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09日 04:46華西都市報

四川大學華西醫學院荷花池附近,成片的銀杏給校園增色不少

白巖寺銀杏黃了(網友拐彎供圖)
如果滿城芙蓉花恰似豆蔻年華的小姑娘,那么人們更愿把遍布成都的銀杏看作是充滿智慧的老者。根據成都市林業和園林局統計,全市掛牌的古樹名木近1800棵,而銀杏占據了大半席位,有近1000棵。這些老樹*年輕的都有100多歲,年長者則超過千歲。它們都分布在成都哪些區域?如今是否依然保持了強勁生命力?昨日,記者探訪了部分老銀杏。
華西醫學院老樹群生機旺盛
穿過華西醫學院古老的鐘樓,沿著校南路走近荷花池,老銀杏枝葉交錯,圍繞在池塘邊。這里的銀杏樹都是原華西醫大建校時種下的,樹上掛著由成都市林業和園林管理局頒發的“古樹名木”標志牌,牌子上有5位數的編號。一位坐在樹下畫炭筆素描的老人說,幾十年來,這十幾棵老樹一直保持著“春來發枝夏時綠,金秋披金掛白果”的旺盛生機。
百花潭公園唐代銀杏稱“千歲”
走進百花潭公園北門幾分鐘,就能看見有名的唐代銀杏,這棵樹已經
有1000多歲了。據介紹,這棵銀杏原生于汶川縣漩口的古剎中,明末時被火焚燒過,清朝時又被雷劈得僅留下了樹樁。在1980年移入百花潭公園后,經過園林工人的精心養護,現在枝嫩葉茂,重新煥發了青春。
望江樓公園避雷針插上樹身
在望江樓公園的老銀杏身上,都安插著和樹一樣高的避雷針。據介紹,每根避雷針的價格在3000元以上,防雷擊范圍為半徑50米內的區域。成都夏季多發雷電,參天老樹容易受到雷電襲擊,成都市園林部門在去年為所有公園的古樹名木都安裝了避雷針,從此再沒有老樹被雷擊中的事情發生了。
■同步播報
武侯區將舉辦首屆銀杏文化藝術節
華西都市報訊(彭文春記者姚長壽)眼下銀杏樹葉已開始泛黃,金黃色的銀杏樹葉紛紛落下,在陽光照射下閃閃發光,給蓉城的冬天帶來無盡的詩情畫意。記者昨日獲悉,武侯區本月底將在錦繡街和錦繡巷的銀杏文化街區舉辦首屆銀杏文化藝術節,屆時將邀請知名作家、畫家、攝影家、城市管理工作者與市民一道來賞銀杏葉。
武侯區跳傘塔街道的錦繡街和錦繡巷栽滿了銀杏樹,兩條銀杏大道長400余米,是目前成都市銀杏樹栽種*為密集的區域。去年以來,武侯區跳傘塔街道在這兩條街道上,對銀杏落葉實行“只撿不掃”。今年,該區依托銀杏樹,將這兩條街道打造成為成都市首條銀杏文化街區。
“為了讓廣大市民更好地欣賞銀杏美景,我們完善了街道的硬件設施建設,比如增加了便于市民休息的休閑椅,將景區800余米圍墻改造成了景觀圍墻。”跳傘塔街道辦事處副主任王文說,街道依托400余米銀杏大道打造了以“銀杏”為主題、供市民休閑賞景于一體的特色街區,重點突出“嘗杏”、“吟杏”、“品杏”、“知杏”四大主題。
首屆銀杏文化藝術節將向廣大市民全方位展現銀杏文化,還將舉行銀杏文化街區開街儀式,邀請知名作家、畫家、攝影家、城市管理工作者與廣大市民一道開展特色街區文化構建研討會,舉行以銀杏落葉景觀等為主題的征文、繪畫、涂鴉、攝影、書畫等比賽,并將邀請民間藝人用銀杏葉暢想“我們心中的世界田園城市”。
銀杏多分布在公園和古跡
據介紹,有資格掛上“古樹名木”標志牌的樹,必須在年齡上要夠資格,其標準是樹齡至少要在100年以上。其中**古樹樹齡須在500年以上,樹齡100-499年的為二級古樹。植物分類學專家楊昌煦教授在2007年參加過成都市區古樹名木補充調查工作,他向記者提供了成都主城區古樹名木調查資料,經過明末清初的浩劫,成都市主城區留存至今的名木古樹共近1800棵,300年以上的有115株,500年以上的有42株,800年以上的有19株。這些名木古樹中,銀杏占了1000多棵。
