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合肥乐居网
“包公故里”是合肥市的一张文化名片,包公园则是*好的呈现之一。如今已是4A级国家景区的包公园正在争创5A,计划于今年完成相关规划和方案编制工作,2018年完成景区提升工作,力争2019年创建成功。
向世人展示包公人格魅力
包公园,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芜湖路72号,始建于北宋嘉祐七年(1063年),为纪念北宋有名清官包拯而修建的园林。整个包公园被环城南路、马鞍山路、芜湖路、徽州大道合围,占地34.5公顷,水域面积15公顷,主要由包公祠、包公墓、清风阁、浮庄等景点组成。包公园从“历史包公—文物包公—文化包公”等视角,向世人展示包公爱民如子、清正廉洁、执法不阿、不畏权贵、铁面无私的人格魅力。
为进一步推动包公文化的传播,更好地展示包公家乡的形象,自2006年起,包公园连续九年于国庆节期间举办合肥包公文化节。
清风阁声像馆运用先进科技
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包公园里长年游客络绎不绝。尤其在夜间,靠近芜湖路上的清风阁更是成为一大亮点。清风阁,占地2.2公顷,其中主体建筑是一高42米,明五暗四共九层仿宋风格的塔式阁楼,从阁顶可俯瞰合肥城市风光及整个包公园的秀丽景色。
早在2014年10月,清风阁闭馆升级改造,2015年7月,改造完成。改造后的清风阁一改过去的沉闷,不仅增加了更多和包公有关的展示内容,而且由于大量采用了声光电和体感设备,展区也变得更加互动和好玩起来。
清风阁定位于“文化包公”,以高水准的壁画铺陈和雕刻等艺术表现形式突出戏曲包公的主题。声像馆采用先进的科技和工艺手段,**生动地诠释包公文化和包公传奇故事。
荣获“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称号
包公园,1981年被公布为**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获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0年被中央纪委命名为首批国内廉政教育基地。
2017年,包公园荣获“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称号。2017年4月,合肥市包公园被**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批准为新设的6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之一,成为继刘铭传故居后,合肥市**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如今,包公园成为两岸交流的新窗口,两地亲情的新桥梁,促进两岸交流合作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发展。
力争2019年创成国家5A级景区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包河区一直积极推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计划于今年完成包公园创5A的相关规划和方案编制工作,2018年完成景区提升工作,力争2019年创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与此同时,包河还将完善景区的旅游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景区文化层次和环境品质,尤其是在夜景的打造上。
据悉,包公园将从近景、中景、远景三个层面,兼顾滨水岸线及园路、院内建筑构筑物、外部城市高层建筑物多个层次,以不同的照明方式,构筑一幅烘托生态基底、映射徽园文化、彰显健康生活的水墨夜景图。
值得期待的是,包公园还将打造一条以“包公故语、玉带星河、喷泉灯光秀、浮光掠影、荷花映月”五个系列主题灯光夜游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