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04日 04:35成都日報
從5月啟動,截止9月底,溫江區基本完成了首批67公里綠道建設,在全市率先啟動,也是率先形成系統性網絡。按照高標準建設的溫江綠道,遠離公路和機動車,路面用可滲水的環保材料鋪就,沿河地帶還設有木棧道,所有導向牌都比照5A級景區標準設置,有中、英、韓、日四種文字。有人稱贊:外國人騎游溫江綠道不用翻譯,導向牌一看便知;市民來溫江綠道備感親切,連警示牌都很溫馨……
開篇語
在溫江,綠道建設同整個區域的環境提升、產業換代、居民生活方式的轉變聯系得如此緊密。綠道作為“田園城市”*直觀感受的載體,成為溫江在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示范區”過程中的一項“中心工作”和重要的民生工程,主要領導、相關部門和鎮、街道投入大量精力、物力、財力,在溫江區編織出一張綠色路網。而今,綠道成了溫江的一張新名片,“到溫江騎車去”變成市民們周末假日的一種生活方式。在溫江綠道建設即將進入新階段之際,本報特此推出系列報道,回顧溫江綠道建設成果,審視綠道給溫江帶來的變化。
制定目標強力推動 綠道體現各區域特色
“上個世紀,我們出行都是騎自行車,隨著物質水平的提高,我們有了汽車,又因為現在的綠道,讓我們放下汽車,回到騎自行車的生活。”溫江區一位退休職工對綠道贊不絕口,“騎行在綠道上,旅程變得更加有趣,與大自然親密接觸,這樣對身體有益、對環境有利的方式當然是我們的優選。”
如今,綠道騎行已經成為不少溫江人的休閑方式,溫江綠道在全成都也有了良好口碑。然而即使在今年年初,綠道仍然還只是一個夢想。正是由于溫江區委、區政府的大刀闊斧地推動,一條條綠道才得以在溫江的田間、林間、水邊延伸開來。
今年初,溫江區開始籌劃綠道建設工作,其后不久,出臺了《關于推進全區綠道規劃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制定了“3年目標”:整合資源,系統謀劃,以道串景、高效聯動,力爭用3年時間,基本構建起聯結城鄉、布局合理、配套完善、景觀豐富、服務周全的體現“綠色溫江”特色的綠道網絡系統,著力將綠道打造成為“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示范區”的標志性工程,形成溫江現代服務業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
而2010年要完成的任務是:按照分層推進,示范帶動的原則,**完成區級主干線14公里綠道建設任務,鎮(街)級53公里綠道建設任務。首批綠道分為國色天鄉和壽安、萬春、和盛、金馬五個綠道組團。總的思路是:充分整合區域各類資源要素,緊密結合產業布局和功能分區,立足已經形成的村道、機耕路、堤圍、花卉苗木基地便道,建設城市河流型、游憩型、自然生態型、風景名勝型等各種不同層級、各具特色的綠道,構建覆蓋全區趣味性、多樣性、特色型和具有體育、文化、旅游等多重功能的綠道網絡化體系。
很快,首批綠道的建設任務被細分給各相關部門和鎮、街道。對于區上交辦的這項工作,所有責任人絲毫不敢懈怠,把綠道建設作為當前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深入思考和調查,尋找適合本鎮、街道特色的建設方式。在綠道的建設上,各鎮街充分體現了為群眾謀福祉,首先要充分尊重群眾意愿的精神。在將綠道建設的意義向群眾宣傳、將綠道設計的方案向群眾公示、將綠道拆遷的辦法向群眾公開后,通過陽光透明的工作,很快就令群眾自愿將綠道建設范圍內需搬遷的花木進行了搬遷。在施工階段,強化綠道工程的監督管理,確保綠道的質量和壽命。有些鄉鎮還聘請了專業公司對綠道進行策劃設計,以對綠道注入更多的區域特色和歷史人文元素。
人性化考慮周全 高標準建設比照5A景區