老銀杏在主城區的分布,以青羊區范圍內*多,這與該區內公園和名勝古跡相對較多有關;武侯區以武侯祠博物館和望江樓公園為分布主體;錦江區主要以省林科院和塔子山公園為分布主體;金牛區的古樹名木主要分布在一些單位院內;成華區則主要分布在動物園和昭覺寺。
成都老銀杏為啥那么多
成都市有資格掛牌的古樹名木,為什么銀杏能占據大半江山?楊昌煦教授介紹說,一是因為銀杏寓意長壽多福,而且成都的氣候非常適合銀杏的生長。
據介紹,銀杏又被稱作“公孫樹”,因為生長緩慢,古時候人們比喻爺爺輩種了樹,要等小孫子出生時,才能吃到銀杏樹的白果,因此象征著長壽。寺廟和民間都喜歡種銀杏樹祈福。
同時,成都的整體溫度和濕度都有助于銀杏成長,天氣既不太冷也不太熱。成都土質肥沃,也不太積水,正好符合銀杏生長的要求。為了保護老樹,成都市還頒布了《成都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規定》,規定政府有關部門對全市古樹名木進行了調查登記、建檔編號和掛牌,簽訂管護責任書,落實了管護責任。并積極開展對古樹名木的搶救和復壯工作,共搶救復壯了45株,使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工作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因此,銀杏樹在這個城市占據了天時地利和人和。
華西都市報見習記者賴芳杰攝影楊濤
網友推薦:白巖寺的銀杏葉黃了
華西都市報訊(見習記者賴芳杰)城里的銀杏樹競相變色,金枝搖曳,每日都不乏路過的市民按下快門,定格它們的美麗。但很少有人知道,在距成都市區60公里的深山古剎中,近百株種于明朝的老銀杏葉早已悄然換裝,燦若云霞的明黃色融于山林中。昨日,成都網友“拐彎”在博客上貼上了美圖,大贊這與世無爭的另類銀杏美景。
“拐彎”所說藏于深山的古剎,即位于大邑縣金星鄉的白巖寺。寺廟始建于唐代、重建于明萬歷年間,是川西平原**一座藏傳佛教寺廟,也是距成都*近的一座藏傳佛教寺廟。寺廟在兩峰之間,山體為懸崖峭壁,整個壁體巖石呈玉白色,當地人稱白巖山。
據了解,明朝如堅禪師和弟子栽種了幾千棵銀杏,如今只剩下近百棵,依然生機盎然,悠悠參天。大雄寶殿門外就有有名的“九子銀杏”,傳說長于夏商時代的老銀杏樹被雷擊死去,在斷裂的樹根處萌發出九個新樁頭,長成九棵參天大樹,每棵樹都高達8米以上,是全世界現存的**樹種中的佼佼者。因為山中氣候比城市要冷,白巖寺的銀杏也已進入了黃葉落葉期,現在是一年中*適合觀賞的時節。因為很少有人到訪,陡峭狹窄的石階上鋪滿了金黃的銀杏葉。
從成都出發到白巖寺的行車路線有:方式一、成都出發上成溫邛高速,在崇州出口下,朝懷遠鎮方向走。穿過懷遠鎮有一座限高2米車輛通過的橋,不過橋左轉,大約5公里就是大邑縣界,進入大邑金星鎮。再走大約10公里,路右邊有白巖寺的路牌,車子可以過白巖村直達山腳。徒步400多米山路,就到達白巖寺。方式二、從大邑縣城出發經悅來到金星鄉白巖村,路程約25公里。
目前,華西都市報聯合大成網發起的上傳銀杏美圖,贏取獎品活動(http://bbs.cd.qq.com/news/gjzpc027842.htm)正在火熱進行,活動專帖已有超過2萬人關注了。網友們上傳了在電子科大、四川農業大學等地拍攝的美圖。如果你也有滿意的作品,請抓緊時間上傳,讓大家共享美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