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温江 今朝梦想变现实

      
                                 2010年11月04日 04:35成都日报

     从5月启动,截止9月底,温江区基本完成了首批67公里绿道建设,在全市率先启动,也是率先形成系统性网络。按照高标准建设的温江绿道,远离公路和机动车,路面用可渗水的环保材料铺就,沿河地带还设有木栈道,所有导向牌都比照5A级景区标准设置,有中、英、韩、日四种文字。有人称赞:外国人骑游温江绿道不用翻译,导向牌一看便知;市民来温江绿道备感亲切,连警示牌都很温馨……

     开篇语

     在温江,绿道建设同整个区域的环境提升、产业换代、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联系得如此紧密。绿道作为“田园城市”*直观感受的载体,成为温江在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区”过程中的一项“中心工作”和重要的民生工程,主要领导、相关部门和镇、街道投入大量精力、物力、财力,在温江区编织出一张绿色路网。而今,绿道成了温江的一张新名片,“到温江骑车去”变成市民们周末假日的一种生活方式。在温江绿道建设即将进入新阶段之际,本报特此推出系列报道,回顾温江绿道建设成果,审视绿道给温江带来的变化。

     制定目标强力推动 绿道体现各区域特色

    “上个世纪,我们出行都是骑自行车,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我们有了汽车,又因为现在的绿道,让我们放下汽车,回到骑自行车的生活。”温江区一位退休职工对绿道赞不绝口,“骑行在绿道上,旅程变得更加有趣,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这样对身体有益、对环境有利的方式当然是我们的优选。”

     如今,绿道骑行已经成为不少温江人的休闲方式,温江绿道在全成都也有了良好口碑。然而即使在今年年初,绿道仍然还只是一个梦想。正是由于温江区委、区政府的大刀阔斧地推动,一条条绿道才得以在温江的田间、林间、水边延伸开来。

     今年初,温江区开始筹划绿道建设工作,其后不久,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区绿道规划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了“3年目标”:整合资源,系统谋划,以道串景、高效联动,力争用3年时间,基本构建起联结城乡、布局合理、配套完善、景观丰富、服务周全的体现“绿色温江”特色的绿道网络系统,着力将绿道打造成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区”的标志性工程,形成温江现代服务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而2010年要完成的任务是:按照分层推进,示范带动的原则,**完成区级主干线14公里绿道建设任务,镇(街)级53公里绿道建设任务。首批绿道分为国色天乡和寿安、万春、和盛、金马五个绿道组团。总的思路是:充分整合区域各类资源要素,紧密结合产业布局和功能分区,立足已经形成的村道、机耕路、堤围、花卉苗木基地便道,建设城市河流型、游憩型、自然生态型、风景名胜型等各种不同层级、各具特色的绿道,构建覆盖全区趣味性、多样性、特色型和具有体育、文化、旅游等多重功能的绿道网络化体系。

     很快,首批绿道的建设任务被细分给各相关部门和镇、街道。对于区上交办的这项工作,所有责任人丝毫不敢懈怠,把绿道建设作为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深入思考和调查,寻找适合本镇、街道特色的建设方式。在绿道的建设上,各镇街充分体现了为群众谋福祉,首先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精神。在将绿道建设的意义向群众宣传、将绿道设计的方案向群众公示、将绿道拆迁的办法向群众公开后,通过阳光透明的工作,很快就令群众自愿将绿道建设范围内需搬迁的花木进行了搬迁。在施工阶段,强化绿道工程的监督管理,确保绿道的质量和寿命。有些乡镇还聘请了专业公司对绿道进行策划设计,以对绿道注入更多的区域特色和历史人文元素。

     人性化考虑周全 高标准建设比照5A景区

      在路线设计上远离公路和机动车道,使人们享受更纯粹的骑行环境;路面并非加以硬化、而是铺设环保型可渗水材料,以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在河边架设栈道,实现人们亲水的愿望;路边节点上的LOGO和警示标识,让骑行者倍感温馨和**……温江绿道在建设过程中,以人性化的出发点,考虑周全,高标准实施,尽可能给骑行者更完善的配套服务。

