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0415:09:24 華夏經緯網

“不讓一個游客受委屈”,這是武當山風景區對每一位到武當山的游客所做出的承諾,也是武當山打造養生旅游品牌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近年來,武當山特區充分結合自身具有的養生資源要素,以風景養眼、文化養神、服務養心、武術養生、親水養性等“五養”工程為抓手,推出一系列符合游客養生需求的產品,成功地打造了武當山獨特的“養生之道”。 一、風景“養眼”:**提升資源品質
武當山旅游經濟特區工委書記李發平說,風景養眼,文化養神、服務養心、武術養生、親水養性,是武當山打造中國旅游風向標的具體實踐。游客對景區**印象至關重要,只有**的環境才能造就**的旅游。
項目建設繪武當,煥然一新迎世界
近幾年,武當山特區按照“建設新區、改造老區、完善景區、開發湖區”的“四區”戰略,先后完成了玉虛宮一期維修等8處古建筑修繕工程,完成了體育館、太極湖國際大酒店、天尊旅游休閑中心、武當國際大酒店主體工程和五龍公路改造、車站路西區改造、武當銀街及玄岳門旅游碼頭等一批重點項目建設,推動了武當山旅游經濟快速發展。特區引進的太極湖集團公司,投資100多億元,開發建設太極湖新區。屆時,“問道武當山,養生太極湖”必將成為新的風景線,武當山旅游接待能力將增加5倍,山上水下兩重天
目前,武當山正在城區和景區實施亮化、凈化和美化工程;在景區對經營戶統一集中管理,統一導游人員管理;按照“保護為主,搶救**,合理利用,嚴格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加大對文物搶救性維修力度。另外,武當山還投資5億元,建設國內**游客服務中心、旅游環保車隊和景區數字化系統,按照**標準改造景區公廁。
注重人文服務與細致服務,力創旅游精品景區
5A標準較4A級旅游景區更加注重人性化和細節化,更能反映出游客對旅游景區的普遍心理需求。以游客為中心,也正是武當山創建工作的準繩。武當山在加強硬件環境建設的同時,更加注重旅游細節服務。
武當山特區工委副書記柯尊勇說:“游客說在瓊臺乘索道到金頂排隊時間長,我們就建造了索道休息廳,組建快餐配送中心;游客說自己開車來了沒地方停,今年我們就又新建了一個大型停車場……我們的工作都是圍繞游客需求開展的,盡量在細微處做到人性化。”
于細微處看變化,于細微處見水平。通過精雕細琢,武當山作為一個真正的精品景區,正在飛速發展。
二、服務“養心”:**提升服務質量
武當山被國家5A級景區檢查組評為“*具實力、*有資格、*為完善、*少缺陷”的風景旅游區,這是對武當山服務和工作的充分肯定。多年來,武當山在“游客花錢旅游,不是花錢買罪受”理念的支撐下,對景區開展了一系列頗有成效的服務措施和改造工作,**提升武當山的服務質量,體貼入微的服務讓游客“賓至如歸”
小紅帽服務隊,武當山游客的“保護神”
2004年,武當山專門建立了一支小紅帽服務隊,為游客提供各種服務。這支服務隊穿梭在景區的各個角落,小到幫助游客指路,大到負責景區的治安、防火和突發性事件的處理,獲得游客們的充分肯定。每200米一處的保潔員,時時注意路面的清潔衛生。游客不管在什么時候進入景區,迎接他們的總是清爽的環境。
如今的武當山,規范的小攤點前整齊地擺著桌椅板凳,店主熱情地招呼著游客,景區呈現一片和諧景象。小紅帽服務隊員隨處可見,他們面帶微笑的服務,更讓每個游客心里倍感踏實與溫暖。
改善交通和基礎工程,**保證旅游服務金品質
交通條件是制約一個景區發展的重要因素,為突破這個發展瓶頸,武當山**開通了十堰至武當山、武當山至西安旅游高速客運專線和十堰至武漢動車組,使武當山的旅游交通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
