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南日報
關注瓊海新型城鎮化建設
■ 本報記者 趙優
垃圾桶可以鮮花盛開,而不是蒼蠅橫飛?來到瓊海,留心的游客一定會驚喜于這座城市的細心。
一個城市的品位和氣質,全然仰仗細節的鋪就與支撐。“天下大事,必做于細”,瓊海這座田園城市,之所以讓人感到幸福,或許就是不同于別處囫圇吞棗的粗放,而是一個個充盈心間的細節。
田園城市處處皆景觀
嘉積鎮萬泉河路,是許多游客和候鳥老人散步休閑的優選。整條街道上的風景,仿佛隨著萬泉河緩緩流淌,讓人沉醉。綠樹掩映,鮮花盛開,漫步在人行道的石板小路,感受到的只有愜意舒適。而身邊的一個個小景觀,讓來自四川的游客劉倩贊嘆不已:“瓊海小清新,處處是心機。”
土黃色的“陶罐”豎在路旁,頂上種滿鮮花,小花朵或粉或白,開得燦爛。若不注意,哪里認得出這是垃圾桶?正是通過精心營造,改變了垃圾桶蒼蠅橫飛的傳統印象,將基礎設施變為景觀,不僅讓市民和游客擁有一個整潔的市容市貌,還愉悅了心情。
走近萬泉河邊,一簇簇瘋長的蘆葦得以保留,雖稍稍隱去了寬闊的河面,但生長于本土的原生植物也顯出了大自然的野趣;一株株綠化樹木身上帶起木質“名片”:荔枝、木棉、羊蹄甲等簡單介紹,引得游客駐足觀賞……
貼心服務獲游客點贊
“跟著帶有黃線的綠道走,就不會迷路。”騎行在龍壽洋農業公園,來自吉林的候鳥老人邵玉梅儼然是個旅游達人。
為把整個城市建設成一個大景區,瓊海充分尊重自然,順山水脈絡之勢修建起300多公里綠道,并充分利用現有農村硬板化道路,形成近500公里的旅游綠道網絡,完善了城鄉交通可達系統,把每個美麗的景點、村莊、鄉鎮串聯起來,連結成一個沒有邊界、沒有圍墻、沒有門票,主客共享、居旅相宜的田園式景區。除了兩邊涂有黃線為游客引路,綠道在各分叉路口都設有顯眼的木質標識牌,清楚標注各個景點的方向,游客即便身處偌大的農業公園深處,也能通過詳盡的標識牌,毫不費力地到達任一景點。
在北仍村,收集而來的青磚和瓦片壘砌成一米多高的磚墻,每堵墻中間留有洞口,組合排列之下就成為一座小迷宮,提供小孩子們玩捉迷藏,嬉鬧歡笑之聲不絕于耳。“能有這么一處讓孩子玩耍的地方, 簡直太貼心了。”一旁的游客紛紛為北仍周到的旅游設施點贊。
本土老物件留下鄉愁
在亭亭玉立的椰子樹和檳榔樹下,馬燈、牛軛、蝦簍、笸籮、漁網……這些農家生產、生活用具全都變成了令人驚嘆的工藝品,**特色的農家樂和休閑驛站讓游客流連忘返。
在村莊入口,總能看到用老椰子葉搭建而成的幕墻,或破舊水缸上,書法寫就的村名;在村里的農家樂,鐵犁、石磨、茅草等“古董”,都能喚起人們*初的記憶;在流連潭門咖啡館,由1320片宋、元、明朝的海撈陶瓷底部鑲嵌而成的巨大影壁,默默閃耀著南海文化的光輝;在老房子咖啡館,喂豬槽、太師椅、老縫紉機、老照片等,都隨著游客相機的快門聲,留在心底……
瓊海的風情小鎮和美麗鄉村建設,是從一磚一瓦、一品一點開端的,正是這些經過藝術提升后的原生態老物件,為游客帶去一處心靈的港灣,一份任由韶光飛逝的靜謐空間,一縷抹也抹不去的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