄲故城“大北城”西北部制高點的**、**要地,與趙國多個有名戰役有關,內涵豐富,建議挖土壘石,修建靈山,設置觀景臺,使之成為景區的一大景觀,游客可登高覽勝、拍照留念。(5)利用成語典故苑內現有水面,興建水幕電影設施,并制作以胡服騎射為內容的、時間在15―20分鐘的水幕電影,夜間定時播放。也可新建球幕電影院,制作以胡服騎射、圍魏救趙、背水一戰等為內容的球幕電影,循環播放。開發夜游項目,延長游客滯留時間,增加景區綜合收入。(6)制造一批古戰車、古兵器、古鎧甲,散落在景區內。設計制作千軍萬馬攻城的雕塑群,擺放在九宮城城墻外,營造濃厚的古趙**文化氛圍。(7)將九宮城改建為古趙國**文化展覽館。選擇古趙國在邯鄲158年的歷史中9個有名的戰役,可采用全景畫、半景畫、雕塑、全息成像、球幕電影等多種手法,分別在九宮城內9個宮中進行情景化展示,如兩滅中山、長平之戰、圍魏救趙等。將九宮城內的開天辟地宮改建成戰國時期冷兵器展室,通過9大戰役和冷兵器,展示趙國富國強兵之路,也從一個側面讓游客對趙國的歷史、趙文化有更加深刻的了解。(8)設置大型標志性雕塑群――經“胡服騎射”改革之后的趙國大軍出征圖,擺在梳妝樓遺址西側開闊地帶,彰顯景區主題,讓游人追憶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改革、鑄箭練兵、鐵馬雄風的歲月,給游人以震撼。(9)在插箭嶺遺址的西南部開辟胡服騎射游樂園,并策劃一臺15-20分鐘的戰場撕殺的表演,使游客在這里能聽故事、看故事、演故事,也能成為故事里的一個角色。游客還能當一回指揮官,還可讓游客穿鎧甲、騎馬射箭,游客親身體驗策馬狂飆的樂趣,增加參與性與娛樂性。也可將此處作為演出場地,學習杭州《宋城千古情》的做法,編排一臺以趙文化為主題的特色文藝節目,定期定時演出。目前可在節假日定時演出,并隨著旅游市場的發展逐步增加演出場次。(10)景區工作人員應穿戰漢風格的服裝,景區內還應時常出現古趙國穿鎧甲、帶兵器巡邏的兵士和盔甲武士馬隊,增加歷史文化氣息。(11)在趙苑適當位置規劃建設商業服務區,開發景區特色旅游紀念品,如戰國刀幣、和氏璧、兵符等。(12)趙苑內的廁所、電話亭、售貨亭、垃圾箱等設施建筑都應是戰漢風格,烘托景區古趙文化氛圍。
成語典故是漢學文學語言中的精華集成,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是邯鄲靚麗的文化名片和在國內具有**性、壟斷性的特色旅游資源。目前,趙苑內的成語典故苑改造工程尚未完工,邯鄲成語典故文化旅游產品沒有打造出來。我們建議:一是對成語典故苑改造方案進一步修改完善,通過多種方式,如將邯鄲的成語做成動漫或4D影片,建設一個動漫影廳或4D電影廳循環播放,增加知識性、參與性、互動性旅游項目,還可開發特色旅游商品,建成一個特色鮮明的旅游景點。二是原址地方狹小且與“胡服騎射”主題不完全吻合,故應遷建至東南角,專門拿出一個區域來開發。*好將成語典故苑從趙苑遷出,放在滏陽公園或北湖或南湖,重新高水平進行規劃建設。同時要拓寬思路,做大規模,改進展示方式,樹立“中國成語典故之都”的高定位與大��魄,所展示的成語典故既立足邯鄲又跳出邯鄲,吸納國內各地的成語典故進行集成**展示,本著生動化、多樣化、形象化、景觀化、知識化、趣味化的原則,搞成鴻篇巨制,做出精品特色,使之成為中華經典文化修學游的*佳景區。
(三)趙叢臺景區應以“商業繁榮”和“名人府舍”為主題,恢復歷史風貌,建成代表邯鄲古城形象的古建筑群、歷史文化街區和旅游功能聚集區。
武靈叢臺是古趙邯鄲的象征,因樓臺眾多,而連聚非一,故名叢臺。雖經歷代維修改建,已非原貌,但仍不失古典亭榭的獨特風格,座落在邯鄲的商業繁榮地帶大北城串城街一側。趙國是一個“崇商”的諸侯國,曾作為戰漢時期的國內五大都會之一輝煌500多年,可以設想當年商鋪林立、商人云集的繁榮景象。經專家考證,秦始皇出生地就在這個區域。在這條南北街上,分布著回車巷、學步橋、慈禧行宮、張國彥家廟、王琴堂故居、邯山書院等,是古老邯鄲歷史發展的重要載體。東南大學曾就叢臺景區擴建改造做過規劃,手筆較大,思路可行,應盡快敲定,抓緊實施。
