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成為***旅游度假區?你還差得遠吶!!

      

來源:廣東省景區行業協會

***旅游度假區是一塊金字招牌,是產業轉型升級的品牌。自2015年10月國家旅游局宣布首批17家***旅游度假區以來,國內各地省級旅游度假區紛紛啟動創建工作,以期早日達到***標準。***度假區的創建過程,已成為省級度假區改革**、提檔升級的重要抓手。
環境、氣候、度假設施、度假產品、度假活動共同構成了度假生活。度假區創建要以資源保護為前提,以產品建設為主線,以企業活力為重點。同時,度假區創建要避免城市化、社區化。




現從區位、類型、產品、特色等角度分析首批***旅游度假區,總結出國家旅游度假區創建的兩大模式和五大要素,旨在為其他度假區發展提供方向,為今后創建國家旅游度假區打好基礎。
***旅游度假區概況


從地域上分析,首批17家國家旅游度假區分布于11個省直轄市,約占國內行政區劃的三分之一。其中,大部分分布于中國的東部和中部,江蘇、浙江兩省各有三家。
從數量上分析,江蘇、浙江各以三家入選,共占據了三分之一,;山東和云南各兩家入選,其余的分布于吉林、河南、湖北、湖南、四川、廣東和重慶市。我國的北、上、廣三大核心城市沒有一個***旅游度假區。

從類型上分析,湖泊型度假區有8家,溫泉型旅游度假區有3家,山地型旅游度假區有3家。

由此看來,類型不夠豐富,山水旅游度假占據了**優勢,而溫泉旅游度假區異軍突起。




***旅游度假區兩大模式



通過研究17個***旅游度假區的主要產品及特色,現從中總結出旅游度假區“1+1+x”與“1+x+y”兩大模式。


1
“1+1+x”


**個“1”是指以優勢資源整合其它資源為基礎;
**個“1”是度假的核心,包涵自然觀光、健身運動、休閑娛樂、住宿餐飲、會議會展等多種休閑產品,并以其中一種或幾種為主體進行打造;

“x”指國際化服務水準、個性化服務、網絡信息服務等若干軟**務。



2
"1+x+y"模式


“1”是挖掘優勢資源并且整合其它資源為核心度假載體
“x”是指高標準的度假配套設施,國際水準的度假酒店,加上主題餐飲街區、購物、商業街區等;

“y”指國際化服務水準、個性化服務、網絡信息服務等若干軟**務。







如何創建***旅游度假區?一定要把握五大要素:旅游度假區的認識、國家評定新標準和文件解讀、創建工作程序、創建工作內容、創建工作任務分解,必將事半功倍!



1
旅游度假區的認識


(1)度假氣候是度假區發展的先決條件
避暑、避寒是人們外出度假的重要動機,長時間的戶外休閑、運動也是度假生活的重要特征。因此,氣候條件成為人們選擇度假地的關鍵因素。目前世界上知名的度假地集中在三個區域:地中海沿岸、加勒比海沿岸和東南亞南亞區域。這三個區域分處不同大陸,緯度也不盡相同,但它們的氣候條件是相似的,即陽光充足、全年氣溫較高,海水溫度適宜,適合水上活動的時間長,也就是具有較長的適合度假的氣候條件。


度假者對日照天數、戶外溫度、海水溫度的要求比一般觀光游覽者的要求更高。除溫泉度假地受氣候條件影響較小外,其他類型度假區都深受度假氣候的影響。此外,現代綜合型度假區都需要規模較大的資金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度假酒店建設及環境整治,如果度假氣候適宜期不足,影響游客規模,經營期較短,將直接影響重大項目和高**度假酒店的投資意向。而我國一些度假區在設立時對度假氣候條件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將度假氣候條件等同于觀光旅游的氣候條件,度假區建起來之后才發現經營期每年僅3個月左右,季節性非常明顯,很難吸引國際知名度假酒店入駐,而為了減少季節性而進行的其他旅游項目投入又缺乏經濟性,陷入了進退維谷的尷尬境地。



