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大境门成功晋升国家4A级景区

      
                     2011-05-3121:16:54          来源:燕赵都市网

 燕赵都市网张家口电(记者张岩)5月31日上午,张家口市大境门广场彩旗飘扬、气氛热烈,张家口市桥西区、张家口市旅游局等有关部门现场举行了大境门4A级景区揭牌仪式。


4A级景区揭牌仪式现场

    据介绍,张家口市桥西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该区按照张家口市“4+3”产业发展定位,大力实施文化兴区战略,累计投入了近7亿元,先后建成5大景区、近50个重要景点,基本形成了城区一日游、两日游旅游线路。同时,大境门—西太平山景区是桥西继安家沟景区成功申报国家4A级景区之后,张家口市区内又一个顺利通过验收的国家4A级景区,使张家口桥西区文化旅游产业的知名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据了解,大境门位于张家口市区北端,建于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具有350多年历史。它是一座条石基础的砖砌拱门,门墙高12米,底长13米,宽9米,有木质铁皮大门两扇。顶部为一平台,长12米,宽7.5米。外有1.7米高的垛口,内有0.8米高的女儿墙。门楣有察哈尔都统高维岳——当时的地方军政首脑于1927年书写的“大好河山”四个大字,苍劲壮观。相传,清康熙皇帝远征回归京都,夜经此地,曾露宿大境门外,后建卧龙亭和将军亭。大境门是中国万里长城中四大关口之一,在历史上曾有重要地位。张家口市区长城是明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修建的,全长450公里。其中属于桥西境内长城全长3700米,皆沿山势修建,就地取材,以石垒筑,灰浆勾缝而成。大境门外东、西太平山巍然对峙,地势十分险要,历史上这一带是兵家的必争之地,是扼守京都的北大门,连接边塞与内地的交通要道。同时,大境门也是蒙、汉、回、藏等多元文化友好交流的场所,在清代(公元1644-1911),是北方十分重要的商业都市,被称为“路陆商埠”、“皮都”。大境门,自古作为扼守京都的北大门,连接边塞与内地的交通要道,素为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也是蒙汉两族人民交通和贸易边口,为发展蒙汉两族人民的友好关系,沟通内地与边塞贸易,发挥了重要作用。

  解放后,大境门受到保护。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大境门在198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各级政府对保护工作更加重视,在20世纪90年代,张家口全市人民和驻军捐资对大境门西边的城墙曾进行过一次修缮,使大境门免于坍塌。2005年张家口市政府、桥西区政府制定了大境门保护规划方案,筹措了680万元资金,用于将长城外大境门东、西两侧6000多平方米方圆内的56户居民全部迁出,已拆除房屋140多间,计划恢复大境门外东侧长城一百米,再现从明隆庆五年至民国,长达450年互市、边贸市场原貌。

    2011年,为进一步加快挖掘、整合由历史文化、长城文化、古建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等多元文化品牌资源,桥西区启动了大境门棚户区改造项目,并由张家口市城投公司计划总投资9.6亿元,利用两年多的时间,对大境门周边区域进行整体修复和改造开发。改造项目涵盖了商业、文化、宗教等多方面,其中历史文化设施修建涵盖博物馆、领事馆、票号、洋行、来远堡子城、总管署、观市楼、会馆及表现张库大道历史的标志性建筑等;宗教文化包括千佛寺、关帝庙、山神庙、城隍庙等十座历史宗教建筑;商业业态主要有商铺、餐饮、茶馆、宾馆等。通过修复性建设,形成仿明清步行一条街。

    张家口市桥西区区长孙海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境门顺利晋升为4A级景区,对于桥西旅游产业来说,是新的起点和征程,是迈出了万里长征的**步,今后,桥西将按照构筑“主城区旅游服务圈”的发展思路,立足打造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的奋斗目标,坚定不移的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全区**主导产业全力推进,加速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快发展。

编辑:石利平 来源:燕赵都市网



 
产品搜索
联系方式
产品目录
Copyright@ 2003-2025  深圳市新领域标识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10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