一是恢復“叢臺”景觀。應盡早將動物園、游樂場遷出,逐步復建天橋、雪洞、花苑、妝閣等景觀,再現“連聚非一”的建筑格局,用宏大的古建來裝點景區。也可按叢臺系趙武靈王當年“閱兵賞舞”之地的思路,開發趙文化主題旅游項目,設置趙文化主題雕塑、園林小品,推出高品位、有特色反映邯鄲發展歷史文化的旅游演出節目,將叢臺公園建成區域知名文化旅游景區。二是做大景區,建設趙文化一條街。把秦始皇誕生地、荀子紀念館、呂不韋客棧、張國彥家廟、王琴堂故居等修建起來。應堅持把叢臺景區規劃范圍擴大,南到城南街,北到學步橋,將回車巷可適度北移,開發建設(藺相如)相府、(廉頗)將軍府等項目,建設特色歷史街區,做足古城的味道,合理安排邯鄲名優土特產品、旅游紀念品、古玩市場、特色餐飲、娛樂、茶樓、戲樓及其它旅游商業服務項目,強化邯鄲主城區旅游功能。串城街改造應依照趙文化基調對道路管線、立面飾物、街景小品、路燈造型進行規劃和設計,充分展示邯鄲古城的歷史文化韻味,店鋪內部可按照現代化的要求進行裝修。本著既保留傳統韻味,又吸納現代氣息,給游人以“古”和“美”的享受。三是要加快推進。串城街兩側多為歷史**的城中村,大部分住宅質量低下,布局密集,環境較差,與古城邯鄲的形象極不協調,亟待改造。應借助三年大變樣的東風,抓緊拆遷,加快開發,達到“雪洞天橋亭臺聚,名人府舍商鋪連,回車窄巷相避將,學步橋邊市井榮”的景象。
(四)趙王陵保護與開發應以“喪葬文化”和“尋根祭祖”為主題,優化周邊環境,完善基礎設施,建成特色文化旅游景區。趙王陵是目前已知保存*為完好的戰國王陵體系,完整龐大的趙王陵墓群是研究戰國歷史和趙文化的**手材料。趙王陵以純樸的原生風貌和大量的文物古跡遺存,展示了戰國時期陵寢建筑的設計理念、傳統文化和藝術風格,被譽為“東方金字塔”。趙王陵在選址上,體現了中國傳統的風水文化理念,它融自然山水和人文建筑為一體,達到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宏大的建筑規模,精巧的陵區布局,嚴格的陪葬制度,都反映了古人“視死如生”的思想觀念,顯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深邃淵源。趙王陵建造的年代正處于“禮崩樂壞”之時,各種封建制度正在逐步形成,趙王陵集中體現了這一時期王陵建筑的極高水準。趙王陵的許多特點與秦始皇陵有太多的相似之處,這都為研究我國封建社會陵寢制度提供了彌足珍貴的資料。
近年來,我市投資30萬元在趙王陵5號車馬陪葬坑原址建立了堅固性保護棚,為趙王陵的初步開放做好了準備工作。為在加強對趙王陵保護的基礎上開發利用,我們建議:(1)應把趙王陵的開發利用作為一個旅游重點項目,盡早啟動,合力打造邯鄲趙文化旅游產品體系。趙王陵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物部門既要嚴格保護,又應合理利用,應編制專項的保護和開發利用規劃,大手筆謀劃,高起點開發,將趙王陵開發成為趙文化主題景區。(2)制定趙王陵保護規劃,強化遺址區分類保護。在陵區廣植樹木,使之成為人工森林公園。(3)建設趙王陵博物館,充分展示王侯喪葬文化,把趙王陵和另外戰國六雄王陵做比較,突出趙王陵營建的特點和對后世帝王陵的影響。經過國家文物局批準,適時發掘被盜王陵,建成地下陵墓博物館。在陵區適當位置規劃建設趙氏宗祠,打造全球華人趙氏尋根祭祖之地。
