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山陵陵寢前,先上網看看人數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1日02:40  現代快報

                                 


      昨日,陵園入口調試電子顯示屏快報記者 趙杰 攝

 

  明天,中山陵陵寢就將開始免費開放。昨天,記者從中山陵園管理局了解到,除了景區門口的電子顯示屏上會實時顯示游客數量,還將在景區網站上同步公布實時游客數量。這樣,市民坐在家里就可以知道當天人數是否已經滿額或接近限制額度,可以少跑“冤枉路”。此外,就讀者關心的眾多問題,快報推出“免費游指南”。

  免費游指南

  選什么時間去

  本地游客

  等等再去

  網友呼吁:

  本地游客

  等等再去

  昨天記者看到,不少南京網友在網上發帖,主動呼吁將游園的機會先讓給外地游客。

  在西祠胡同的論壇上,網友“虎子妞妞”發出一篇“虎妞原創”帖。帖子寫著,免費開放是個特大喜訊,但也有不利的一面,比如人山人海、衛生情況得不到保證。因此她建議,大家可以等人稍少一些的時候再去,不要頂著剛開放的那幾天去,不然可能不是看景,而是看人了!虎子妞妞還特別呼吁“一定要有環境意識”。此外“多走走路,比多開車更鍛煉身體”。

  記者看到,類似的建議在網上還有很多。很多南京網友呼吁,一來不需要去湊這個熱鬧,反正以后都是免費開放,什么時候去玩都行,沒必要在開始或者節假日去擠;二來,外地人大老遠來一趟也不容易,應當將更多的機會讓給他們。

  陵寢免費開放

  ***1天

  相關資訊

  新**車分離

  中山陵投資4000萬元新修或拓寬了4條道路,分別是博愛路、梅花谷右行匝道、東溝停車場到中山陵的路,以及美齡宮到東溝停車場的路。這些新路充分考慮人車分離。在博愛路上,記者看到,路邊設有人行道;而東溝停車場到中山陵的這條林間路,新的指路牌上已經定位為“步行道”。

  垃圾日產日清

  中山陵園管理局表示,景區原來有400名保潔人員,現在已經增加到600名左右,開放后做到垃圾日產日清。此外,每個雙休日都將有100名志愿者活躍在中山陵景區。記者了解到,在中山陵商業街、博愛廣場和陵門等處,都會新增志愿者服務點。

  其它免費景點

  據了解,中山陵園風景區內還有很多免費景點。包括琵琶湖公園、前湖公園、中山門入口公園、博愛園、鐘山體育運動公園、下馬坊遺址公園、王家灣公園、營盤山公園等8大免費公園,以及孫中山紀念館、明孝陵博物館、南京抗日航空紀念館等3大紀念場館。

  入園人數

  實時上網

  2

  免費游指南

  出行前的準備

  昨天中午,記者來到中山陵景區門口。雖然還在賣門票,但工作人員已經將售票窗口外面柱子上的套票宣傳畫全撕掉了,換上景區的風景圖。

  檢票口上方的電子顯示屏,就是用來顯示實時進入人數的。昨天記者到達時,工作人員正在調試。屏幕上顯示著“中山陵景區歡迎您”以及“至11時13分入園003317人”的字樣。

  “每進一名游客,上面的數字就會自動變化。”工作人員介紹,就和上海世博會的入園統計人數一樣。

  中山陵園管理局的網站(http://www.zschina.org.cn)也會及時公布入園人數。原本的方案是每小時更新一次,不過,昨天中山陵園管理局副局長許永善告訴記者一個好消息:為了方便游客,將調整與景區電子顯示屏同步更新,即實時顯示*新數據。

  這樣一來,市民出門前可以先上網看看,當天游客量是否已經接近或達到1萬或2萬人次的限額,減少白跑一趟的可能性。

  地鐵加車

  備售紙票

  3

  免費游指南

  地鐵太擠咋辦

  昨天,記者從地鐵方面獲悉,11月12日、13日、14日三天緊鄰中山陵的三站將實行“雙崗”(即一崗位兩個人),同時啟動大客流應急預案,保證客流的疏散。另外,記者還了解到,本周六地鐵二號線還將增加一列列車,間隔時間將縮短至6分10秒。

  三站緊急增設景區標識

  地鐵二號線目前苜蓿園、下馬坊、鐘靈街三個站已經分別更名為明孝陵·苜蓿園站、中山陵·下馬坊站、靈谷寺·鐘靈街站。目前地鐵部門正在加班加點更換標識牌,確保11月12日前將三個站的站內標識改造到位,其他站的標識改造也將在12月12日前全部完成。

  記者了解到,為了讓游客們“不迷路”,地鐵正在做三個車站出入口的導向工作。分別在三個站相關出入口燈箱及LCD屏信息增加指向中山陵、靈谷寺、明孝陵的內容,站內增設指向中山陵、靈谷寺、明孝陵的標貼,為乘客前往景區做好引導。

  雙崗制,客流大推行紙票

  根據經驗,11月12日、13日、14日,與中山陵景區相近的三個站有可能遭遇大客流。昨天,記者從地鐵運營公司獲悉,這三天將增加管理人員和員工支援,實行“雙崗位”。同時,將鄰近站點的保安列為機動支援隊伍,隨時聽候調遣。記者還了解到,地鐵還做好了運輸組織保障,比如緊急加開列車,客流量大時,將安排人工票售或增加移動售票點,如仍不能滿足現場需求時,將出售應急紙票。

