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0908:13:44 稿件來源:現代快報
本月12日起,中山陵陵寢將免費開放。這是南京繼玄武湖公園之后,又一個備受關注的景區免費措施。屆時,免費具體如何操作?今天上午,南京市政府將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詳細方案。 據了解,為了配合免費開放及公交線路調整,周邊將新建兩條道路,擴建、新建兩處停車場。此外,交管部門也推出應急措施。
景區準備好了沒?
景區游客 快免費了,游客量不見少
免費消息對客流影響不大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中山陵景區門口。售票窗口依然張貼著門票的宣傳單,還特別突出有中山陵和明孝陵的140元套票,很醒目。不過,記者來到售票窗口詢問,是否還有年票出售,對方表示,早已停售。“馬上中山陵陵寢都免費了,明年的年票還不知道怎么定呢,現在哪還會賣啊。”
現在的檢票口依然還在博愛廣場外面,將中山陵陵寢與音樂臺都圈在里面,需要購票進入。記者發現,雖然是星期一,但秋高氣爽,來的游客還不少,基本都是外地口音。檢售票人員表示,免費開放的消息并沒有對*近的客流量造成多少影響,如果是周末,游客會更多。
“我們就這兩天在南京,既然來了,肯定得到中山陵啊。”成都來的游客吳女士告訴記者,她也在網上看到了中山陵陵寢12日就免費開放了,但是她等不到那時候,所以情愿掏80元錢買門票,來看一下。“南京還真是挺有魄力,這么有名的景區也拿出來免費開放。以后有機會,還可以再來看看。”
單獨售票 音樂臺檢票口正在搭建
新的票價今天有望公布
在音樂臺門口,記者發現,新建了一道檢票口,旁邊還蓋了個小木屋作為門房。“這里以后要單獨售票了。”現場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音樂臺與中山陵、靈谷寺是捆綁收費的,一共80元。陵寢部分免費之后,音樂臺和靈谷寺就要單獨售票了。而緊靠著中山陵的音樂臺,就得單設一道門。
音樂臺的門票多少錢?記者了解到,幾年前在實現大門票之前,這里是10元/人。新的票價今天有望公布。
分批放行 客流高峰,祭堂或將限流
游客需憑免費門票進入
順著臺階,記者一路爬到中山陵陵寢的*高處——祭堂。
祭堂及墓室的面積很小。東側為入口,西側門是出口,雖然是周一的下午3點多,游客量已經比較少的時候,但在狹小的空間里還是有川流不息的感覺。可想而知,當迎來客流高峰時,該是怎樣的擁擠。
“這里一次性也就能容納一兩百號人吧。”門口的工作人員目測估算。記者了解到,中山陵園管理局對此還曾經專門測試過,*多也只能容納300名參觀者。根據目前透露的方案,限制客流平時免費參觀人數控制在1萬人次,雙休日放寬到兩萬人次,游客到門口排隊領票入內。但如果為了搶票,大家全都涌到一大早來參觀怎么辦?即使外部環境可以容納,但小小的祭堂肯定無法承受。
記者了解到,除了在發票處通過發票來控制客流之外,客流高峰期,祭堂門前可能也會實施分批放行的措施,保證里面不會太過擁擠。“畢竟這是核心中的核心,需要重點保護的文物。”
據介紹,屆時領票窗口應當還設在景區外部的售票窗口,“天下為公”的陵門,即進入陵寢的“二道門”,可能需要游客憑**到的免費門票進入。
外圍交通咋樣了?