在路線設計上遠離公路和機動車道,使人們享受更純粹的騎行環境;路面并非加以硬化、而是鋪設環保型可滲水材料,以盡量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在河邊架設棧道,實現人們親水的愿望;路邊節點上的LOGO和警示標識,讓騎行者倍感溫馨和**……溫江綠道在建設過程中,以人性化的出發點,考慮周全,高標準實施,盡可能給騎行者更完善的配套服務。
由于溫江區本來就具備良好的植被基礎,在建設過程中,綠道依托已建成的城市綠化,對部分綠道進行植物景觀提升,*大限度地保護、合理利用場地內現有的自然和人工植被,達到與城市景觀風格協調、統一的目標。植物種植也充分考慮了植物的觀賞特性,營造色彩、層次、空間豐富的植物景觀,提升區域綠道的游賞樂趣。
據溫江區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可進入綠道系統的規劃上,所有綠道導向牌的設置都是比照5A級景區標準——機動車交通干道上做中英文的導向牌,綠道系統內部的主要道路以及重點景區的導向牌是中、英、韓、日四種文字。
在公共設施上噴繪統一的綠道LOGO,也是構建綠道文化的一種方式,溫江區旅游局相關負責人告訴筆者,從護欄到垃圾箱,溫江綠道上隨處可見LOGO。據了解,溫江幾十公里的綠道現已有6個驛站,驛站的功能除了可以租借自行車,還包括提供咨詢、醫療、維修、餐飲及休閑活動等。該負責人透露,他們正在效仿上海世博會的“世博簽證”,做一個“綠道簽證”供市民和游客收藏,設計方案已基本確定。
暢游在萬春綠道、壽安綠道、和盛綠道,隨處可見為綠道設計的**警示牌,給市民和游客營造一個溫馨的環境。全線**警示牌主要設置在河邊、彎道、坡道及交叉口等易發生危險事故的地方,使用的反光材料使警示牌更加醒目。“我們還在自行車道畫上了方格標志,這是全世界通用的,這樣外國游客來到溫江綠道也一目了然。”另外,溫江綠道長達2700米的**護欄也已在10月底修建完成。
“以前在萬春幸福田園綠道上騎游,我們*擔心的就是車技不好,發生**事故。你看,現在完全不用擔心這些問題了,**標識、**護欄全部都規范了,這樣我們騎游也更放心了。”今年70多歲的老年騎游隊隊員張大爺高興地說。
建設同時注重宣傳 口碑良好實至名歸
光華大道進入溫江的左側,樹著一個大型廣告牌,上書“走,田園溫江騎車去!”向過往行人發出熱情的邀請。在溫江綠道建設過程中,一直伴以主動的宣傳和推廣,使溫江綠道實至名歸地取得了良好的口碑。今年8月,溫江區旅游局面向廣大市民、網友征集溫江綠道總主題名稱和綠道中五個組團的主題名稱,共六個主題名稱。市民、網民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和創意,結合自己對溫江的印象、對綠道騎行的向往,提煉出綠道旅游主題名稱。消息發出后,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參與,共收到來自國內10余個省、市的游客報送綠道名稱200余組,詞條近2000條,獲獎名單將于近期在溫江旅游門戶網上公布。通過這種方式,既更好地彰顯溫江綠道特色,又使溫江綠道大步走入人們的視野。
前不久,自行車嘉年華活動、2010年中國成都首屆自行車車迷健身節總決賽暨第21屆楊桂林家庭自行車比賽在溫江舉行,溫江各大綠道組團也紛紛大展身手,向參賽選手和市民展示獨特魅力。
“來溫江搞自行車活動,看重的就是其優美的環境,當然*吸引我們的還是那一條條‘綠項鏈’。”“國內楊桂林家庭自行車比賽”已在溫江長久落戶,**次來到溫江舉辦比賽的楊桂林家庭自行車比賽主辦方負責人告訴筆者,“兩次來溫辦比賽,都有不同的感受,今年,隨著綠道的建成,專門的自行車道為我們提供了*好的舉辦條件。”在此次比賽中,萬春鎮的綠道變成自行車跑道,讓人們感受運動魅力的同時,也感受了溫江優美的綠道風光。該負責人表示,溫江已成為川西旅游環線“**黃金驛站”,大量的戶外自行車休閑運動愛好者,已將溫江作為休閑運動的天堂。據了解,配合2011年的建設步伐,溫江區還將常態性舉行騎行活動,務必使溫江綠道深入人心,成為成都人自行車騎游的優選之地。李娟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