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廣州日報
適應新常態謀劃新發展
把廣州旅游業打造成戰略性支柱產業
廣州旅游工作成績可喜
2014年,廣州旅游系統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堅持改革**、穩中求進,著力優化整合旅游資源,激發市場活力,完善服務體系,凈化市場環境,各項旅游指標持續增長,旅游業發展亮點紛呈,旅游綜合實力和影響力顯著提升。據《2014年中國旅游業發展報告》顯示,廣州旅游綜合競爭力位列國內副省級城市**。
——旅游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全年接待游客1.62億人次,其中接待過夜游客5330萬人次,接待過夜外國人300多萬人次,創歷史新高。實現旅游業總收入2521.82億元,同比增長14.5%,旅游業總收入僅次于上海、北京位居國內城市第三;旅游業增加值1072億元,同比增長14.5%,約占全市gdp的6.4%,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帶動作用不斷增強。
——旅游形象不斷提升。拓寬旅游宣傳渠道,開展“72小時過境免簽”政策主題營銷,共建成五大境外旅游推廣中心,成功連任亞太旅游振興機構(tpo)會長城市,成功舉辦第22屆廣州國際旅游展覽會,穗港澳、廣深珠、廣佛肇、廣清韶、廣中江及泛珠地區等旅游區域合作效果顯著,廣州城市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旅游產品體系不斷豐富。形成了涵蓋“吃、住、行、游、購、娛”各具特色的旅游產業集群,培育了以“山、水、城、花”為內涵的全方位、多層次的旅游產品體系,全年旅游沒有淡旺季之分,滿足了各類游客群體的旅游需求。
——旅游改革不斷深化。大力推進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旅游企業實力不斷增強,廣之旅和廣東省中旅分別名列國內百強旅行社**位、第四位。10月份,廣州成功申報并獲批國家旅游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將為國內旅游改革**做出探索、提供經驗。
——旅游環境不斷優化。健全完善旅游規章制度,加強對a級景區、**飯店和旅行社的規范管理,加大旅游培訓力度,行業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不斷提升。狠抓旅游**生產,全行業**順暢。嚴格旅游市場監管,市場環境不斷凈化。
——旅游服務品質不斷完善。全力推進旅游行業標準化建設,積極倡導文明旅游和誠信旅游,充分發揮旅游行業協會作用,打造“廣州服務”的旅游標準。深化智慧旅游試點城市工作,為市民和游客提供快捷便利的旅游服務。
深化旅游綜合改革
推動廣州旅游業發展**上新水平
2015年,是廣州**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和**推進依法治市的開局之年,也是我市開展國家旅游綜合改革試點的開局之年。廣州旅游業將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把改革**擺在更加突出位置,進一步**旅游管理體制機制,培育旅游經濟新增長點,規范旅游市場,優化旅游發展環境,做大做強旅游產業,推動廣州旅游業發展**上新水平,為廣州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新貢獻。
(一)著力推進國家旅游綜合改革試點,增強旅游發展動力。圍繞打造國際旅游目的地、集散地的總目標,**啟動和推進我市國家旅游綜合試點工作,探索市場經濟發達地區旅游業發展的新模式和新機制,**旅游產業發展機制,促進旅游產業融合發展,重點在旅游體制機制改革、旅游發展政策、區域旅游戰略合作、旅游發展方式轉變、旅游公共服務配套等方面實現新突破,為廣州旅游改革發展增添活力動力。
(二)著力深化旅游產業融合,培育旅游消費新熱點。整合資源,推進旅游業與其它產業的融合發展,著力培養旅游新業態,促進旅游消費轉型升級。著力發展健康養生旅游業,開發溫泉、森林、鄉村、古鎮、江湖等旅游資源,打造環城休閑度假旅游帶。著力發展海洋旅游業,推進廣州郵輪母港建設,爭取廣州在國內郵輪旅游布局中的戰略地位;依托南沙自貿區政策,積極推動穗港澳游艇“自由行”。著力發展文化旅游業,加快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文化旅游精品項目、文化品牌線路、文化產業集聚區,增強廣州文化旅游的核心競爭力。著力發展商務會展旅游業,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化標準和嶺南特色的中央商務休憩園區、旅游購物街區、美食文化集聚區、休閑度假主題酒店等。
(三)著力參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區域旅游合作,提升廣州城市國際影響力。服從和服務于“一帶一路”國家戰略,落實“72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加強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重要旅游城市合作,推進區域旅游客源組織、文化交流等領域合作。推進泛珠三角區域旅游合作,構建旅游產業政策聯盟和區域旅游產業發展互動平臺。深化粵港澳區域旅游合作,聯合開發不同類型的“一程多站”式旅游產品,共同打造***、國際化、多元化、分檔次的穗港澳精品旅游線路。
(四)著力構建城市旅游宣傳推廣體系,提升廣州城市美譽度。進一步加大旅游宣傳推介力���,綜合運用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強化拓展境外推廣中心功能,拓寬與境外媒體、旅游企業的合作領域,構建廣州旅游立體營銷體系。以廣交會為龍頭,以各類國際性展會節事為主體,以特色民俗文化活動為載體,打造迎春花市、廣州國際旅游展覽會等特色旅游節慶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