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東南網(福州)
雖然新興景區十分重視豐富產品體系、不斷**營銷手段,但忽視自身服務能力,使得公共服務水平低成為其發展軟肋
新景區,你的“體驗感”OK嗎?
東南網4月9日報道(福建日報記者 儲白珊 實習生 紀玉屏)
今年清明小長假,廣東梅州沈先生一家人自駕游到龍巖、漳州。在微信里分享開心之余,他也吐槽了一些不滿:“頂著大太陽排隊上廁所”、“停車場爆棚,停車要花一個小時”、“小朋友擦破胳膊,服務中心沒有藥箱無法處理”……
這些問題在朋友圈一擴散,引來數十條“共鳴”回復。尤其針對一些新景區,就有人表示“去都不想去”。專家指出,相對于成熟的知名景區,新興景區側重豐富產品體系、**旅游營銷手段,卻忽視自身服務能力。在旅游強調“體驗感”的時代,新興景區尤其需要提升服務水平。
公共服務水平低成軟肋
“內急讓人很抓狂,廁所很重要。”沈先生感慨道。
國家旅游局局長李金早坦言,旅游要素因為如廁的加入,已變為“吃、廁、住、行、游、購、娛”。這七大要素,構成了旅游公共服務體系,也是檢驗新興景區是否具有發展潛力的標尺。然而,廁所建設,是公共服務體系*薄弱環節。
廁所數量太少、環境臟亂差等,是游客反映*強烈的問題。據統計,去年,我省累計接待游客2.34億人次。而目前,所有景區的廁所一共只有3295個,并不能滿足游客的需要。
5日中午12點至12點半,記者對福州三坊七巷景區南后街上一間公廁的如廁人數進行統計,發現半小時之內共有219人次如廁。南后街是整個三坊七巷景區人流*集中的地方,共有4間公廁。今年春節,該景區共接待104.3萬人次,如果按游覽的游客中有一半會在南后街上一次廁所計算,這4間廁所每天每間要“接待”的游客達18625人次。
“構建完善的公共服務體系,*能表現出一個旅游目的地的友善。”廈門大學旅游與酒店管理系系主任林德榮說,新興景區要特別重視對服務中心、旅游廁所等設施的建設。
然而,新興景區的旅游集散服務中心建設也不盡如人意。普遍存在“公眾認知度低”、“數量不足”、“選址不科學”和“服務品質不夠”等四大問題,無法適應快速增長的游客數量、不能滿足游客的服務需求。
“福建旅游即將**進入高鐵時代,以提高游客‘幸福指數’為核心進行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迫在眉睫。”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李軍鵬表示。
一批項目將上馬
在沈先生的微信朋友圈里,記者看見他曬出一張龍巖旅游集散中心的照片。他在那里購買了龍巖的土特產,還品嘗了“汀州”客家美酒和下洋牛肉丸等當地美食。沈先生說:“感覺很棒!”
旅游集散服務中心和旅游交通指示標識標牌建設,去年**列入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龍巖旅游集散中心就是當年我省為民辦實事項目中**個完成的項目。
該項目按照國家**旅游集散中心標準設計建設,同時具備旅游咨詢、旅游產品宣傳展示、景區專線班車、汽車租賃、酒店**、票務代理、閩西特產購物、郵包快遞等八大功能,為廣大游客提供一站式的服務。
除此之外,記者從省旅游局獲悉,三明動車北站旅游集散服務中心等7個項目也已于去年11月前投入試運營。
“今年,還將建設10個旅游集散中心。”省旅游局局長朱華表示,“我們將以推動旅游集散中心建設、旅游標識標牌建設、特色旅游街區和露營地建設、打造旅游休閑驛站四大基礎設施工程為載體,扎實推進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加強游客的體驗感。”
在廁所建設方面,近日,省旅游局、省住建廳聯合下發《福建省旅游廁所建設管理三年行動計劃》,未來三年內,我省將新建旅游廁所1305座,改擴建575座,其中今年將新建457座,改建195座。
“今年,我們將重點建設全省*重要的旅游公共場所中的廁所。目前,各設區市旅游局已在動員所在地建筑設計單位、高等院校參與設計方案。”省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雖然新興景區十分重視豐富產品體系、不斷**營銷手段,但忽視自身服務能力,使得公共服務水平低成為其發展軟肋
新景區,你的“體驗感”OK嗎?
