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展览网>资讯中心>行业动态>过剩产能自产自销 钢企意欲转战下游
过剩产能自产自销 钢企意欲转战下游
时间: 2010/7/31 12:07:19        来源:         浏览量: 259536        字体选择:     

  过剩产能自产自销 钢企意欲转战下游

  到下游去!在老本行挣不到钱的钢铁龙头们*近一窝蜂地向下游挺进。6月27日上午,首钢京西重工房山基地减震器工厂落成,开始进行设备安装。到2011年3月,这个工厂将向吉利、北汽福田等国内汽车厂商供应减震器。

  向汽车行业延伸的,首钢并不是**家。早在2005年,宝钢就对汽车零部件产业做了发展规划,在宝钢的战略规划中,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是其钢铁主业之外“适度相关多元产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完成改制不久的南昌钢铁,在方大集团接手后,也将发展目标定为——建成国内汽车零部件用钢精品生产基地,建成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建成世界*大的弹簧扁钢生产基地。

  究竟是什么吸引了众多钢铁行业的纷纷“下行”。咨询公司AlixPartners的一份报告给出了答案。报告显示,金融危机肆虐的2009年,中国的汽车市场强劲增长,使得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产品始终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零部件企业的利润率普遍保持在8-10%以上,两倍于全球平均水平。

  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数据,2009年中国钢铁行业的销售利润率只有2.43%,不及**工业销售利润率平均水平5.47%的一半。今年的情况仍未见显著好转,1-4月份,国内77户大中型钢铁企业的销售利润率为3.6%,仍然落后于同期的**工业销售利润平均水平。

  但是,汽车零部件市场并非是只有国内钢企才看到的“香饽饽”,新日铁旗下的一家贸易公司日铁商事株式会社正在为进入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做积极的准备,其在上海的15亿日元的投资正是瞄准汽车零部件加工;欧洲钢铁巨头蒂森克虏伯已在国内拥有6家汽车零部件企业;韩国浦项也加大了在中国汽车用钢市场产业链的渗透力度,在中国共经营着16家汽车板加工中心。这意味着,国内钢企的触角刚���伸出去就将面临与国际大鳄的鏖战。

  问题的关键在于,国内钢企准备好了么?业内人士称,汽车用钢市场,除宝钢外,国内很多钢铁企业都缺乏技术积累。在发达国家,一辆新车的开发,70%的知识产权属于汽车零部件企业,而我国绝大多数零部件企业不具备产品开发能力,这意味着,对于缺乏技术积累的“钢铁大佬”来说,在竞争伊始就面临着致命的短板。

  “什么产品赚钱就生产什么,大钢厂的思路多年来不是一直如此么!”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多年前,板材挣钱,国内大型钢厂就开始一窝蜂的追求“板带比”,在他看来,如今削尖脑袋挤入汽车行业,无疑是复制几年前的板带扩张热潮罢了。

  当然,钢企向下游延伸还打着别的算盘,河北钢铁托管河北宣工股权就是*好的例子。河北钢铁人士曾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宣工的工程机械需要用到大量钢材,今后河北钢铁的工业用钢可以直供宣工,这对河北钢铁来说算是产业链延伸。

  在这样“自产自销”的逻辑下,国内的产能过剩行业业者纷纷采取了相同的思路解决过度竞争问题。金风科技(002202)、天威保变(600550)、华仪电气(600290)、湘电风能等多家新能源设备制造商纷纷采取自建风电场的方式带动整机销售,且完全无视于**多数地区风电场的大幅度“弃风”。

  如果生产出来的产品没销路,就要靠自建需求解决,如此产业链延伸究竟到哪里才是头呢?未来我们会不会看到水泥厂自己盖房子、修路,面粉厂自己开餐厅、烤面包,造纸厂跨足出版业自己出报了呢?面对过剩的产能,怎样实现产业升级的确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 版权声明:
  • 按照互联网惯例,本站转载作品均已注明出处,其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 如因本站失误未注明出处,请来电告知;本站确认后将立即修正。联系电话:0756-2183620
  • 若转载本站作品中含有“易展展览网”“易展网编”等等有“易展”字样的,均为本站原创作品,请转载时标明转载于本站。
热门资讯
相关展馆
相关展区
他们是这样成功的!
自由就是美
历经一个多月的精心打造,自由美网站http://www.fr...
关于易展   | 联系我们   | 企业文化   | 服务条款   | 网络推广服务   | 网站介绍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珠海市金信桥营业执照副本 搜索营销*有价值奖 互联网**
备案号:粤ICP备11010883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06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