基礎設施的完善程度是衡量一個景區是否具備**水平的又一重要標準。近年來,武當山在組織小紅帽服務隊的同時,抓緊完善景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景區增設了監控系統、音響系統、LED大屏幕等電子信息系統,進一步清理規范了全山的標志標牌,并完成了烏鴉嶺木棧道和地燈建設、旅游商鋪“穿衣戴帽”、景區公廁改造和山門口售票大廳、**坡、烏鴉嶺排隊系統建設。武當山正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每一位游客。
為更好地迎接第四屆世界傳統武術節和第九屆武當國際旅游節,目前,武當山**啟動了“迎兩節”文明武當創建活動,加快實施了“三化”(凈化、亮化、美化)工作;大力開展了整治“八亂”(亂堆、亂放、亂搭、亂建、亂刻、亂貼、亂丟、亂吐)活動;大力實施“導游工程”,在壯大導游隊伍的同時,積極提高導游們的旅游服務水平;著力打造人性化景區,重手整治接客拉客、欺客宰客、尾隨兜售、索要回扣等不文明行為,為“兩節”營造一個上等高效的旅游環境。
三、文化“養神”:提升文化核心競爭力
武當文化,華夏魂靈。“中國的根柢全在道教”。武當山位居我國四大道教名山之首,道教文化源遠流長。
武當山自古被譽為“仙山”,不僅在于它那猶如人間仙境的自然風光,更在于其融入武當精髓的道教文化。從物質性的建筑文化到非物質性的武術、體育、藝術、文學、醫學等領域,乃至武當山的一草一木,都浸潤了道教理念和人文色彩。優良而豐富的武當人文,是成為武當山享譽全球的標志之一;提升武當文化的品牌價值,已成為武當山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近年來,武當山十分注重特區文化建設品牌的提升。在國家文物局主辦的第八屆國內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評選活動中,武當山選送的“道教文化展”獲“*佳制作獎”。在第六屆中國高清視頻作品大賽中,武當山斥資300萬元與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合拍的9集高清電視紀錄片《問道武當》,榮獲人文地理類一等獎,湖北省委書記羅清泉贊譽其“文化內涵很深,是目前*權威的武當文化作品”。美國好萊塢導演克里斯蒂·里比執導的武當山紀錄片《圣山》,獲好萊塢兩大獎項,在西方觀眾中引起強烈反響。
此外,武當山還邀請港臺影視明星加盟拍攝了《武當Ⅰ》、《武當Ⅱ》、《武當少年》、《倚天屠龍記》、《獵人筆記之謎》等影片,創作交響音畫《武當風》,特別是《功夫夢》、《武當百謎》、《太極武當》、《太極》以及有名制片人張紀中執導改編的《西游記》等多部影視作品相繼在武當山進行實景拍攝,使武當山再度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
四、武術“養身”:創造和諧養生之法
養生太極,共享和諧
道家的養生思想可歸納為“生命在于運動和靜養”,而養生功應從收心求靜入手,以求滋養精氣、固本強身、祛除**,直至達到延年益壽的養生目的。武當太極拳以點為中心畫圓的功夫打法,是人用身體效仿天道,以求得天人合一。這種連綿不斷、形如流水的拳法是一種動靜結合的養生法,意在培補元氣,扶正法邪,通經活絡,調和氣血。
“天涯思君不敢忘,武當山頂松柏長”。武當武術經張三豐發揚光大后,成為中華武術主要流派之一,形成了“北崇少林,南尊武當”的格局。鄧小平和江**曾先后為武當武術題詞。近年來,武當山組建的武當功夫團,由武當派精英和武當內家拳第十五代嫡傳弟子組成,不僅參加了世界武術大賽、國際武術交流大會、國際太極拳聯誼會等國際武術活動,奪得了百余枚**,而且被德、意、英、美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邀請前往傳藝、講學,以柔克剛、以靜制動的武當功夫威震異國。目前,武當山武校的數量已達到近20所,武術愛好者遍及世界各地。
第四屆世界傳統武術節,再聚武當