東南網4月9日報道(福建日報記者 儲白珊 實習生 紀玉屏)
今年清明小長假,廣東梅州沈先生一家人自駕游到龍巖、漳州。在微信里分享開心之余,他也吐槽了一些不滿:“頂著大太陽排隊上廁所”、“停車場爆棚,停車要花一個小時”、“小朋友擦破胳膊,服務中心沒有藥箱無法處理”……
這些問題在朋友圈一擴散,引來數十條“共鳴”回復。尤其針對一些新景區,就有人表示“去都不想去”。專家指出,相對于成熟的知名景區,新興景區側重豐富產品體系、**旅游營銷手段,卻忽視自身服務能力。在旅游強調“體驗感”的時代,新興景區尤其需要提升服務水平。
公共服務水平低成軟肋
“內急讓人很抓狂,廁所很重要。”沈先生感慨道。
國家旅游局局長李金早坦言,旅游要素因為如廁的加入,已變為“吃、廁、住、行、游、購、娛”。這七大要素,構成了旅游公共服務體系,也是檢驗新興景區是否具有發展潛力的標尺。然而,廁所建設,是公共服務體系*薄弱環節。
廁所數量太少、環境臟亂差等,是游客反映*強烈的問題。據統計,去年,我省累計接待游客2.34億人次。而目前,所有景區的廁所一共只有3295個,并不能滿足游客的需要。
5日中午12點至12點半,記者對福州三坊七巷景區南后街上一間公廁的如廁人數進行統計,發現半小時之內共有219人次如廁。南后街是整個三坊七巷景區人流*集中的地方,共有4間公廁。今年春節,該景區共接待104.3萬人次,如果按游覽的游客中有一半會在南后街上一次廁所計算,這4間廁所每天每間要“接待”的游客達18625人次。
“構建完善的公共服務體系,*能表現出一個旅游目的地的友善。”廈門大學旅游與酒店管理系系主任林德榮說,新興景區要特別重視對服務中心、旅游廁所等設施的建設。
然而,新興景區的旅游集散服務中心建設也不盡如人意。普遍存在“公眾認知度低”、“數量不足”、“選址不科學”和“服務品質不夠”等四大問題,無法適應快速增長的游客數量、不能滿足游客的服務需求。
“福建旅游即將**進入高鐵時代,以提高游客‘幸福指數’為核心進行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迫在眉睫。”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李軍鵬表示。
一批項目將上馬
在沈先生的微信朋友圈里,記者看見他曬出一張龍巖旅游集散中心的照片。他在那里購買了龍巖的土特產,還品嘗了“汀州”客家美酒和下洋牛肉丸等當地美食。沈先生說:“感覺很棒!”
旅游集散服務中心和旅游交通指示標識標牌建設,去年**列入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龍巖旅游集散中心就是當年我省為民辦實事項目中**個完成的項目。
該項目按照國家**旅游集散中心標準設計建設,同時具備旅游咨詢、旅游產品宣傳展示、景區專線班車、汽車租賃、酒店**、票務代理、閩西特產購物、郵包快遞等八大功能,為廣大游客提供一站式的服務。
除此之外,記者從省旅游局獲悉,三明動車北站旅游集散服務中心等7個項目也已于去年11月前投入試運營。
“今年,還將建設10個旅游集散中心。”省旅游局局長朱華表示,“我們將以推動旅游集散中心建設、旅游標識標牌建設、特色旅游街區和露營地建設、打造旅游休閑驛站四大基礎設施工程為載體,扎實推進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加強游客的體驗感。”
在廁所建設方面,近日,省旅游局、省住建廳聯合下發《福建省旅游廁所建設管理三年行動計劃》,未來三年內,我省將新建旅游廁所1305座,改擴建575座,其中今年將新建457座,改建195座。
“今年,我們將重點建設全省*重要的旅游公共場所中的廁所。目前,各設區市旅游局已在動員所在地建筑設計單位、高等院校參與設計方案。”省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