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覽藏東

      
                  時間: 2010-10-22 09:35:27 來源: 西藏日報 張韜 米瑪 尼瑪潘多

內容摘要:金秋時節在昌都采訪,車行川藏線,路遇許多自駕游車輛,從車牌辨認:京、川、云、貴、粵、閩……來自國內各地,蔚然成景:昌都旅游迎來了又一個“黃金季”。2007年,昌都地區旅游業創歷史新高,據地區旅游局統計,全年共接待國內外游客31萬人次,同比增長49%,實現旅游收入2億元,同比增長29%,均創歷史新高。

       金秋時節在昌都采訪,車行川藏線,路遇許多自駕游車輛,從車牌辨認:京、川、云、貴、粵、閩……來自國內各地,蔚然成景:昌都旅游迎來了又一個“黃金季”。

  曲折歷程看今昔

  昌都是川、滇、青三省進藏的重要門戶,名揚天下的川藏、滇藏兩條公路交匯于此。昌都境內生態景觀、人文景觀、民族風情獨具魅力。大山大江造就了雄偉壯麗的自然景觀,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形成了獨特的“康巴文化”底蘊,古老而神秘的茶馬古道賦予了這一地區鮮明的文化特征和深邃的文化內涵。這里是發展旅游業的“風水寶地”。

  以昌都地區旅游局的設立為標志,昌都地區旅游業起步于1994年。受經濟社會發展多方面條件的制約,這一起始階段的昌都旅游業規模小、人員少、基礎設施薄弱,但旅游市場增長速度快,從《昌都地區旅游業“十五”規劃及2015年遠景目標規劃》中的數據來看:2000年共接待國內外游客4萬人次,旅游收入600萬元。與1999年的1.5萬人次、80萬元的總收入相比,其增長速度屬于跨越式的。

  進入20世紀,昌都地區將旅游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支柱產業來培育,旅游業的產業基礎逐漸形成,實現了旅游業的快速啟動。“十一五”期間是昌都旅游業的加速發展階段,也是產業化形成階段。昌都地區力求成為西藏旅游輻射中心之一,建成具有鮮明特色和穩定市場的旅游區。旅游業在提高綜合經濟實力、增加就業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以芒康縣為例,“十一五”期間,當地政府組織干部、邀請專家召開旅游發展研討會,形成制定《芒康縣旅游發展總體規劃》。

  (下轉第三版)

  (緊接**版)2008年6月,芒康縣政府與西藏宏績建設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西藏旅游開發總公司簽署了芒康南部旅游景區景點整體開發協議,項目總投資5億元。目前,整體開發各項工作進展順利。2009年,芒康縣共接待游客17.5萬人次,收入達1050萬元,旅游收入**突破千萬元大關。

  隨著各項旅游發展措施的落實,近年來昌都地區過境游客、自駕車旅游迅速增多,旅游經濟持續快速增長,2009年昌都地區共接待海內外旅游者31.2萬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61%,旅游總收入2.0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6%。今年1―8月,昌都地區接待海內外旅游者24.56萬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24.99%,旅游總收入16305.96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4.92%。

  多措并舉促發展

  昌都地區旅游局局長張云接受采訪時說:“昌都地區的旅游業發展模式是‘交通+旅游’模式。”由于特殊的地域環境,在昌都產業體系中,與旅游業發展關聯度*大的產業是交通運輸業,交通運輸業是旅游業發展的導向型產業,昌都地區通過發展交通運輸業來推動旅游產業的形成和發展,形成旅游開發沿主要交通線路展開的發展格局。

  2007年,昌都地區旅游業創歷史新高,據地區旅游局統計,全年共接待國內外游客31萬人次,同比增長49%,實現旅游收入2億元,同比增長29%,均創歷史新高。據統計,同年,昌都地區公路通車里程達7252.8公里。

  在芒康縣納西鄉,“鹽井正宗面”的店招很顯眼,已是近10年的老招牌了,面館的經營者是愛笑愛唱的卓瑪。卓瑪的店面處于交通要道上,正是由于交通的便利,來往的游客把“加加面”的美名帶到了四面八方。為了擴大經營,卓瑪建起了近500平方米的新店面,新房樓上用來經營旅店,如今年收入將近20萬元。而借著便利的交通,卓瑪自己也喜歡外出旅游,乘著空閑時候卓瑪去了林芝、拉薩、云南等地旅游。