  本周六二號線增加一列車

  據了解,到本周六(13日),地鐵2號線將有一列新車加入運營,屆時高峰期行車間隔將由6分30秒縮短至6分10秒。昨天,記者獲悉,本月底,2號線還將增加一列,間隔時間將進一步縮短,根據南京地鐵配車計劃,2號線配車35列,明年8月份到齊,屆時,高峰行車間隔將縮至4分26秒。快報記者毛麗萍

  不去換乘

  體驗步行

  4

  免費游指南

  路上如何省錢

  公交車退出核心景區。換乘小火車一次就得花5塊錢,打車前往更貴。如果只坐公交或地鐵,再步行前往中山陵游玩,該怎么走?昨天,記者從幾大主入口出發,完全靠步行體驗了一回。

  公交車游3的終點站在靈谷寺停車場。這里往西一直走,就可以到達中山陵陵寢。在景區地圖上,記者看到,兩個景點的距離為1.2公里,以前是設了兩站公交站臺。一路顧不上看風景,只顧埋頭走路,記者花了18分鐘才走到中山陵在陵前路的入口處,門口放著一個牌子:中山陵向前步行5分鐘。

  也就是說,以較快的速度步行,也得花23分鐘左右,才能抵達中山陵陵寢檢票口。

  公交車9路和游1,今后都是停在中山陵停車場,也就是東溝停車場。而開私家車來游玩的游客,建議也盡量將車輛停在這里。

  為了配合景區限車禁行的方案,中山陵園管理局特意修了一條新路,可以從停車場直通中山陵。這條路很幽靜,空氣清新。道路長度大約1公里左右,以均勻的速度,記者步行花了12分鐘抵達陵前路,到中山陵檢票口則是17分鐘。這條步行道的線路*值得推薦。

  如果采取“地鐵+步行”的方式,來中山陵游玩,不能在苜蓿園站下車,而應該往前再坐一站,到“中山陵·下馬坊站”。出了站,旁邊就是新修的博愛路,可以直通東溝停車場。不過,說實話,如果從這里步行走到中山陵,還是挺遠的。記者實地走起來,花了足足22分鐘才走到停車場,再加上停車場到中山陵的時間,選擇這條路需要的步行時間差不多在39分鐘左右。如果要走這條路,真得有一定的好心情。

  17分鐘

  中山陵停車場

  中山陵陵寢

  ↓

  23分鐘

  靈谷寺停車場

  中山陵陵寢

  ↓

  39分鐘

  下馬坊地鐵站

  中山陵陵寢

  ↓

  排隊區域

  搭建涼棚

  5

  免費游指南

  排隊能乘涼嗎

  眼下天氣不是很熱,但是如果夏天或者遇到下雨天氣,游客排隊等候會非常辛苦。

  昨天,中山陵園有關負責人表示,到時候會在排隊等候區域搭建百米長的等候涼棚,為游客遮陽或是擋雨。

  記者了解到,排隊等候區域主要在兩個地方,一是*高處的祭堂門前,每批次可以放行200人左右,因此有不少游客需要在祭堂外平臺等候;二是“天下為公”陵門外,如果祭堂門前平臺已經站滿了,就會在陵門處控制進入。而在*外一道關卡,即檢票口處,有關人士表示,將在商業街增加一些休閑椅,讓游客可以坐下來喝喝飲料,耐心等待。

  至于兩萬人次的客流限制,旅游界人士認為,很難控制,因為從以往節假日的情況來看,高峰期肯定超過這個數字。“特別是外地的團隊客來了,你不讓他們進,也不太合適吧。”

  墓道臺階

  安保重點

  6

  免費游指南

  人擠人**嗎

  在經歷了玄武湖公園免費開放后的安保執勤后,作為中山陵景區常態治安管理的玄武警方表示,同樣是免費開放,但中山陵陵寢將面臨的客流完全不同于玄武湖。在客流高峰來臨時,中山陵陵寢核心部位可能出現“人流漩渦”,屆時墓道臺階將成為*危險地帶。為此,南京警方正在制定中山陵陵寢區安保方案。

  不同點一:人流漩渦

  玄武湖公園免費開放后,迎來了巨大的客流,但是從人流量的集中程度來看,主要的壓力在景區出入口。玄武警方介紹,雖然進入玄武湖的客流很大,但在通過了景區大門后,人流便分散到景區內。

  中山陵陵寢*核心的就是祭臺和墓室。“如果數萬客流涌入,極易在這一部位形**流漩渦,到時游客上得來,下不去,極易造成**事故。”民警說,進入墓室的門僅有1.8米寬,巨大的客流如何有序進出,同樣是一個難題。玄武警方透露,在正在制定的中山陵安保方案中,肯定會有詳細的墓室客流控制方案。

  不同點二:臺階較陡

  民警說,特別是在陵門到祭臺這一段,臺階不僅長,而且陡,在大客流考驗下,這里可能成為景區*危險地帶。“因此臺階客流的疏導也會成為安保的重點。”民警表示,警方可能會在景區內實行分層控制客流,以*大限度保證游客**。

  此外,玄武警方表示,在警力配備方面,肯定會加大投入力度,加強中山陵景區的治安防范。

產品搜索
聯系方式
產品目錄
Copyright@ 2003-2025  深圳市新領域標識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10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