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01 07:14:45 来源: 云南日报
2010年初秋,国家环保部、水利部领导深入抚仙湖考察,赞叹说,抚仙湖恢复并长期保持Ⅰ类水体,是湖泊治理保护的一个奇迹,是中国湖泊水资源保护的典范,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青史留名的大好事”。在此之前,5位院士、重量级生态专家向国务院提出,占国内淡水湖泊总蓄水量9.16%的抚仙湖保持Ⅰ类水质,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建议列为试点,构建基于水环境承载力的经济社会优化发展模式。
在玉溪,人们看到了保护抚仙湖的8年记录:关闭了帽天山周边价值130多亿元的14个磷矿开采点,关停了年产值17亿元的天湖化工等3家黄磷生产企业,整治了径流区44户企业;禁止了抚仙湖278艘机动船艇、3架水上飞机的营运,取缔了1862个捕鱼燃油机头和电机;依法拆除沿岸16万平方米违章建筑,搬迁585户农户,拆除62户企业户。其中,仅关闭矿山一项每年损失的GDP就达200多亿元。从这些语义决绝的数据中,我们仿佛还能感受到沿湖县区当年那种“壮士断腕”般的悲壮。
在玉溪,人们看到了保护抚仙湖引发的流域区发展格局大**:红塔、江川、澄江分别建起工业经济区,这三个工业区的建设,将使玉溪新型工业规模、质量发生历史性变化,从根本上改变区域性工业对抚仙湖的生态影响。抚仙湖流域区的农业、农村建设也向着生态的方向,艰难而坚韧地改变着。
在玉溪,人们看到了保护抚仙湖、“把根留住”的生态观念大变化:无论政府、企业、居民的发展诉求,无论农业、工业、商业的建设项目,都会着眼于一个前提——决不能踩过抚仙湖保护这根“红线”,万众一心保护抚仙湖的意志,成为一道凝聚人心的“生态长城”。可以说,在水质恶化之初就全力治理而保住Ⅰ类水质的抚仙湖,现在才能成为玉溪、成为云南人民备加珍爱的“圣水”。8年前,人们曾担忧:200万人口的玉溪市,能否保住200多亿立方米的抚仙湖Ⅰ类水体?现在,玉溪做到了。2003年,省政府批准玉溪“三湖”生态城市群建设规划,不久的未来,玉溪市将建起一个容纳百万人口的生态城市群。面对依然严竣的抚仙湖生态环境压力,玉溪市依然信守着一个誓言:让Ⅰ类水质的抚仙湖一任一任传下去、世代传下去!玉溪市借助国内外科研机构和上百专家,编制了抚仙湖保护长远规划,**了管理体制机制,实施了新的保护条例,开创了资源保护费征收先例,加强了护湖管湖专业队伍建设,新一轮以“一退二调三保”战略为核心的保护抚仙湖序幕,又一次拉开。
然而,抚仙湖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保护治理抚仙湖任重而道远。谁来保护抚仙湖?这个沉重而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压在玉溪人民肩上,也压在全省人民肩上。因为,抚仙湖不仅是玉溪的,更是云南的、中国的抚仙湖,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无法回避这一生态命题。
自2010年8月1日起,抚仙湖资源保护费正式开征。利用抚仙湖资源的生产企业、宾馆、酒店旅馆、个体餐饮户、非机动船只、停车场、旅游景点以及驾车进入抚仙湖景区的车辆、游客等,都要按照规定标准收取资源保护费,用于抚仙湖的保护和治理。抚仙湖资源保护费的开征,开创了云南高原湖泊征收资源保护费的先例,标志着抚仙湖保护正在形成更趋完善的管理体制,抚仙湖生态建设迈上了法制管理的新阶段。
作为抚仙湖保护治理的一项重要举措,抚仙湖资源保护费的征收,正在**展开——初衷尝试建立抚仙湖保护新机制
夏末初秋,抚仙湖水清波荡漾,湖边沙滩上,一群群来自各地的游客愉快地在水中嬉戏,尽享抚仙湖带来的清凉乐趣。
与往常不同的是,驾车到抚仙湖游玩的游客们,每辆车都要交纳抚仙湖资源保护费。
自2010年8月1日起,抚仙湖资源保护费正式开征。利用抚仙湖资源的生产企业、宾馆、酒店旅馆、个体餐饮户、非机动船只、停车场、旅游景点以及驾车进入抚仙湖景区的车辆、游客等,都要按照规定标准收取资源保护费,用于抚仙湖的保护和治理。