建議
對度假氣候適宜期少于6個月的地區,應嚴格控制度假區發展的速度和規模,而對大量處于溫帶寒溫帶的度假區,建議重點研究如何以*經濟的方式將度假區改建為四季度假區,或轉型發展旅游休閑區。


(2)主題度假資源是度假區發展的必備條件

度假區必須依托規模較大品質較好的度假資源,這樣才能吸引度假游客前來做較長時間的停留。哪些資源可以稱之為度假資源呢?旅游度假區等級劃分標準(GB/T 26358-2010)給出了解釋,我們認為度假資源主要有5類,即海濱海島、湖泊、山地森林、溫泉、鄉村田園。主題度假資源則是在區域內具有一定獨特性的度假資源。度假資源類型很多的地區,一定要找出在區域內具有一定獨特性也就是有競爭力的資源作為主題資源去開發和定位。世界知名的度假區都有自己鮮明的主題度假資源,中國首批17家度假區也是如此。

序號
主題度假資源
評價指標
世界有名案例地
1
海濱海島
沙灘長度;海水質量;全年至少有6個月適宜開展海灘及海上活動;
墨西哥坎昆、古巴巴拉德羅、希臘圣托里尼島、馬爾代夫、澳大利亞大溪地、法國蔚藍海岸、澳大利亞黃金海岸、舌賽爾
2
湖泊
水面面積達到一定規模;水質達到Ⅲ類水以上標準;非飲用水源地;
意大利科莫湖、美加千島湖、韓國波門湖
3
山地森林
山地海拔;具有夏季避暑冬季滑雪的適宜條件;森林覆蓋率;
加拿大惠斯勒、瑞士達沃斯、法國阿爾卑斯
4
溫泉
出水溫度;微量元素;出水量;
德國巴登巴登、英國巴斯、捷克卡羅維瓦里、日本別府、靜崗、箱根
5
鄉村田園
特色農業的度假價值、規模;鄉村的景觀、環境
法國普羅旺斯(薰衣草)、意大利托斯卡納(葡萄園、橄欖園)、英國科茨沃爾德(田園小鎮、古堡莊園)
6
綜合型
具有以上任意兩種資源。
美國弗羅里達(海濱、鄉村)
這些主題資源能滿足度假游客放松身心、康體休閑的核心訴求。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否則即使設立了度假區也無法吸引度假人群。很多度假區誤把文化景觀資源當作主題度假資源,殊不知很多人文景觀資源只是觀光資源,游客看過一次便不會再看**次,以文化資源為主體是無法建設旅游度假區的。因此,各地在設立度假區之前一定要對資源條件進行科學的評估,根據資源條件進行準確定位。若無主題度假資源的旅游度假區,要么選擇轉型,向旅游休閑區發展;要么挖掘周邊的主題度假資源,將其納入度假區范圍;要么控制發展規模,不要盲目發展度假產業。
(3)度假酒店是*核心的度假產品



度假產品是度假區提供給度假游客所有要素的總和,度假酒店則是承載和提供度假產品*核心的設施,是度假區投資*大的設施,也可以稱之為*重要的度假產品。度假旅游與走馬觀花參觀景點的觀光旅游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度假旅游模式一般是游客選擇一家度假酒店入住,然后以度假酒店為大本營享受悠閑的度假時光。因此考核旅游度假區的核心指標是過夜游客量,這也是體現度假區和觀光旅游區根本區別的指標。

旅游度假區在創建***品牌之前或者在設立之前,必須要科學評估度假區的氣候條件、主題度假資源條件,對何為度假產品有正確的認識,以此評估自身是否有申報提升為***旅游度假區的基本條件。同時,在創建度假區確定度假區的范圍時,應謹慎處理好與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地質公園的邊界問題。