應急 車流飽和綜合干預
可以預料的是,中山陵陵寢免費開放初期,勢必會引來大批的游客,一旦中山陵內的景區道路車流飽和該如何處理?據記者了解,交管部門已經制定了應急預案,一旦車流飽和,會采取多種措施,對機動車分流。例如,“分流車道”就是這一準備。此外,還將動用組合交通調節手段。
據記者了解,在中山陵地區交通不暢時,靈谷寺路、陵園路至衛橋一線的陵區主干道上將實施逆時針單向交通。即:在衛橋禁止除特種車輛外的其他車輛由衛橋路口進入中山陵,做到“只出不進”;在大柵門指揮車輛進入靈谷寺路,停放在靈谷寺、陵東路、東溝停車場,做到“只進不出”。同時,在陵園大道梅花谷路口指揮從太平門方向進入中山陵地區的車輛從衛橋駛出,或進入梅花谷停車場,禁止左轉駛往中山陵;在馬群廣場分流車輛經環陵路、陵東路進入靈谷寺、中山陵。而在中山陵地區交通擁堵時,除了以上措施外,在太平門禁止車輛進入龍脖子,在寧杭公路勝利村路口向勝利村路分流進城車輛,減少中山門大街壓力。
公交 線路方案確定
昨日,南京交通部門向市領導匯報了中山陵地區公交調整方案,與快報上周**披露的方案一致,5條公交線全部調整撤到景區外圍的3個點,市民進入景區主要依靠電動小火車駁載。這5條公交線分別是:游1路、游2路、游3路、9路、20路。
澄清:20路不會進中山陵
昨天有媒體稱,20路公交車可能調整進中山陵。對此,相關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此說法不對。而且,富貴山隧道與20路本就沒有關系,哪怕全部封閉,20路線路也絲毫不受影響。
接駁 接駁車怎么收費今天揭曉
接駁車輛新增兩輛新車,一共已有18輛。另外,就市民們關心的能否引進公共自行車的問題,地鐵部門表示技術上沒有難度,政策上同意就行。
接駁車輛已經有18輛
公交車退出中山陵核心景區之后,換乘是個大問題。屆時將主要通過“小火車”進行接駁。
昨天下午,記者在陵園大道上看到一輛嶄新的藍白色電瓶車,上面寫著中山陵西站—明孝陵博物館。開車的女司機顯然是新手,正在學習培訓階段,熟悉路況。
據了解,目前到位的景區內部接駁車一共18輛,其中兩輛是新車,也就是眼前這輛藍白色電瓶車,另16輛還是原有的火車樣式電瓶車,統稱為“小火車”。舊車每輛可坐32人,新車每輛可坐18人。此外,還有一批白色的7座電瓶車,是為團隊提供包車服務的,每輛包車價格200元。
目前,小火車還是在中山陵、明孝陵和靈谷寺之間運行。從12日開始,它們的營運范圍將擴大到東溝停車場、靈谷寺、苜蓿園地鐵站這3個換乘點。凡是乘公交車和地鐵來景區游玩的游客,以后在這片區域內除了步行,就只能乘坐小火車。18輛只有548個座位,夠用嗎?有關人士介紹,目前到位的是這18輛,不過接下來還會陸續添置。“具體多少,視情況而定。”
接駁車票價今天揭曉
至于小火車的票價,據透露在3元~5元之間。按乘坐次數來計算。即中途下車之后,到另一個景點,還需另外購票乘車。
游客建議,駁載價格不宜過高。本來乘坐公交車可以一步直達中山陵景區,下車幾乎不需要走多少路。公交車退到景區外圍,盡管有小火車駁載,還是給游客帶來了不便。首先是要換乘,因為步行從外圍的公交站到景區得走半個小時左右,幾乎沒有別的選擇,而換乘要比過去直達多花時間。其次是,小火車仍要收取費用,游客出行的成本更是無形中增加了。市民建議,即便需要換乘小火車,費用也應該降低些,如果3~5元/人,則明顯偏高。*好能和公交車同樣價格,甚至*好也能使用公交IC卡,這樣,去中山陵景區的市民乘車費用不至于大幅增加。
此外,小火車運力比公交車明顯差很多,再加上開始階段小火車數量也不會足夠到位,因此,遇到較大流量的乘客該咋辦?這些相關部門應該充分考慮。據悉,目前游1路就有3輛電動公交車,如果能夠多配置一些電動公交車,在景區內往返運送游客,也可以起到快速駁載的作用。而且,這么做與中山陵景區的禁車并不矛盾,因為電動公交車也是零排放的環保車。
