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17 04:30:00 来源: 甘肃日报(兰州)
《**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实施旅游畅通战略。这是省委、省政府打破交通瓶颈制约,提高景区景点接待能力的一项重要决策,对促进旅游资源深度开发,提高甘肃旅游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意义重大。
在旅游产业“食、住、行、游、娱、购”六大构成要素中,交通是旅游者从居住地向目的地实施旅游活动的前提,旅游交通设施的可进入性、网络化程度以及技术等级的优劣,对吸引客源、开发旅游资源、组织旅游线路以及营造旅游大环境至关重要。没有便捷的交通就没有发达的旅游产业,凡是旅游产业发达国家和地区,无一例外都是交通条件非常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在当前现代化交通手段**发达、旅游目的地吸引旅游客流集聚已不再遵循空间距离衰减规律的背景下,交通基础设施状况已经成为决定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和必要条件。
我省地处祖国东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接合部,居于西北地区中心位置,承东启西,南拓北展,沟通中亚、西亚,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建设国内西北重要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的交通区位优势非常突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以省会兰州为中心、市(州)县为节点辐射全省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初具规模,运力和运量有了明显提高。但受发展水平、地方财力、投资环境等多种因素制约,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总体上依然缺口巨大、欠账很多,体系和结构很不完善,与旅游产业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快速发展的现实要求很不匹配,游客“进不来、出不去”,“一票难求”,始终是制约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的头号难题。
全省旅游交通不通畅有种种表现,集中体现在: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到2009年,全省公路总里程10.6万多公里,公路密度仅为每百平方公里23.25公里(居国内倒数第5位),低于相邻的陕、川、宁等省区,约为东部沿海省份平均密度的65%,且主要以省道及以下级道路为主,高等级公路所占比重很低。铁路营业里程2148公里,建设密度仅有每百平方公里0.47公里,约为东部沿海省区平均密度的70%,铁路干线以十字构架为主,通道少、缺乏支线联系、覆盖范围窄、带动区域有限,大多数县域范围内没有铁路通过。民用航空机场少、规模小、航线航班少,没有开通国际直飞航班。景区连接道路和景区内部交通建设滞后。主要公路沿线没有旅游引导标识牌,许多高速公路没有设置专门的旅游出入口,到达景区的支线通道可进入性低,除敦煌莫高窟等重点景区外,大部分景区景点内部道路设施陈旧,坡度陡、路况差,断头多,达不到技术要求。
实施旅游交通通畅战略,紧紧抓住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对包括甘肃在内的广大西部地区基础建设投入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快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尽快改变交通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的被动局面,切中当前旅游产业发展的突出矛盾,抓住了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显示了省委省政府把握机遇、科学掌控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高超能力,是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有力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招好棋、高棋、妙棋。对推动全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充分发挥我省区位优势,密切我省与中西部地区的联系,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落实《意见》的这一重大决策,关键在于做细致的工作。
一是加快公路交通建设。公路是现阶段省域旅游借助的主要交通工具,对连接和整合景区景点,提高景区景点通达程度作用*大,对改善旅游环境效果*为明显,必须按照《意见》的要求摆在工作的首位。**,加快推进国家高速公路通达重点景区建设步伐,对途经4A以上景区的高速公路设置出入口。没有高等级公路通过的重点景区,尽快列入规划,争取国家和省上的支持,力争纳入国家高速公路网。**,加快旅游客运品牌线路建设。建设兰州-临夏-甘南-九寨沟-陇南-天水旅游交通环线,建设敦煌-格尔木高等级公路,加大国省道干线公路网改造、省际间断头路建设力度,配合旅游产业集群建设,优先建设连接高速公路网和重点景区的旅游道路,形成比较发达的区域旅游交通网络。第三,解决景区内交通障碍。尽快打通景区断头路和连接景区景点的快速通道,对老旧道路进行维修改造,对遭受地质灾害破坏的路段加以修复,提升公路等级,提高行车速度,确保旅客能进得来、走得动、出得去。加快城市周边景区景点和乡村旅游点交通网络建设,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提高乡村旅游可进入性。
二是进一步优化铁路运输网络。按照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国办29号文件要求,今后几年,加速建设兰渝铁路、兰成铁路、西平铁路、天平铁路、兰新铁路**双线、宝鸡至兰州客运专线等铁路建设项目和兰州枢纽编组站、兰州新客站等铁路枢纽配套工程,尽快使甘肃的铁路路网密度达到国内平均水平,铁路交通运输设施通行能力进一步增强。提高铁路交通的机动性、针对性和时效性,适时开通兰州与国内重要城市之间的直达列车,在旅游旺季增开省内铁路沿线旅游城市和景区与重要旅游客源地之间的始发旅游列车或旅游专列,为发展周末旅游和假日旅游创造便利的交通条件。
三是增加航线密度和加快机场建设。充分发挥航空运输速度快、跨度大、**系数高,能够满足旅游者远程出行,极大地拓展旅游空间半径,推动旅游客流规模几何级数倍增的优势,切实加快新建机场建设进度,大幅度增加现有机场航班密度。重点增加兰州、敦煌、嘉峪关至国内主要城市的航线、航班密度,尽快开通兰州和敦煌国际口岸,逐步开通兰州至港、台、日、韩等地区和国际航线。加快兰州、敦煌、嘉峪关、天水和庆阳机场改扩建,新建夏河、陇南、张掖、金昌机场,增加甘肃支线机场数量,进一步完善民用机场布局,逐步形成以兰州机场为区域枢纽,省内支线机场为依托的空中运输网络,提高旅游航空运输能力,加强航空与铁路、公路等交通工具的旅游功能衔接,逐步形成衔接配套的现代立体综合旅游交通网络。
四是完善旅游交通配套设施。进一步提高对旅游交通配套设施重要意义的认识,真正把配套设施建设摆到与交通设施同等重要的位置,摆到树立甘肃旅游新形象、营造现代旅游氛围的高度加以落实。**落实《意见》“建设具有鲜明视觉效果和有效引导作用的旅游交通标识系统”的明确要求,“2011年完成高速公路沿线和重点景区旅游标识标牌建设”。配套建设旅游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旅游服务区等相应的交通运输衔接设施,加快完善重要交通枢纽和二级公路沿线服务区的交通配套服务能力。积极协调中石化、中石油等企业,改造建设主要交通沿线的加油站,完善旅游咨询、**救助、维修服务、休憩站点、商店、餐饮等配套服务体系,**提升旅游交通服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