2
***旅游度假區評定新標準和文件解讀


***旅游度假區建設標準的轉變
目的轉變
以前:引導中國旅游事業的發展

為了進一步加大對外開放,促進國內旅游由觀光型向度假型的轉變,同時鼓勵外國和港澳臺胞地區外資的引入,來加快中國旅游事業的發展。在當時是開天辟地的,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現在:引導度假區的建設

現在更多的是站在以前的基礎上,結合國內迅速發展的旅游度假市場,正確引導我國度假區的建設為目的。針對性強,實操性強,落地性強。評選標準的轉變

 以前:“先批后建”的行政審批制度

1992年國務院批準建設12個國家旅游度假區。��確定國家旅游度假區,再進行度假區項目建設。對以前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適應不了現在度假市場的形勢。

現在:“先建后評”的國家標準

現在是先建設度假區,再根據國家標準進行等級評定,這樣更加系統化,從制度上保證了我國度假區體系的建設,有利于提高***旅游度假區的品質。


3、市場定位的轉變

以前:以“國外市場”為主

以接待海外游客為主。當時國內市場處于大眾觀光的發展時期,度假市場還沒有形成。度假區建設又處于起步階段,度假產品不成熟,缺乏競爭力,還不能滿足國際市場要求。

現在:以日益壯大的“大眾國內市場”為主

現在目標更準確,就是瞄準日益壯大的國內市場,放眼國際市場。

4、建設模式的轉變
 以前:“開發區”建設模式
以前是以引進外資為主,實際上是引進國外的開發模式,即“國際經驗中國做法”,參照夏威夷、巴厘島、普吉島、坎昆四個參照系,考察學習制定我國規范。特點是重開發項目,弱環境保護;重產品開發,弱市場需求。
現在:“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設模式
現在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設必須建立在對度假旅游市場進行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準確定位、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注重軟開發,適度硬開發,同時更注重“供給側”的旅游項目開發。
5、建設重點的轉變
以前:以“開發項目”為主
建設要求“三高”,即“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發展”。
度假區的構成至少要有三個要素,即:“一個中心酒店,一個高爾夫球場、一個別墅區”。
這種硬性的開發條件并不符合當時國內的旅游市場,各地也跟風建設,現實情況是大都存在市場定位模糊、配套設施不完善、功能單一、同質化嚴重等問題。
現在:更加注重“度假配套”的開發
現在的標準對度假區環境(包括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度假產品(保護戶外產品和室內產品)、度假綜合配套設施都有明確的要求。

***旅游度假區評定新標準要點解讀

1、評定標準的**性,體現“國標”價值化

評定標準以區域基礎與區位、度假資源與環境、度假功能與產品、服務品質與配套、市場結構與形象、能力建設與管理六個方面為等級劃分,每個方面由若干個小項組成,每個小項都有具體評分細則和和相應的分值,評分細則客觀**,說服力強。

評定的標準涵蓋了度假區的外部區域環境到內部資源基礎,由自然環境到人文資源、由硬件設施到軟件開發,由規劃布局到運營管理等,評定內容**細致。

評定的人員由專家組、技術組和參與問卷調查的游客共同組成,評分人員組成搭配合理。

評定程序需通過自評——問卷調查——遞交材料初審——專家實地考察/打分等11個步驟,評定程序嚴謹可靠。

2、提倡生態的**推進,強調度假區綠色化

生態自然環境是度假區的基礎,直接決定度假區的品質。所以國標對環境質量要求甚高,比如:空氣質量、負氧離子、水環境質量、自然植被覆蓋率、氣候舒適度等都有明確要求。

3、注重度假功能的完善,鼓勵產品多元化
新國標定義中提出度假區“能夠滿足游客休憩、康體、運動、益智、娛樂等休閑需求”。
度假產品是度假區的核心競爭力,對住宿設施有明確的分類和等級劃分,提倡一系列主題度假產品的開發,凸顯度假產品的差異化發展。