抚仙湖资源保护费的开征,开创了云南高原湖泊征收保护费用的先例,标志着抚仙湖保护,正在形成更趋完善的管理体制;标志着抚仙湖生态建设,迈上了法制管理的新阶段。“相对于玉溪市对抚仙湖保护投入数十亿资金、改善环境付出的上百亿资产代价来说,每年预计征收的近千万元抚仙湖资源保护费,可以说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我们通过征收抚仙湖资源保护费,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唤起全社会关注抚仙湖、爱护抚仙湖、参与保护抚仙湖的意识和责任感。”抚仙湖管理局局长武继昌、党组书记张武实如是说。
抚仙湖是珠江源头**大湖,蓄水量达206.2亿立方米,占国内淡水湖泊蓄水总量的9.16%,占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总蓄水量的68.3%,是我国重要的淡水资源储备库,也是玉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生命线,对全省乃至国内的淡水资源储备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然而,随着抚仙湖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频繁,抚仙湖入湖污染负荷日益加剧,入湖污染量超过水环境承载力,加强抚仙湖保护管理迫在眉睫。
近年来,在玉溪市“两会”上,谈及抚仙湖保护问题时,有代表、委员提议应该向游客收取一定的环境资源费用。很多人认为,由于很少有门票等费用支出,抚仙湖吸引了大量游客,加之离省城昆明较近,大量游客节假日涌向抚仙湖游玩,其中大部分游客来自省城昆明。抚仙湖在带来人气的同时,也带来了汽车尾气和旅游垃圾,但留下来住宿和消费的游客却只占其中一部分,所以,面对抚仙湖巨大的环保压力,向游客收取一定的环境资源费用显得合理而必要。
收取资源保护费,是保护抚仙湖机制的一次新的探索和尝试。此前,抚仙湖保护的投入机制一直是社会污染、政府治理的模式。通过收费,让企业和游客一起来分担社会责任,提高群众、游客保护抚仙湖的责任意识,从“政府的抚仙湖”转变成“大家的抚仙湖”。
而且,通过收取资源保护费还可以促进抚仙湖流域产业结构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比如抚仙湖流域内利用抚仙湖资源进行生产的磷化工企业,按年度销售收入的0.5%征收资源保护费,这一政策可能会迫使企业异地搬迁,或者促进企业通过技改,实施节能减排。
同时,玉溪市几年间先后投入近16亿元用于保护治理抚仙湖,但这仍然远远不够。按照《抚仙湖流域水环境保护与水污染防治规划》和《抚仙湖-星云湖流域产业结构调整规划》近期、中期、远期目标,预计到2027年,玉溪市需投入资金近43亿元实施44项工程,控制污染入湖量;需投入资金57亿元对抚仙湖流域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共计投入100亿元,其中近期投资需30亿元,可减缓水质污染进度,远期投资100亿元,才能够实现**保持抚仙湖Ⅰ类水质的目标。从现在的玉溪市财政收支情况看,单靠财政投入保护抚仙湖已是捉襟见肘,难以负担,向社会筹资、融资势在必行。
玉溪市开征抚仙湖资源保护费,是经过反复研讨、反复论证,在充分考虑企业和社会承受能力的基础上,科学而慎重出台的。
在玉溪征收资源保护费的意见上交后,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相关部门先后几次到抚仙湖调研,并按程序召开座谈会和听证会,充分听取各方意见,整体方案*终通过了省政府批复,确定于今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
根据征收规定,抚仙湖资源保护费的收费标准为:对直接使用抚仙湖资源或抚仙湖旅游度假示范区内的生产企业,按其上年度销售收入的0.5%收取资源保护费;对抚仙湖旅游度假示范区内的宾馆、酒店、旅馆和个体餐饮经营户,按其营业额的2%收取资源保护费;对抚仙湖非机动船(包括铁皮船、水上自行车、脚踏船等,渔船除外)经营户,按其非机动船的核载能力,每座位每年收取80元资源保护费;对抚仙湖旅游度假示范区内的停车场经营户,按其收取停车费的机动车数量,每辆次收取5元资源保护费;对抚仙湖旅游度假示范区内经营景区景点的单位,按其售票接待游客的人数,每人次收取5元资源保护费。至于谁来收费,玉溪市抚管局相关人士解释,为降低征收成本,资源保护费的征收不再组建新的征收队伍,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征收:对于生产企业、宾馆、酒店等,委托税务部门收取;对于非机动船经营户、停车场经营户,委托属地镇政府或者景区管理单位等代征。