  合作是昌都地區發展旅游業的另一重要舉措。真正打通川藏和滇藏旅游線路,把西藏、云南、四川及青海的旅游緊密地聯接起來,融入國際國內的旅游主體線路之中,將為處于樞紐位置的昌都地區提供巨大的客源市場。

  2001年,昌都地區召開首屆旅游發展工作會議,而這次會議的合作性從參會人員就可窺一斑:除昌都地區相關人員外,西藏旅游局、西藏文聯、林芝、那曲地區及四川省旅游局、四川甘孜州、云南迪慶州、青海玉樹州的有關人員參加了會議。

  2002年起,西藏加強與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區)旅游合作,四省區先后召開了數次協調會,共同致力于中國香格里拉生態旅游區的發展。昌都地區正處于香格里拉旅游區范圍內。2007年12月,國家旅游局和國家發展改革委主持了《香格里拉生態旅游區總體規劃》評審并予以通過。2010年9月,西藏昌都、云南迪慶、四川甘孜、青海玉樹簽署旅游戰略合作協議,確定“消除區域間的政策障礙、市場障礙、交通障礙和服務障礙”等內容,這意味著四地州采取實質性措施,共同推進大香格里拉生態旅游圈的建設。“‘十二五’規劃中,我們已向有關部門上報2億元旅游專項資金,計劃用于香格里拉生態旅游區建設。”張云介紹。

  和諧旅游向未來

  昌都地區明確提出把旅游業培育為昌都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支柱產業,確定了圍繞一個目標、打造兩***、突出兩大特色、依托三條主線、重點開發建設三大精品旅游區(簡稱“12233”)的旅游發展思路,即:圍繞將旅游業建成昌都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這一目標,著力打造香格里拉、茶馬古道兩大旅游品牌,突出神山圣水、康巴文化兩大旅游特色,依托三條旅游主線,重點開發建設好以昌都鎮為中心的歷史文化宗教旅游區,以八宿然烏湖來古冰川為中心的自然風光科考探險旅游區,以芒康古鹽田為中心的休閑度假社會人文旅游區。

  而無論是哪一條旅游線路的建設,在旅游區開發建設和經營管理的過程中,都強調堅持“綜合開發,保護**”的原則,把旅游資源和旅游環境保護放在首位,做到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昌都地處橫斷山脈,這一區域是目前我國原生態保存較為完好的地區之一。全地區森林面積375萬公頃,草地面積567萬公頃,水面4.58萬公頃,水資源總量771.1億立方米。有***自然保護區2處,***森林公園1處。對這些環境資源的保護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優美潔凈的旅游環境也是旅游景區、景點存在和發展的必備條件。

  旅游業不僅要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也要與當地群眾和諧相處,要將旅游業發展與當地經濟發展緊密結合,使當地群眾切實從旅游業發展中受益。昌都地區發展鄉村旅游正是推動旅游業與當地群眾和諧相處的有益實踐,對于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帶動農村經濟社會繁榮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晉美西珠的家庭旅館在江達縣崗托鎮上經營得很紅火,這里位于國道317線上,與四川德格一江之隔,是游客的集散地。路經此地的游客住進整潔又便宜的家庭旅館后,都要喝杯酥油茶,品嘗品嘗當地特色的青稞餅子。幾年前,在當地政府的扶持下,晉美西珠辦起了家庭旅館,再加上跑運輸、采集蟲草的收入,一家人生活得無憂無慮。晉美西珠說:“今年是昌都解放60周年,來旅游的人更多了,了解昌都的人也更多了,家庭旅館的生意肯定會一年比一年好的。”

  同處于旅游“要道”上的左貢縣,近年來也大力發展鄉村旅游項目,取得了良好的成績。2008年,該縣扶持旺達鎮列達村新農村建設示范點“藏家樂”家庭旅館3家,并開展了鄉村旅游專項培訓。2009年,該縣落實完成了12.6萬元的農牧民家庭旅館扶助項目。

  昌都地區旅游局負責人介紹,今年下半年,昌都地區旅游部門將在認真完成旅游基建項目、大慶項目、自治區旅游發展項目的前提下,繼續在類烏齊、左貢、八宿、芒康、察雅、江達、昌都等縣開展鄉村旅游示范戶建設,帶動更多農牧民群眾參加到旅游業中來,增加群眾現金收入。

產品搜索
聯系方式
產品目錄
Copyright@ 2003-2025  深圳市新領域標識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10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