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江日报
“国家旅游局领导5月14日考察黄陂区旅游监管平台建设情况后,认为黄陂区的旅游监管平台是国内区县级的样板。”市治庸问责办6月29日组织召开的“旅游景区监管不力问题”承诺整改媒体见面会上,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的旅游监管平台将在明年上半年建成。
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建设旅游监管平台需具备一定的旅游规模和体量。黄陂区是武汉市旅游大区,全区有12家A级旅游景区,占全市37家A级景区的1/3。
据了解,全市旅游监管平台的建设,目前已开通视频监控中心的前端,正在逐步完善。该平台建成后,全市36家A级旅游景区(37家中1家已摘牌)的周边环境、道路、旅游大巴等信息都将汇总到这个平台,可实时监控各景区路口的人流和车流情况、游客数量,以及对游客的投诉处置等。现在,各景区已有100多个监控点,平台建成后监控点还将增加100多个。
黄陂区旅游监管平台是国内其他区县级的样板,更是我市其他区的样板。目前,蔡甸、东西湖、武昌等区正在抓紧规划及实施。
2015年黄陂区投入500万元,在全省率先建设智慧旅游投诉监管平台,实时监控各大景区的运营情况和游客流量等,随时在线接受游客的旅游投诉,并及时处理或转(交)办。2016年,黄陂区在各职能部门相继撤并的情况下,旅游局单独成立。同时将原旅游监察大队从3名编制人员增加到8人,还向社会聘请了10名旅游投诉咨询员。至此,黄陂旅游有了较强的监督平台和阵地。
黄陂区旅游局负责人表示,几天前,黄陂区成立6个旅游巡回审判法庭,专门审理辖区范围内的旅游纠纷案件。旅游巡回法庭依托原辖区内的人民法庭成立,将覆盖全区15个已开园的景区。今年,黄陂区又投入500万元完善智慧旅游投诉监管平台,建设景区承载量预警系统。今后还将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不定期召开专门会议,通报旅游市场监管的相关情况。
全市旅游投诉同比降一成
2家A级景区被警告 7家旅行社违规受处罚
在全市接待游客总数同比上升11%的情况下,旅游经营者有责投诉率下降10.71%。6月29日召开的“旅游景区监管不力”承诺整改媒体见面会上,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承诺整改以来,对全市37家A级旅游景区检查发现的80余个问题进行了通报,2家A级旅游景区(木兰清凉寨景区、硚口工业博物馆)被警告,摘掉1家A级景区(武汉伊利工业旅游景区)授牌,查处7家违法违规旅行社并分别给予了处罚。
据悉,从4月份开始,市旅游局对全市A级景区和旅行社进行了检查,涉及旅游景区服务质量问题7个,主要集中在景区环境卫生、周边秩序和员工服务意识等方面;涉及旅游集散、咨询、投诉不畅问题3个,集中反映在部分景区进入性较差、游客中心设施陈旧;涉及旅行社、导游违反旅游合同等违法违规问题2个,表现在未严格履行合同、服务档次与合同不符等。
对照发现的问题,市、区两级部门积极整改,加大检查力度,强化日常监管。目前,自纠办结率达到95%。
对少数旅行社及导游服务中的不按合同约定擅自缩短游览时间、遗漏旅游景点、减少旅游服务项目等不规范行为,市旅游局一方面采取约谈机制和通报机制,每季度发布全市旅游投诉执法工作情况通报。另一方面,定期召开旅游市场联合执法联席会议,联合公安、工商等部门开展执法,清理整顿旅行社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和责任险42家,查处违法违规旅行社7家,处理违法违规旅行社从业人员8人。
同时,市旅游局和各整改承诺单位大力强化旅游厕所、旅游咨询等公共服务功能建设。目前,全市**旅游厕所达到190座,今年还将建80座以上;全市建成旅游信息咨询中心6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