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鄭先生無償捐贈1500株櫻花樹給三圣花鄉,沒想到7年后只剩下316株(成都商報曾報道)。昨日,成都商報記者調查發現,針對市民捐樹行為,三圣花鄉景區并沒有一套成熟的捐贈管理辦法,目前受捐多少樹木、平常有無專人看管、有無登記造冊管理等,都是一筆“糊涂賬”。因無專人負責,追責也成空談。針對制度缺陷,景區表示今后將建臺賬管理。
無人管理 找不到直接責任人
“聽說1500棵櫻花樹只剩下300多株,我也感到很難受。”昨日,三圣花鄉景區管理局常務副局長冉衛告訴成都商報記者,2007年捐贈櫻花樹時,他曾去過現場。當時他在三圣街辦,2012年景區成立管理局后才調過來。
誰該為這批損毀的櫻花樹負責?冉衛說,整個景區是開放式管理,目前雖然有一支10人的綠化隊,專門負責所有綠化的養護工作,但整個景區有10多平方公里,要專門看管捐贈的樹木并不現實,不會細致到派專人負責某一批樹,更不會量身定制一套管護方案。而且,景區的管理人員也換了好幾撥,有的退休,有的調走。因為這批櫻花樹沒有一個直接責任人,要找出該由誰來負責,也是一個難題。
他承認管理上有不細致和松懈的地方,包括沒有安排專人管理、前人走了也沒有做專門移交等問題,導致手里掌握的情況不多,乃至捐贈人舉報后他們才知道出現問題。
捐贈制度缺陷 今后將建臺賬管理
冉衛說,前幾年還有其他單位或個人向景區捐贈樹木,目前成規模的有勞模林、母親林等,種的一般都是普通樹木。至于受捐多少樹木、平常有無專人看管、有無登記造冊管理等,冉衛表示對捐贈樹木并沒有明確統計,“我們沒有針對樹木捐贈制定專門管理辦法。”
冉衛承認,這是一個制度缺陷,導致管理上出現盲區。“今后我們會對捐贈行為更嚴格一些。”冉衛說,未來進一步完善制度,會對景區所有綠化建立一本臺賬,特別是對捐贈樹木制定一個嚴格規定,明確**責任人、確定巡查機制、和捐贈人建立定期報告制度等,“再也不能讓熱心市民寒心。”
成都商報記者查閱了國務院關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實施辦法和《四川省綠化條例》等,也沒有發現有專門針對樹木捐贈的相應條款。市林業和園林局綠委辦負責人陳力平也說,這也是他們遇到的一個新問題,未來會將工作完善,加強管理。
當教材反思 工作做好才接受捐贈
錦江區城管局園林綠化管理科負責人李瑛告訴成都商報記者,他們要負責管理全區190萬平方米的區管綠化,三圣花鄉雖也屬于此范疇,但因對方有景區管理局和屬地政府,他們不好主動再去管。李瑛說,這件事出了后,也給了他們一些啟發,今后會把三圣花鄉內所有綠化全部納入巡查范圍,一旦發現問題會立即抄告整改,和景區一道進行多渠道管理。“我們會把這件事當作一個教材來反思。”李瑛說,她曾就捐贈樹木的問題,專門咨詢律師,今后他們會要求受捐單位本著對捐贈人負責的態度,必須做好前期準備工作,比如明確受捐人、監督人的責任和權利,在做好準備工作前,“至少不要輕易接受捐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