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1日 03:46京華時報
煙袋斜街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本報記者范繼文攝
本報訊(記者文靜通訊員王鄴)昨天,位于什剎海地區核心地段的煙袋斜街,正式入選由文化部和國家文物局評定的“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煙袋斜街是北京市**入選**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的街巷。此前,本市僅有國子監獲此殊榮。西城區負責人在揭牌儀式上透露,在西城區發展規劃中,什剎海將定位歷史風貌保護和現代文化創意產業,率先實施業態準入機制,凡不符合產業定位的業態將無法入駐什剎海街區。同時,什剎海將建立體停車樓。
西城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5年,西城區將完善交通探頭及引導牌分布系統,使景區交通組織系統更加規范化和人性化。特別是將加大停車場建設力度,完善外部交通標識,方便自駕車游客進入景區。
目前,什剎海地區在煙袋斜街東口建有萬年立體停車場,但現在什剎海地區已很難再找到土地建停車場所,未來只能通過人口疏散,騰地建停車場。據介紹,未來5年,西城區將提升地安門百貨商場超市地下停車場和什剎海體校的利用率,并將選擇合適的地點建一些大型的立體停車樓等。還將在環湖的部分路段設禁行線和單行線,以緩解交通擁堵的情況。
>>馬上就訪
什剎海將建特色旅游街集群
西城區區長張建東表示,未來5年,什剎海茶藝酒吧街、煙袋斜街商業旅游特色街、護國寺小吃街、荷花市場等特色旅游街區將形成規模。西城區將圍繞什剎海建造特色旅游街集群。新西城將積極探索古都風貌保護的有效途徑,使西城區成為“人文北京”的示范區。
>>人口
什剎海將疏散人口降密度
西城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什剎海地區目前人口近12萬人、4萬戶,多數為平房區。下一步西城區將按照“修繕、改善、疏散”的總體要求,適度降低居住人口密度。現在什剎海地區有部分居民為兩代甚至三代都居住在此的“原住民”,西城區政府將盡量對這些原住民加以保留,其搬遷和疏散都將本著自愿的原則進行。
此外,什剎海地區仍有不少文物單位現被單位或居民辦公居住。未來幾年,將騰退并修繕會賢堂;西海三官廟已進行過兩次保護修繕,下一步將結合疏散人口實施騰退;而廣化寺山門將于騰退后亮出。
煙袋斜街保留部分原住民
煙袋斜街是北京歷史*悠久,保存*完好的傳統商業街,目前全街共有商戶60多家,街兩側商鋪都是仿古建筑,多數銷售工藝品、茶具、皮具等,還有一些小型的工作室。
據悉,西城區正在制定煙袋斜街的發展規劃。處于舊城核心的煙袋斜街人口疏散將納入政府議程。據悉,煙袋斜街現有60余戶老居民,居住空間狹小。為改善住戶居住條件,西城區政府計劃搬遷大部分居民,僅保留少數居民維系煙袋斜街的文化氛圍,以利于民風的傳承和可持續發展
中國有名文保專家謝辰生表示,煙袋斜街可以說是北京保存*好、*完整的一條功能街區,保留老住戶更具有古老街區的特色。
>>經濟
什剎海拒網吧洗車行入駐
“十二五”期間,西城區確定構建“一核一帶多功能區”的產業空間發展布局,“一帶”即中軸線西翼文化帶,將覆蓋什剎海、大柵欄等主要文化特色街區,而“多功能區”中包括9個產業園區,其中就有什剎海文化旅游區。西城區副區長蘇東透露,目前相關部門正在制定什剎海地區業態調整實施方案,今后將實施街區業態準入機制,初步實現產業置換。將來像網吧、洗車行等明顯與街區業態定位不符的行業,將無資格入駐什剎海地區,同時適度控制酒吧、小旅館的數量。
據悉,未來什剎海地區將引入體驗型文化創意業態和特色商業服務業,建成北京的“具有傳統特色的文化創意商業街區”,并將結合打造國家都市休閑度假示范區,提升完善休閑項目和胡同游產品,同時兼顧保障當地百姓生活需求,發展社區零售、服務和休閑類三大業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