    由于温江区本来就具备良好的植被基础,在建设过程中,绿道依托已建成的城市绿化,对部分绿道进行植物景观提升,*大限度地保护、合理利用场地内现有的自然和人工植被,达到与城市景观风格协调、统一的目标。植物种植也充分考虑了植物的观赏特性,营造色彩、层次、空间丰富的植物景观,提升区域绿道的游赏乐趣。

    据温江区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可进入绿道系统的规划上,所有绿道导向牌的设置都是比照5A级景区标准——机动车交通干道上做中英文的导向牌,绿道系统内部的主要道路以及重点景区的导向牌是中、英、韩、日四种文字。

    在公共设施上喷绘统一的绿道LOGO,也是构建绿道文化的一种方式,温江区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从护栏到垃圾箱,温江绿道上随处可见LOGO。据了解,温江几十公里的绿道现已有6个驿站,驿站的功能除了可以租借自行车,还包括提供咨询、医疗、维修、餐饮及休闲活动等。该负责人透露,他们正在效仿上海世博会的“世博签证”,做一个“绿道签证”供市民和游客收藏,设计方案已基本确定。

    畅游在万春绿道、寿安绿道、和盛绿道,随处可见为绿道设计的**警示牌,给市民和游客营造一个温馨的环境。全线**警示牌主要设置在河边、弯道、坡道及交叉口等易发生危险事故的地方,使用的反光材料使警示牌更加醒目。“我们还在自行车道画上了方格标志,这是全世界通用的,这样外国游客来到温江绿道也一目了然。”另外,温江绿道长达2700米的**护栏也已在10月底修建完成。

   “以前在万春幸福田园绿道上骑游,我们*担心的就是车技不好,发生**事故。你看,现在完全不用担心这些问题了,**标识、**护栏全部都规范了,这样我们骑游也更放心了。”今年70多岁的老年骑游队队员张大爷高兴地说。

     建设同时注重宣传 口碑良好实至名归

    光华大道进入温江的左侧,树着一个大型广告牌,上书“走,田园温江骑车去!”向过往行人发出热情的邀请。在温江绿道建设过程中,一直伴以主动的宣传和推广,使温江绿道实至名归地取得了良好的口碑。今年8月,温江区旅游局面向广大市民、网友征集温江绿道总主题名称和绿道中五个组团的主题名称,共六个主题名称。市民、网民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意,结合自己对温江的印象、对绿道骑行的向往,提炼出绿道旅游主题名称。消息发出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参与,共收到来自国内10余个省、市的游客报送绿道名称200余组,词条近2000条,获奖名单将于近期在温江旅游门户网上公布。通过这种方式,既更好地彰显温江绿道特色,又使温江绿道大步走入人们的视野。

     前不久,自行车嘉年华活动、2010年中国成都首届自行车车迷健身节总决赛暨第21届杨桂林家庭自行车比赛在温江举行,温江各大绿道组团也纷纷大展身手,向参赛选手和市民展示独特魅力。

    “来温江搞自行车活动,看重的就是其优美的环境,当然*吸引我们的还是那一条条‘绿项链’。”“国内杨桂林家庭自行车比赛”已在温江长久落户,**次来到温江举办比赛的杨桂林家庭自行车比赛主办方负责人告诉笔者,“两次来温办比赛,都有不同的感受,今年,随着绿道的建成,专门的自行车道为我们提供了*好的举办条件。”在此次比赛中,万春镇的绿道变成自行车跑道,让人们感受运动魅力的同时,也感受了温江优美的绿道风光。该负责人表示,温江已成为川西旅游环线“**黄金驿站”,大量的户外自行车休闲运动爱好者,已将温江作为休闲运动的天堂。据了解,配合2011年的建设步伐,温江区还将常态性举行骑行活动,务必使温江绿道深入人心,成为成都人自行车骑游的优选之地。李娟文/图

产品搜索
联系方式
产品目录
Copyright@ 2003-2025  深圳市新领域标识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10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