基建 新增兩條路,建造兩公交場站
東溝停車場擴容
公交車線路外移后,作為小火車接駁的重要配套,3個停車場十分關鍵。昨天記者看到,兩處新的公交場站也正在建設中。一處是苜蓿園地鐵站旁,這里以后將是20路和游3公交車的終點站;另一處是在東溝停車場,以后,游1和9路將停在這里。
記者來東溝停車場,這里的“動作”比較大。雖然原本這個停車場就存在,但規模不大,也很少有車輛停放在這里。一大片空地成為駕校的練習場。不過,昨天記者在現場看到,東溝停車場的“地盤”明顯擴大了數倍。工人們正在忙著鋪設地面,畫停車位的白線。
“馬上駕校就要搬走。”現場的人員告訴記者,以后北側的一大塊,是公交場站。而南側面積更大的一塊空地,就是停放社會車輛的,因為陵前路以后會部分禁車,因此游客自駕車來游玩,也*好停放在東溝停車場這里。據了解,擴容之后的這個停車場,可以容納四五百輛社會車輛。
此外,記者發現,以前從東溝停車場到中山陵,得從外面的陵園大道繞行到陵前路,這距離可是相當遠;不過,現在正在穿越樹林正在修一條直達的新路,從東溝停車場走到中山陵大約幾百米的距離。游客可以在停車場換乘,也可以通過這條新路步行前往。
新建一條分流車道
在梅花谷燕雀湖旁的內環路,記者發現,這里在修建一條新路。
熟悉中山陵道路的人都知道,內環路這里在節假日車流量大的時候經常會堵車,從龍脖子路過來,經植物園、明孝陵西門等地,再想到中山陵的車輛,都得從內環路經過。現場記者看到,這里現在修建了一條百來米長的新路,與老路形成一個“Y”形,通往苜蓿園地鐵站旁的停車場。
施工人員介紹,以后這里就將改成單行線,新路只走由西向東的車輛,包括20路公交車和游3,都是從這里走,直接開到公交場站;老路走由東向西的車輛,起到分流緩解交通壓力的作用。
下馬坊入景區有望修便道
早在地鐵二號線三站傳出改名之際,就有市��提出,一些站點其實離景區還很遠,步行的話起碼要半個小時以后。
對此,中山陵園管理局表示,地鐵站與景區間會有小火車接駁,可是這種小火車并不是免費的,這讓很多市民不爽:“公交撤了,乘地鐵要接駁,讓人很不舒服。”昨天,相關部門透露,除了小火車外,他們還在醞釀在景區和地鐵站之間修建便道,方便市民步行前往。據介紹,目前下馬坊接景區的通道已列入計劃表。
冠名 地鐵二號線三個站開始改名
“……中山陵·下馬坊站到了……”昨天,記者乘坐地鐵二號線時意外聽到了這個提示。據介紹,因為中山陵陵寢12日免費開放,中山陵園管理局向政府建議地鐵三站改名,目前已得到批示并開始執行,記者獲悉,所有的標識將在12日前更改到位。
為什么要改名?
在中山陵園管理局向政府的建議報告中,認為應該將*靠近紫金山的三個地鐵站的站名改一改:苜蓿園站改名明孝陵·苜蓿園站,下馬坊站改名中山陵·下馬坊站,鐘靈街改名靈谷寺·鐘靈街站。
理由是什么?昨天,相關人士透露,一是提升中山陵景區的知名度,二是考慮到地鐵的集聚、疏散能力,“說實話,本地乘客有的也搞不清楚地鐵哪幾個站點是靠近中山陵的,這樣改了以后,大家都一目了然,也就可以自行選擇了,尤其外地游客不至于兩眼一抹黑,至少知道乘地鐵二號線是可以到達中山陵的……而中山陵陵寢一旦免費后,客流量肯定會爆滿,這些客流如何快速分散,地鐵有很大的發散功能。”他還告訴記者,這其實是一種雙贏,雖然地鐵的冠名不菲,隨便一個站一年冠名費都在100萬元以上,但是也不能這么簡單地算:“中山陵今后的客流量會超大,這三個站的冠名也會給地鐵帶來超大的客流。”
更名昨天已經開始
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地鐵三站更名已獲政府部門同意,昨天,記者在地鐵二號線下馬坊站發現,“更名”工作已經開始。據地鐵介紹,這個“更名”工作將在12日前全部結束。
昨天,記者乘坐地鐵時發現,地鐵二號線的播音已經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