征收的费用如何使用呢?玉溪市抚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年收取的抚仙湖资源保护费主要用于三个方面:非工程措施的治理,主要是监督、执法、管理、垃圾清运、湖滩保洁等工作;抚仙湖保护工程项目的前期工作经费,融资平台建设和工程治理资金的补充;流域内的生态恢复、补偿。
“**是专款专用!”玉溪市抚管局负责人说,抚管局将结合征收工作实际,逐步细化完善《玉溪市抚仙湖资源保护费征收管理实施细则》,对征收范围、对象、征收方式、金额用途等作出详细规定,费用收取后采取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取的资源保
护费直接上交市级国库,全部用于抚仙湖保护治理上,收费项目、标准、依据和监督电话均按有关规定向社会公示,并接受审计等部门的监督。
实施完善措施谋求理解支持
开征初期,沿湖的企业和经营户对收费还是有一个认识和理解的过程。湖边一家知名酒店的管理者说,按照2%的收费标准,该酒店每年上交的资源保护费将超过10万元。对他们来说,这的确是增加了一笔不小的开支。其他一些湖边的餐馆、私人旅馆经营者也表示,收费或多或少都会增加他们的经营成本。对为数众多的私人餐馆、旅馆等来说,按其营业额的2%收取资源保护费,影响不会太大。
为了实施好抚仙湖征收资源保护费工作,玉溪市抚管局等相关部门在前期进行了大量宣传教育工作的基础上,从征收工作正式开始后,进一步扩大宣传教育面,利用各种机会和不同方式,千方百计向广大群众和外地游客宣传抚仙湖征收资源保护费的意义和作用,争取社会各界对抚仙湖收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同时,抚管局进一步加强了非工程措施的保护、管理力度,加大违禁行为的查处力度,要让大家看到,在抚仙湖征收资源保护费的同时,抚仙湖的保护力度也在不断加大,用抚仙湖良好的水质来证明收费对保护抚仙湖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数月来,通过大量细致的工作,抚仙湖征收资源保护费的工作得到顺利推进,收费的各种细节也在争议的相伴中不断完善和细化——抚仙湖沿岸生活的居民出入需要交费吗?到抚仙湖公干的车辆怎么交费?营运线路的车辆该咋办?抚仙湖资源保护费收取之初,这些问题还未能具体安排。“包交卡”细则的出台,让这些问题有了答案。针对抚仙湖沿岸不用于经营,本家本户生产生活的交通工具专门设计了“私卡”,只收取制卡成本费;针对市直、县直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还有沿湖景区内从事经营的宾馆、酒店、个体餐饮经营户等,则发放了“公务卡”。2010年须要缴抚仙湖资源保护费100元。在抚仙湖景区内营运的车队、公交车等,则发放了“营运卡”。2010年须要缴纳抚仙湖资源保护费150元。
由于抚仙湖景区与其他景区并不相同,它是一个开放景区,四通八达,而且没有专用的景区通道,有大量的入湖路口,不少特殊景点远离大景区,这些点难以封闭,形成了许多收费的难点。现在,在澄江、江川、华宁三县成立抚仙湖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实现由沿湖三县管委会对整个抚仙湖大景区的收费、管理、执法及在抚仙湖景区主要路口新建征收点或依托收费站在公路上进行收费的设想,已在考虑之中,待整个工作争取到上级的支持后,这些难点也会逐一被解决。
期望唤起全民环境保护意识
江川县江城镇明星村整村搬迁到远离湖岸的山坳里,退出沿湖2500亩土地,建起橘子园、八角园、樱花园、银杏园和杨梅园等生态林果园,开辟了新的旅游餐饮市场,全村80%劳力转向三产。当抚仙湖资源保护费开征后,这个村首先交足了当年的应缴费用。
值得欣慰的是,尽管起步艰难,但大多数商户、居民和游客对收费工作还是表示支持。“我支持适当收费,很难再找到这么美的湖了,一定要保护好抚仙湖。”一位常来抚仙湖的昆明游客这样说。一位沿湖酒店管理者则表示,企业会配合工作及时缴纳资源保护费,但期望有关部门管好用好这笔钱,加强抚仙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沿湖的商户和居民也都表示,抚仙湖水长清,才会有人来玩,他们也才有生意做,保护好抚仙湖是大家共同的愿望。