2008年,在第三屆世界傳統武術節上,武當武術大展風采,贏得國內外人士交相贊譽,藉此,向世界展示了武當武術的獨特魅力。武術節,弘揚了武當文化,促進了武當武術在更大范圍的傳播;進一步打響了旅游品牌,推動了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建設;進一步拓展了國際交流合作,增強了經濟發展后勁。
2010年10月,武當山將迎來第四屆世界傳統武術節,再次向世人展現武當功夫的松沉自然、外柔內剛,行功走架如浮云流水連綿不絕的獨特風格。
五、親水“養性”:讓游客在旅途中修身養性
由武當山特區政府與太極湖集團投資100多億元共同打造的太極湖生態文化旅游區,位于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道教文化圣地武當山下,總規劃面積近67平方公里,分為太極湖新區和太極湖旅游區兩大版塊。太極湖新區由管理服務組團、商業娛樂組團和生活居住組團組成,重點建設旅游發展中心、武當國術館、武當藝術館、太極劇場、太極湖學校、太極湖醫院和高尚居住區等一系列項目。
太極湖工程整合了國內外**文化產業智慧、學術資源與專業運作團隊,形成論壇、影視、演藝、會展、出版、體育等一系列具有規模優勢和主流地位的產業項目集群,力爭建成以武當山為龍頭、太極湖為引擎的國際**的旅游目的地和***文化產業示范區。
近年來,“問道武當山,養生太極湖”正在成為新一輪的旅游時尚,吸引眾多游客前往。太極湖新區建成后將充分把鐘靈毓秀的仙山勝景和玄妙空靈的歷史文化結合起來,為游客打造一個真正的養性修身的福壽勝地。讓游人既能體驗云蒸霞蔚的仙山修道,練習太極武術,達到強身健體之功效;又能在靜謐的道家圣地吃齋悟道,享受修身養性的**之旅。
武當養生文化資源豐富多彩、內容博大精深。登武當,無論是品道茶神韻,覓天籟之音,尋仙山道醫,還是享太極清風,都能讓人感受到武當養生資源所帶來的獨特享受。武當山以其獨特的自然景觀和豐厚的人文底蘊重塑了中國*大的道教名山形象,亦塑造了令世人贊嘆的精品旅游景區形象。“太極武當,養生天堂”,武當山正以一個全新的姿態,打造中國旅游風向標。
武當山特區重視養生文化,不僅僅在于它對人類養生有著極大的貢獻,更在于推廣武當養生文化,是武當山特區打造“世界知名、國際**”風景區的重要一環,其地位特殊,并且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2009年,武當山先后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首批***風景名勝區”、“國內5A級風景區”、“中國*美的十大宗教名山”、“****避暑名山”、“中國優良風景區”、“國內文明風景區創建工作先進單位”、“中國大學生*喜歡的旅游目的地”、“輝煌荊楚六十名片”等榮譽稱號。
今年以來,武當山特區繼續以“五養工程”為抓手,按照“5510”(突出太極湖新區建設、文明創建等5個重點,完成10大工程,啟動10大工程,舉辦10活動,打造10大亮點),有條不紊地“保增長、保穩定、保民生”,突破性發展旅游經濟,力求將武當山打造成中國旅游風向標。今年1-6月,接待旅游人數115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5.5億元,綜合財政收入1.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8%、69%、82%。
談及旅游經濟的下一步發展,武當山特區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李發平豪情滿懷:“通過全區上下的共同努力,2010年,武當山特區力求國內生產總值增長9%,達到6.98億元;綜合財政收入增長12%,達到2億元;旅游總收入增長20%,達到7.9億元:旅游人數增長20,達到190萬人次;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達到6.6億元。(湖北旅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