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旅店怎么管

      
                            时间:2010-11-04 02:53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如今,现代人“返璞归真”,乡村旅游渐成时尚。近年来,随着陵川县王莽岭、凤凰欢乐谷、武家湾等景区的不断发展,当地农家旅店数量迅猛增加。由于农家旅店分布在各自然村,规模大小不均,设施参差不齐,缺少**投入,绝大多数不符合经营条件,给管理带来了诸多不便。

如何管理,让农家旅店发展壮大?旅游大县陵川结合当地实际,形成了独特的管理模式。

农家旅店“入会”系上**带

凤凰村位于陵川县夺火乡,全村191户人家,风光秀丽,水资源丰富,有名的凤凰欢乐谷景区就在该村。守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2008年9月,村民瞅准了好时机,掀起了兴办农家旅店的热潮,目前已发展到50余家。

农家旅店多是农民利用自家闲置房屋自发兴办,**设施不到位,绝大多数不符合旅馆业经营条件,游客入住也很随意,一定程度上给流动人口管理带来了困难。如果按照符合条件就开、不符合条件就关的原则,大多数农家旅店将被拒之门外。

如何将农家旅店纳入治安管理范围,助推农民经济发展?根据实情,降低准入门槛,变“各自为战”为“整体运作”。陵川县找到了符合当地实际的管理办法。

今年5月,他们率先指导凤凰村村委会建立了农家旅店管理协会,实行“分散经营、集中管理”。协会按照规定为旅店办理特种行业、工商、卫生等证照,并将其纳入旅馆业信息管理系统。合格的农家旅店接收为会员,对不合格的协会要求整改,并跟踪监管,严格验收,使农家旅店走上了规范化的发展之路。

管理新模式“捆绑”+“托管”

有“太行**”之称的王莽岭景区和山水交融的马圪当景区被誉为“避暑圣地”。游客慕名而来,而住农家院、吃农家饭也为观光者增添了乐趣。

景区内农家旅店分布比较零散,王莽岭脚下的4个行政村、27个自然村,村村都有农家旅店,而马圪当景区农家旅店却分布在十几公里长的马圪当河两岸。在两个景区约300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星罗棋布地分布着近百家农家旅店,这给当地治安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将规模较小的旅店捆绑在规模较大的旅店上,将分布太过零散的旅店托管给农村警务工作站管理。”探索中,陵川县公安局局长王东平提出农家旅店管理的新思路。

针对分布状况,治安管理部门实行了不同的管理模式。王莽岭景区农家旅店成片分布,他们以村为单位实行“捆绑式”管理,将37家规模较小的农家旅店,捆绑在4家规模较大符合旅店业经营条件的农家旅店上,依托大旅店带动小旅店。武家湾景区农家旅店战线长、分布广,鉴于这些村大都分布于偏远山区,他们将古石、塽底、武家湾等村的40余家农家旅店“托管”到村委、村治保会和农村警务工作站,依靠他们实行治安管理。

“整合”乐了农家人

推行“协会式”“捆绑式”“托管式”三种管理模式,既节约了开办者的资金投入,又整合了各种社会资源。

“按照旅馆业管理规定,经营者必须办理相关手续,具备电脑信息系统,这些少说也得投入约8000多元。而加入协会只需承担100多元的会费,还对我们进行定期培训,既方便又实惠。”经营农家旅店的张师傅见到记者高兴地说。目前已有近百家农家旅店主动加入协会、实施“捆绑式”管理。

马圪当乡武家湾村紧邻河南辉县,河南游客很多。“以前我们总是提心吊胆,对游客身份不好分辨,现在好了,只需通过电话就能核实,生意也越来越红火。”谈到农家旅店的发展变化,武家湾村经营平湖山庄的崔学军十分高兴。

如今在陵川县各景区,游客入住农家旅店,不仅能看到工商部门和公安机关统一制作的标牌,还能看到民警提示牌和警**系牌。“我每年夏天都要来锡崖沟小住几天,看到这些规范的提示标牌,住得更放心了。”经常从河南郑州前来锡崖沟游玩的李清说出了游客们的心里话。

产品搜索
联系方式
产品目录
Copyright@ 2003-2025  深圳市新领域标识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10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