新國標把休閑度假產品分為四大類產品體系,分別為運動建設類(如:室內保齡球、臺球、網羽乒球等,室外騎馬、山地車、潛水、漂流、跳傘滑翔、走跑等);休閑娛樂類(如:棋牌、影劇音樂、垂釣、主題公園、探險游戲、**游戲、茶酒吧、手工藝制作等);康體療養類(如:礦泉SPA、按摩康體、中醫中藥療養、保健體檢、芳香療法、森林浴等);常態化節慶演藝活動(如:夜市餐飲、露天篝火晚會、露天電影、露天表演、各種戶外節慶活動等)。
4、關注度假環境的營造,突出地域特色化
對度假區域基礎和區位要求比較高,比如區域的知名度和度假氛圍,要有區域旅游的統籌體系。

對度假區旅游資源要求甚高,要求在區域或國內范圍內要有獨特性,不管是自然資源如海洋沙灘、河湖、山地、滑雪地、森林。溫泉、草原等,還是人文資源如鄉村田園、傳統聚落、主題娛樂、人文活動等。

在資源的質量、規模、獨特性上都有很高要求。同時根據度假資源的自然特色和文化特色,都給予要發展特色化的評價,比如說建筑、菜系、服務方式等。



3
創建工作程序
1、自檢:申報單位根據國家標準及相關細則要求進行自檢。

2、申報:自檢達標后,向度假區管委會提交申請報告、《旅游度假區等級申請評定報告書》和創建資料。

3、資料審核:“國內旅資委”對申報材料進行**審核,審核內容包括度假區名稱、范圍、管理機構、規章制度、發展規劃等。通過審核的旅游度假區,進入基礎評價程序。

4、基礎評價:“國內旅資委”成立專家基礎評價小組,根據旅游度假區等級基礎評價評分細則(旅游度假區等級劃分細則一),對旅游度假區強制性指標、旅游資源和度假產品綜合評價進行現場評審,并提出建設提升方案。

5、創建提升:作為創建***旅游度假區試點單位,需針對初評意見和細則要求制定創建計劃,開展不少于一年的創建及整改提升工作。未通過初審的度假區,2年后方可再次申請重申。

6、現場檢查:創建工作完成后,“國內旅資委”對試點單位進行現場評審。現場評審達標的度假區,進入社會公示程序;未達標的度假區,1年后方可再次申請現場評審。

7、公示與授牌:國家旅游局。

8、復核抽檢:每年復核比例不低于20%。**復核每3年至少進行1次。



4
創建工作內容
(1)度假酒店提升
度假區資源條件及區位條件比較好的度假區,可以采取以下兩種方式:一是直接引入國際品牌或國際水準的度假酒店或管理公司;二是大力發展景觀化、地方性、**型特色住宿設施。包括高品質度假樹屋、度假木屋、水屋、度假營地(自駕車、帳篷、房車、集裝箱、火車營地)、度假民宿(膠東漁村、海草房、石頭村落)。

資源條件及區位優勢不明顯的度假區,應按國際水準的度假酒店標準進行改造與提升,詳見表格;需鼓勵和培育本土度假酒店、度假村的品牌化、連鎖化發展,可大力發展發展景觀化、地方性、**型特色住宿設施;采取激勵政策,鼓勵現有私人公寓的擁有者將其度假房產用于出租。將度假區內的大量閑置旅游地產轉化為度假公寓。此外,各個度假酒店應根據細分市場進行定位,如家庭型、蜜月型、綜合型(度假+商務會議)。

度假酒店提升建議
功能
要求
客房
標準客房達到30平米,豪華套房達到50平米,SPA套房達到50-80平米,家庭套房達到80平米以上
餐廳
增加三種國外菜系(日、韓、俄羅斯),提供5種國內主要菜系(魯、川、粵、蘇、湘)
會議廳
必須配套至少一個會議廳,每個客房1-2個座位
兒童游樂區
每100個客房提供30-50平米,包括嬰兒室、托兒所和緊鄰的戶外游憩場所(4-12周歲)
游泳池
濱海、濱水度假酒店需配備戶外游泳池,每100個客房有80-120平米。其余類型度假區內的酒店應提供室內游泳池。
健身房
每100個客房30-80平米
急救中心
每100個客房20-30平米
多功能演藝廳
具有會議、小型演出、餐飲等多重功能