除了抓好“四趙”的開發之外,還應把邯鄲市主城區外圍的趙文化遺存的景點開發出來。主要有永年明山趙國的信宮、肥鄉的平原君趙勝墓、磁縣藺相如墓、邯鄲縣廉頗墓和廣府的毛遂墓等。永年明山趙國的信宮應結合明山景區綜合改造,提**次和品位;肥鄉的平原君趙勝墓景點應高水平規劃建設,改造肥鄉縣城到景點的道路,優化景點周邊環境,新建趙勝祠,展示其生平事跡,把平原君趙勝和趙國“四公子”做比較,突出平原君趙勝對趙國歷史的影響,建成一個小巧精制的文化景點;磁縣藺相如墓景點應以歷史名相為主線進行開發建設,利用多種方式介紹藺相如其人其事,把藺相如和歷史上的名相相比較,從一個側面展示趙文化內涵;邯鄲縣廉頗墓景點應廣泛收集廉頗有關文史資料,把廉頗和戰國七雄各國的將軍做比較,突出廉頗**思想,打造景點特色;廣府的毛遂墓應結合廣府古城綜合旅游開發進行建設,使之成為廣府旅游區一個特色景點。
二、“四趙”開發應搶抓機遇,**體制,轉變思路,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1、編制“四趙”旅游開發規劃。由市城鄉規劃局牽頭,市建設局、市城管綜合執法局、市旅游局、市文物局、市國土局及有關縣市區等參與,共同做好“四趙”旅游開發規劃編制工作,重點解決總體定位、開發目標、空間布局、各自范圍及定位、基礎設施、道路交通、旅游線路組織等問題。深挖展示趙文化內涵,增加戰漢風格古建筑,增強城市旅游功能、延續城市文脈,推出具有邯鄲特色的文化旅游產品,打造全新的邯鄲文化旅游品牌。
2、借助“三年大變樣”活動,大力推動“四趙”旅游開發。城鎮面貌三年大變樣活動,既為推進城鎮化,增強城鎮承載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改善民生,提升環境質量、文明形象、人居環境等提供了有力的抓手,也為趙王城、趙王陵、趙苑、趙叢臺的深度開發提供了****的歷史機遇。要借此良機,拆除“四趙”周邊有礙觀瞻的建筑物,加快改造開發。如果失去這次良機,那趙文化的開發將不知還遲至何年何月。應結合中心城區城中村拆遷改造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把趙王城、趙王陵周邊的村莊向中心村遷移,利用騰出的土地解決趙文化旅游開發中用地指標。當前尤其要把叢臺景區周邊改造擺上日程,抓緊時間搞調查、快拆遷,完善規劃、精心設計、落實資金,盡快開發。此項目因住戶密度大、受叢臺限高的影響、開發建設容積率低、補償費用高等制約,投資商的利益和積極性可能會受到影響,建議市政府在認真測算、合理確定收益的情況下,將此項目與某一房地產項目捆綁開發。因該項目較大較難,建議市領導牽頭,組成以叢臺區為業主、市直有關部門配合的項目指揮部,加大力度,共同推進。
3、將“四趙”包裝成一個大項目,積極爭取國家、省專項資金支持。由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市建設局、市環保局、市國土局、市旅游局、市文物局等部門配合,做好項目的包裝、可研、立項、環評等項目前期工作,爭取列入國家、省重點項目,以此爭取國債資金、文物保護資金、旅游專項資金等。
4、理順體制機制。以所有權、管理權、經營權分離為突破口,加快景點管理體制改革,推進旅游資源與產業管理一體化,景區資源保護與開發建設規范化、經營主體與配套服務市場化,從根本上解決條塊分割、體制不順、機制不活等問題。也可以整合資源,授權經營,以“四趙”為依托(也可加上黃粱夢呂仙祠),組建邯鄲旅游集團,走規模化、市場化可持續發展之路,打造邯鄲旅游的航空母艦,通過多種方式融資開發,同時大力引進戰略投資者和國內較知名旅游企業,共同開發,逐步改變長期以來“財政養園”的狀況,以靈活的方式和市場機制,推動邯鄲旅游跨越式發展。
5、加強對趙文化景區線路的宣傳營銷。在加快“四趙”開發的同時,著力打造趙文化旅游線路,同時加強與戰國七雄的秦、齊、楚、燕、韓、魏六國之都咸陽、臨淄、荊州、保定、鄭州、開封的旅游聯系,今年擬舉辦戰國七雄都城文化旅游論壇,結成旅游聯盟,推出戰漢天下名都游線路,叫響在國內外具有影響力的戰國文化旅游品牌。(作者:邯鄲市旅游局局長房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