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刹海将建停车楼

      
                                      2010年11月11日 03:46京华时报

     烟袋斜街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本报记者范继文摄

     本报讯(记者文静通讯员王邺)昨天,位于什刹海地区核心地段的烟袋斜街,正式入选由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评定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烟袋斜街是北京市**入选**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街巷。此前,本市仅有国子监获此殊荣。西城区负责人在揭牌仪式上透露,在西城区发展规划中,什刹海将定位历史风貌保护和现代文化创意产业,率先实施业态准入机制,凡不符合产业定位的业态将无法入驻什刹海街区。同时,什刹海将建立体停车楼。

     西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5年,西城区将完善交通探头及引导牌分布系统,使景区交通组织系统更加规范化和人性化。特别是将加大停车场建设力度,完善外部交通标识,方便自驾车游客进入景区。

     目前,什刹海地区在烟袋斜街东口建有万年立体停车场,但现在什刹海地区已很难再找到土地建停车场所,未来只能通过人口疏散,腾地建停车场。据介绍,未来5年,西城区将提升地安门百货商场超市地下停车场和什刹海体校的利用率,并将选择合适的地点建一些大型的立体停车楼等。还将在环湖的部分路段设禁行线和单行线,以缓解交通拥堵的情况。

>>马上就访

      什刹海将建特色旅游街集群

     西城区区长张建东表示,未来5年,什刹海茶艺酒吧街、烟袋斜街商业旅游特色街、护国寺小吃街、荷花市场等特色旅游街区将形成规模。西城区将围绕什刹海建造特色旅游街集群。新西城将积极探索古都风貌保护的有效途径,使西城区成为“人文北京”的示范区。

>>人口

      什刹海将疏散人口降密度

      西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什刹海地区目前人口近12万人、4万户,多数为平房区。下一步西城区将按照“修缮、改善、疏散”的总体要求,适度降低居住人口密度。现在什刹海地区有部分居民为两代甚至三代都居住在此的“原住民”,西城区政府将尽量对这些原住民加以保留,其搬迁和疏散都将本着自愿的原则进行。

     此外,什刹海地区仍有不少文物单位现被单位或居民办公居住。未来几年,将腾退并修缮会贤堂;西海三官庙已进行过两次保护修缮,下一步将结合疏散人口实施腾退;而广化寺山门将于腾退后亮出。

       烟袋斜街保留部分原住民

      烟袋斜街是北京历史*悠久,保存*完好的传统商业街,目前全街共有商户60多家,街两侧商铺都是仿古建筑,多数销售工艺品、茶具、皮具等,还有一些小型的工作室。

     据悉,西城区正在制定烟袋斜街的发展规划。处于旧城核心的烟袋斜街人口疏散将纳入政府议程。据悉,烟袋斜街现有60余户老居民,居住空间狭小。为改善住户居住条件,西城区政府计划搬迁大部分居民,仅保留少数居民维系烟袋斜街的文化氛围,以利于民风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有名文保专家谢辰生表示,烟袋斜街可以说是北京保存*好、*完整的一条功能街区,保留老住户更具有古老街区的特色。

>>经济

      什刹海拒网吧洗车行入驻

     “十二五”期间,西城区确定构建“一核一带多功能区”的产业空间发展布局,“一带”即中轴线西翼文化带,将覆盖什刹海、大栅栏等主要文化特色街区,而“多功能区”中包括9个产业园区,其中就有什刹海文化旅游区。西城区副区长苏东透露,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制定什刹海地区业态调整实施方案,今后将实施街区业态准入机制,初步实现产业置换。将来像网吧、洗车行等明显与街区业态定位不符的行业,将无资格入驻什刹海地区,同时适度控制酒吧、小旅馆的数量。

     据悉,未来什刹海地区将引入体验型文化创意业态和特色商业服务业,建成北京的“具有传统特色的文化创意商业街区”,并将结合打造国家都市休闲度假示范区,提升完善休闲项目和胡同游产品,同时兼顾保障当地百姓生活需求,发展社区零售、服务和休闲类三大业态。

 
产品搜索
联系方式
产品目录
Copyright@ 2003-2025  深圳市新领域标识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10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