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武威全力恢復古長城原貌 將成古浪境內新景區

      
                                                  2014年04月22日 11:05 來源:蘭州晚報 
 
 

       武威境內的漢、明長城歷史文化價值和旅游開發價值都很大,但長期以來在長城保護方面缺乏資金投入。去年,武威市古浪縣將長城加固維護列入甘肅省華夏文明傳承**區大遺址保護項目,爭取國家投資1940萬元,對古浪縣境內泗水鎮9.3公里的古長城進行搶先加固。預計到2015年,這段古長城將舊貌換新顏,成為武威市境內重要的新生旅游景區。

  一直以來,甘肅被譽為“長城大省”,境內有明長城1700多公里,居國內**;戰國、秦、漢長城2000多公里,居國內**。在武威境內沿沙漠邊沿而筑的漢長城,東與古浪縣境內圓墩子灘漢長城相接,計100余公里。其中,長城鄉月城墩一段,保存良好,殘高6米,基寬2.5米,有烽燧20余座,現仍可見。在古浪縣境內,漢、明長城就達188公里。

  據專家介紹,長期以來,由于古長城缺乏保護,病害多發。存在的病害主要表現為:裂隙發育、片狀剝蝕、沖溝、生物破壞等。不久前,記者在古浪縣采訪時看到,圓墩烽火臺內部已被掏空還曾發生過大規模坍塌。

  “現在好了,政府把古長城保護宣傳制作成公益廣告進行連續播放,并利用博物館日、世界文化遺產日、春節、大型廟會等節會進行宣傳,請專家進行講座,有時也到學校、村落散發古長城保護的有關法規宣傳材料。目前,進行維護的古長城在5至20米開外就被鐵絲柵欄隔開,沿途還有104個保護標識牌,這樣一來,越來越多的村民都愿意加入‘長城衛士’活動,利用行動‘保護好家鄉的寶貝’!”古浪縣文體局有關負責人講。

  在古長城維修現場記者看到,工作人員正在忙碌著,有的人把竹簽打入墻體,有的人把混合好的材料往墻體里灌注。據介紹,這次長城加固維修不再用泥土摻白灰的老法子,而是采用料漿石新工藝恢復古長城,在外觀上體現修舊如舊,給人以視覺滄桑之美。修復后的古長城基本可以與古遺址融為一體。目前,古浪縣已完成2.62公里的加固修復工作,預計至2015年將完成全部施工任務。

  ■相關新聞

  瓜州漢長城遺址搶險加固保護工程啟動

  蘭州晚報訊(通訊員李雪高波記者劉學智)記者從酒泉市瓜州縣有關部門獲悉,瓜州縣漢長城及沿線城障、烽火臺遺址搶險加固保護工程在瓜州漢長城南沙窩6段長城3號烽火臺處正式啟動。

  瓜州縣境內的漢長城是我國現存的少數幾段保存較好的漢塞之一。東西橫貫瓜州縣全境,現分為13個區段,長260多公里,沿線分布烽燧70座,與敦煌、玉門漢長城連為一體。沿線烽燧、城障配置完備,對研究漢代邊防制度具有重要價值。通過此次的保護、加固、維修,這些在瓜州縣境內沉睡了1800多年而面臨倒塌消失的漢代**防御體系將得到有效的保護。(記者雒煥素文/圖)

產品搜索
聯系方式
產品目錄
Copyright@ 2003-2025  深圳市新領域標識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10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