不断强化的保护意识,让抚仙湖的保护治理工作,逐渐从一项政府的工作,广泛地深入民间,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同心愿。
玉溪人清醒地认识到,保住抚仙湖I类水质,既是保住未来发展的优势战略资源,也是保住人类的良知,保住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云南有九大高原湖泊,玉溪“三湖”蓄水量占到全省的三分之二以上,这既是玉溪的优势战略资源,也是玉溪肩负*为沉重的历史责任。然而,抚仙湖污染量每时每刻都在增加,抚仙湖水质发生恶化的巨大危险始终存在。
虽然目前抚仙湖总体仍然保持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Ⅰ类标准,但近10年来,上层水体中有机营养物质含量逐年升高,浮游藻类数量增加了2.6倍,透明度减小了将近一半,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呈急剧上升态势,部分水体一些指标正在从Ⅰ类向Ⅱ类转变。
湖泊治理是一项艰难的工程,一般至少需要20至30年,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才能取得明显成效。在国外,日本对其琵琶湖的治理,费时25年,耗资185亿美元,水质才接近Ⅲ类标准;在国内,滇池水污染治理至今已累计投资达50亿元左右,十多年过去,滇池环境恶化状况才发生了逆转。
2002年到2009年,反映抚仙湖水质的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氮、叶绿素、藻类等指标均下降,水体透明度由4.47米变为5.43米,上升0.96米,这不能不说是湖泊治理史上的一个奇迹,凝聚了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全市上下的努力。然而,对于自净能力很弱的抚仙湖来说,自净一次需要169年!一旦污染,将无法挽救。
近日,玉溪市委书记孔祥庚带队对抚仙湖保护进行了深入广泛的调查研究,对近八年的治理保护工作进行了**总结反思,认识到必须采取根本性的保护措施,动员更大的力量,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恢复并保住抚仙湖I类水质。
玉溪正想尽千方百计,采取有效措施,完成好保护抚仙湖的历史使命。一方面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保护;另一方面,通过收取抚仙湖资源保护费、搭建投融资平台、地方财政出资、争取中央和省的支持等方式筹集资金,确保抚仙湖保护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同时,将注重更深入地唤醒培养沿湖群众和进入抚仙湖人群的环保意识,使群众自觉投身到治理保护行动中,成为治理保护的主体。
征收抚仙湖资源保护费,不仅可以强化政府部门的监管责任,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还可以拓宽融资渠道,筹措保护治理资金,探索建立抚仙湖生态补偿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抚仙湖保护治理投入不足的问题;逐步淘汰产能低、污染大、耗能高的落后生产企业,推进抚仙湖流域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征收抚仙湖资源保护费要加强监管,确保所收费用全部用于抚仙湖的保护和治理。要通过征收抚仙湖资源保护费,促进资源市场化配置,实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双赢,确保抚仙湖资源永续利用。
收费,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抚仙湖。通过收费进一步唤起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大家共同关注和参与抚仙湖保护工作,这是更加重要,更加意义深远的目的。
我们对抚仙湖长期保持Ⅰ类水质充满期待,也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