(2)度假產品提升
需大力發展全包價度假產品。增加夜游產品,豐富度假游客的夜生活體驗。增加主題化、特色化的戶外運動、康體療養、休閑娛樂類度假產品。豐富四季旅游產品。推出面向主要省外客源市場的專項特色度假產品。家庭型度假酒店內需配備兒童俱樂部,提供豐富的兒童度假產品。

(3)業態品牌提升
創建***度假目的地試點,可重點引入日韓、歐美、俄羅斯、泰國為主的等國際型品牌業態。創建***度假區試點,重點引入國內連鎖的國內知名品牌業態。建設好省級旅游度假區,重點引入省內知名品牌型業態,扶持本土***品牌。

(4)人文環境提升
對城市化建筑的風貌進行改造提升,使其成為景觀建筑,具有突出的藝術性或鄉土特色。對城市化廣場的風貌進行改造提升,增加喬木、草坪、休息座椅、互動性景觀、休閑站等,減少硬質鋪裝。加強景觀設計的藝術性、互動性、體驗性和地方特色。


(5)公共服務設施提升
提供特色交通工具,如自行車、小火車、人力車、馬車、牛車、游船、快艇。設置步行、自行車專用道。選線連續、串聯主要度假設施,與景觀協調,且環境宜人。人工環境均充分考慮老齡(殘)需求,建設無障礙設施并保障其有效使用。如沙灘、湖濱區域均應增加無障礙通道,增加殘疾人親水機會。在人流集中的公共區域,合理設置旅游廁所,其中三**廁所的比例應達到50%以上。



5
創建工作任務分解

(1)宣傳啟動階段
度假區、景區、有創建任務的鄉鎮、相關職能部門領導成立創建***旅游度假區領導小組,依據《創建***旅游度假區工作任務分解表》逐項制定創建子方案,落實責任領導,落實責任機構,落實責任人,并上報創建辦公室;管委會負責召開創建工作動員會,部署創建具體工作和任務。


(2)創建實施階段  
創建辦公室與專家技術組根據自評報告,對失分項進行逐項提升,實時更新各部門任務清單,堅持確定一項、提升一項、完成一項的總體方針;

有創建任務的職能單位實行創建任務每月上報銷賬檢查驗收制;

在創建任務需要多個部門協調完成的情況下,由承擔任務的單位提出現場會商方案,必要時實行現場會商制;

對任務分解表中當期完成情況實行通報制;

對不能完成分解任務的單位,納入年度機關效能建設考核范疇;

向省、市旅游局提出創建***旅游度假區的申請。


(3)創建自檢階段
所有承擔創建任務的單位必須在規定時限內,全部逐項自檢落實到位。允許當期完成,當期自檢,當期驗收;自檢事項完成的單位,在自檢的基礎上提前申請初步驗收。

承擔創建任務的單位在自檢的基礎上,對初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必須在規定的時限內全部完成。


(4)檢查驗收階段
由創建辦公室落實迎接國家旅游局評定驗收的各項工作,包括檢查日程、路線、受檢點的單排,匯報材料(文字、聲像、PPT、光盤)準備等一系列工作;進一步完善提高,鞏固自評成果,確保通過驗收。


(5)總結提高階段
對驗收通過,100%完成任務,驗收0扣分的單位,從旅游發展專項資金中給予每個單位一定數量的現金獎���。對有扣分的單位,納入年度機關效能建設扣分范疇。運用驗收成果大力加強對外形象宣傳和品牌推介。

產品搜索
聯系方式
產品目錄
Copyright@ 2003-2025  深圳市新領域標識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10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