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杭高铁:不只是一条交通线

      
                           2010-10-25 07:44:00 来源: 解放日报(上海)   报记者杨健 
                              

     沪杭高铁明天正式运营,这条承载着众多期望的高铁究竟能给沿线地方、给长三角区域经济融合带来多大的影响?风物长宜放眼量,用一位沿线地方官员的话来说,“心理距离”往往比“物理距离”更重要,也许目前配套尚不完善、运行还需调整,但预期已在,机遇已来,如何提升自己的吸引力,尽快使高铁效应得以充分发挥是当务之急。目前,沿线各城市纷纷围绕高铁调整发展规划,迎接高铁时代的到来。

房价动,候鸟双向飞

      沪杭高铁带来*明显的效应,无疑是“候鸟族群”的扩大。嘉善升豪机械公司有两辆专用大巴车在沪嘉两地接送员工,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沪杭高铁开通后,公司考虑将大巴改成物流车,省下的费用给员工补贴高铁车票。杭州一家外资企业的技术经理说,外方技术人员每周要多次往返沪杭,堵车的时候,在上海和杭州市区内就要分别耗掉一个多小时,高铁节省的时间不是一点点。

       刚在上海找到工作的刘力打算在嘉善买房子,他每天上班时间固定,而且工作地点离虹桥枢纽又近,因此手头并不宽裕的他相中了嘉善的一个楼盘,每平方米4000元左右的价格还能接受。记者了解到,越来越多的上海人在高铁沿线城市购房,在嘉善一个名叫“加州阳光”的小区,50%的房子是被上海人买走的。在另一个小区“澳洲花园”,去年开盘的一期均价在2800元左右,而*近开盘的二期已经涨到4500元,购房者络绎不绝。这些人中,大部分都是对成本非常在意的创业者。嘉善罗星街道就集聚了20多家由“海归”创办的企业,他们都来自上海海外回国留学服务中心。罗星街道党委书记李捷说,高铁把嘉善从“上海邻居”变成了“上海郊区”,较低的创业成本、良好的创业环境,海归们纷至沓来。创业在嘉兴、学习交流在上海,高铁使他们把两头的上等资源都充分利用起来。

        浙江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建军教授分析说,从区域空间的合理布局角度来看,大城市越来越拥挤,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生活商务成本趋高,直接影响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通过高铁提高通勤效率,分流密集人群,不但能疏解大城市的压力,而且对沿线中小城市功能的完善起到加速推动作用,使资源在区域内优化配置,从而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城市群如东京、纽约等无一不是如此。

投资来,产业错位发展

      今年5月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明确要求沪杭沿线城市要建成“高技术产业密集带”、“现代服务业密集带”、“国际化水平较高的城镇集聚带”,服务长三角乃至国内发展。沪杭高铁无疑给沪杭发展带实现上述目标提供了必备的条件。

      上海金山区枫泾镇党委书记沈金龙说,高铁的带动作用与沿线地方的经济发展态势是相辅相成的,不是因为高铁有个站点这个地方就能发展起来,以前的高速公路经济中就存在“过路经济”、“酒肉穿肠过”的现象,高铁速度更快,资源流失得可能也更快。相反,地方发展越有吸引力,高铁就能带来更多客流,集聚更多资源,更好更快地促进地方发展。因此,枫泾在规划“特色镇”建设中,没有一味追求“为高铁而高铁”,而是在现有城镇基础上优化空间布局,形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先西后东的发展规划。近期重点发展西片,依托原有城镇基础设施,重点发展生产**务业,集聚国内外中小企业的总部,为中期开发东片,打造高铁商务区奠定扎实基础。他告诉记者,*近枫泾集中签约了3个服务业项目,意尔康集团投资40多亿元建设总部、设计、物流和营销中心,另两家有名服装企业总部也将落户。目前投资枫泾的项目七八成来自浙江。

     浙江的嘉善、桐乡、海宁也纷纷接到了来自上海、杭州的“大单”,杭州一家上市公司将在嘉善建设太阳能薄膜电池项目,一期投资10亿元,“浙江省光伏产业示范基地”又添重要力量;海宁总投资高达9980万美元的连杭物流基地,距离沪杭高铁海宁西站仅2.5公里;桐乡则在高铁站附近规划建设桐乡经济开发区的延伸区——高桥高铁新区,积极构建接轨沪杭的无障碍政策平台,完善区域合作交流工作考核办法,加大沪杭外移上等产业的承接力度。今年前8个月,全区已完成的1.2亿美元的合同外资中,有90%来源于杭州、上海等地。

     不难发现,沪杭高铁沿线各地在产业选择和布局上形成了错位发展,同一产业的研发设计、制造、物流、营销等各环节因地制宜,协同配套。浙江连杭物流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赵凯说,他*近接触的许多企业在着手沿沪杭高铁完成自己的产业链布局,比如有企业把物流基地落户海宁连杭经济区,把制造环节放在了桐乡,把设计研发和营销总部设在金山枫泾,这与各地根据自身定位出台的重点发展政策引导密切相关。陈建军教授认为,高铁密切了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但只是催化剂,沪杭发展带的“聚变”*终还要取决于沿线各地的科学定位、发展理念和执行落实。

旅游热,黄金游线凸显

        松江欢乐谷、枫泾水乡古镇、嘉善大云温泉、桐乡茅盾故里、海宁皮革城、余杭农家乐……分布于沪杭高铁沿线各具特色的旅游景区,既赋予沪杭高铁“天生丽质”,又将受益于高铁。浙江省**旅游专家张建融教授分析,沪杭高铁沿线的旅游景区基本不同质,既有都市游乐、市场购物,也有古镇文化、自然休闲,而且连接沪杭两大客源输出地,还有沪杭机场的国际客源,如果能尽快解决高铁站点到景区的交通问题,并进行资源整合,形成互惠互利的合作联盟的话,这条“高铁黄金游线”必将成为国内乃至国际上都有影响的旅游品牌。

 

      据了解,各个景区也正在围绕高铁机遇积极筹划下一步的发展。为了让游客下了高铁后,*快捷地进入乌镇景区,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与高铁站协调,将在高铁桐乡站设立有关进入乌镇景区的标志、标识和相关的指示牌,同时开设乌镇景区免费接送班车。嘉善大云镇更是把旅游休闲作为主导产业来抓,退出低端制造业,利用长三角罕有的地热温泉资源规划建设一个国际温泉度假区,总面积将占整个大云镇的40%。同时,在温泉度假区周边利用原有的鲜切花生产基地开辟“花海”,将保存得原汁原味的水乡风貌整合出“十里水乡”,打造一个真正的“水乡花园”。此外,据枫泾镇党委书记沈金龙介绍,嘉善的桃花岛、丁栅景区正在与枫泾有关部门协商,整合两地资源,纳入同一个旅游平台,共建共享高铁带来的旅游商机。
产品搜索
联系方式
产品目录
Copyright@ 2003-2025  深圳市新领域标识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10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