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杭高鐵:不只是一條交通線

      
                           2010-10-25 07:44:00 來源: 解放日報(上海)   報記者楊健 
                              

     滬杭高鐵明天正式運營,這條承載著眾多期望的高鐵究竟能給沿線地方、給長三角區域經濟融合帶來多大的影響?風物長宜放眼量,用一位沿線地方官員的話來說,“心理距離”往往比“物理距離”更重要,也許目前配套尚不完善、運行還需調整,但預期已在,機遇已來,如何提升自己的吸引力,盡快使高鐵效應得以充分發揮是當務之急。目前,沿線各城市紛紛圍繞高鐵調整發展規劃,迎接高鐵時代的到來。

房價動,候鳥雙向飛

      滬杭高鐵帶來*明顯的效應,無疑是“候鳥族群”的擴大。嘉善升豪機械公司有兩輛專用大巴車在滬嘉兩地接送員工,該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滬杭高鐵開通后,公司考慮將大巴改成物流車,省下的費用給員工補貼高鐵車票。杭州一家外資企業的技術經理說,外方技術人員每周要多次往返滬杭,堵車的時候,在上海和杭州市區內就要分別耗掉一個多小時,高鐵節省的時間不是一點點。

       剛在上海找到工作的劉力打算在嘉善買房子,他每天上班時間固定,而且工作地點離虹橋樞紐又近,因此手頭并不寬裕的他相中了嘉善的一個樓盤,每平方米4000元左右的價格還能接受。記者了解到,越來越多的上海人在高鐵沿線城市購房,在嘉善一個名叫“加州陽光”的小區,50%的房子是被上海人買走的。在另一個小區“澳洲花園”,去年開盤的一期均價在2800元左右,而*近開盤的二期已經漲到4500元,購房者絡繹不絕。這些人中,大部分都是對成本非常在意的創業者。嘉善羅星街道就集聚了20多家由“海歸”創辦的企業,他們都來自上海海外回國留學服務中心。羅星街道黨委書記李捷說,高鐵把嘉善從“上海鄰居”變成了“上海郊區”,較低的創業成本、良好的創業環境,海歸們紛至沓來。創業在嘉興、學習交流在上海,高鐵使他們把兩頭的上等資源都充分利用起來。

        浙江大學區域經濟與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陳建軍教授分析說,從區域空間的合理布局角度來看,大城市越來越擁擠,環境壓力越來越大,生活商務成本趨高,直接影響城市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而通過高鐵提高通勤效率,分流密集人群,不但能疏解大城市的壓力,而且對沿線中小城市功能的完善起到加速推動作用,使資源在區域內優化配置,從而創造出更大的價值。***城市群如東京、紐約等無一不是如此。

投資來,產業錯位發展

      今年5月國務院批準實施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中,明確要求滬杭沿線城市要建成“高技術產業密集帶”、“現代服務業密集帶”、“國際化水平較高的城鎮集聚帶”,服務長三角乃至國內發展。滬杭高鐵無疑給滬杭發展帶實現上述目標提供了必備的條件。

      上海金山區楓涇鎮黨委書記沈金龍說,高鐵的帶動作用與沿線地方的經濟發展態勢是相輔相成的,不是因為高鐵有個站點這個地方就能發展起來,以前的高速公路經濟中就存在“過路經濟”、“酒肉穿腸過”的現象,高鐵速度更快,資源流失得可能也更快。相反,地方發展越有吸引力,高鐵就能帶來更多客流,集聚更多資源,更好更快地促進地方發展。因此,楓涇在規劃“特色鎮”建設中,沒有一味追求“為高鐵而高鐵”,而是在現有城鎮基礎上優化空間布局,形成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先西后東的發展規劃。近期重點發展西片,依托原有城鎮基礎設施,重點發展生產**務業,集聚國內外中小企業的總部,為中期開發東片,打造高鐵商務區奠定扎實基礎。他告訴記者,*近楓涇集中簽約了3個服務業項目,意爾康集團投資40多億元建設總部、設計、物流和營銷中心,另兩家有名服裝企業總部也將落戶。目前投資楓涇的項目七八成來自浙江。

     浙江的嘉善、桐鄉、海寧也紛紛接到了來自上海、杭州的“大單”,杭州一家上市公司將在嘉善建設太陽能薄膜電池項目,一期投資10億元,“浙江省光伏產業示范基地”又添重要力量;海寧總投資高達9980萬美元的連杭物流基地,距離滬杭高鐵海寧西站僅2.5公里;桐鄉則在高鐵站附近規劃建設桐鄉經濟開發區的延伸區——高橋高鐵新區,積極構建接軌滬杭的無障礙政策平臺,完善區域合作交流工作考核辦法,加大滬杭外移上等產業的承接力度。今年前8個月,全區已完成的1.2億美元的合同外資中,有90%來源于杭州、上海等地。

     不難發現,滬杭高鐵沿線各地在產業選擇和布局上形成了錯位發展,同一產業的研發設計、制造、物流、營銷等各環節因地制宜,協同配套。浙江連杭物流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趙凱說,他*近接觸的許多企業在著手沿滬杭高鐵完成自己的產業鏈布局,比如有企業把物流基地落戶海寧連杭經濟區,把制造環節放在了桐鄉,把設計研發和營銷總部設在金山楓涇,這與各地根據自身定位出臺的重點發展政策引導密切相關。陳建軍教授認為,高鐵密切了區域內經濟社會發展的聯系,但只是催化劑,滬杭發展帶的“聚變”*終還要取決于沿線各地的科學定位、發展理念和執行落實。

旅游熱,黃金游線凸顯

        松江歡樂谷、楓涇水鄉古鎮、嘉善大云溫泉、桐鄉茅盾故里、海寧皮革城、余杭農家樂……分布于滬杭高鐵沿線各具特色的旅游景區,既賦予滬杭高鐵“天生麗質”,又將受益于高鐵。浙江省**旅游專家張建融教授分析,滬杭高鐵沿線的旅游景區基本不同質,既有都市游樂、市場購物,也有古鎮文化、自然休閑,而且連接滬杭兩大客源輸出地,還有滬杭機場的國際客源,如果能盡快解決高鐵站點到景區的交通問題,并進行資源整合,形成互惠互利的合作聯盟的話,這條“高鐵黃金游線”必將成為國內乃至國際上都有影響的旅游品牌。

 

      據了解,各個景區也正在圍繞高鐵機遇積極籌劃下一步的發展。為了讓游客下了高鐵后,*快捷地進入烏鎮景區,烏鎮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與高鐵站協調,將在高鐵桐鄉站設立有關進入烏鎮景區的標志、標識和相關的指示牌,同時開設烏鎮景區免費接送班車。嘉善大云鎮更是把旅游休閑作為主導產業來抓,退出低端制造業,利用長三角罕有的地熱溫泉資源規劃建設一個國際溫泉度假區,總面積將占整個大云鎮的40%。同時,在溫泉度假區周邊利用原有的鮮切花生產基地開辟“花海”,將保存得原汁原味的水鄉風貌整合出“十里水鄉”,打造一個真正的“水鄉花園”。此外,據楓涇鎮黨委書記沈金龍介紹,嘉善的桃花島、丁柵景區正在與楓涇有關部門協商,整合兩地資源,納入同一個旅游平臺,共建共享高鐵帶來的旅游商機。
產品搜索
聯系方式
產品目錄
Copyright@ 2003-2025  深圳市新領域標識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10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