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09-20 11:04 來源:閩東日報
(閩東日報記者 陳** 劉巖生 通訊員 李步登) 背倚太姥山峰,從新建的觀海棧道上極目遠眺,山體巍峨、海天一色,好一派海上仙都的愜意境界。9月15日,一位來自浙南的繆姓旅客在棧道上告訴記者,這是他**次來到太姥山。比起三年前他**次來時所見到的,如今的太姥山更美更靚,尤其是人文景觀更多了。
總投資400多萬元興建、長近千米的太姥山懸空觀海棧道,是近兩年來太姥山景區內新投用的人文觀景設施之一。該棧道不僅可以讓游客近距離觀賞花崗巖的晶洞、節理發育、流水侵蝕等地質景觀,同時還凸顯出太姥山的一覽山海景觀屬性,成為我國為數不多的此類**景觀。它不僅豐富和延伸了游覽線路,還分流了游客,擴大了景區容量。
“以申報世界地質公園和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為契機,緊緊圍繞建設濱海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的發展目標,增內涵、拓外延、聯山海,著力拓展‘大太姥’格局,讓我們走出了旅游產業化發展的新路子,有效提升了區域內的景觀品位和人文內涵。”太姥山景區管委會主任王少巖這樣告訴記者。
近年來,福鼎市立足太姥山核心景區,投入兩億多元建設秦太、蔣太、天馬等區間旅游公路和一批景區服務配套設施,完成了太姥山游人中心、地質博物館、生態停車場、木棧道工程、懸空觀海棧道、景區電子門禁管理系統、視頻監控系統、地質遺跡旅游標識系統、**公廁、景區綠化花化等重點項目。其中,投資8000萬元改造太姥山博物館,開發科普功能,利用現代光聲電技術,用4D影院、幻影成像、電子翻書、電玩互動等方式解讀太姥山地質地貌形成機理,讓游客在觀山的同時,學習到地質科普知識。
為了豐富太姥山旅游內涵,太姥山景區緊緊把握太姥山作為“中國海邊*美的山”這一定位,保護核心資源,重組游覽線路,做大濱海旅游文章。相關部門組織開展了晴川灣、敏灶灣海上旅游資源和下山溪峽谷溪瀑景觀資源調查,做好全市旅游目的地體系建設規劃和晴川灣、敏灶灣海濱旅游度假區總體規劃編制的前期準備工作;牛郎崗海濱景區加快景區標準化建設,游覽和服務配套設施明顯改善;小白鷺海濱景區加大投入,開發游客互動性、體驗性旅游產品,積極探索海上休閑漁業項目;九鯉溪景區加強產品更新和市場促銷,致力打造中國養生運動**溪。
從“觀山”到“讀山”;從“上山”到“下海”,太姥山景區不斷充實完善軟硬件設施條件,破繭成蝶,華麗轉身,逐步**著福鼎旅游從單一的觀光游向觀光休閑并重的深刻轉變。據統計,2011年,福鼎市共接待境內外游客234.7萬人次,比增19.7%,實現旅游收入10.8億元,比增22%,其中太姥山風景區接待境內外游客74.97萬人次,比增20.2%。今年上半年,福鼎境內和太姥山景區克服雨季超長、降雨量多等不利因素,游客量仍呈穩中有升的喜人態勢。
責任編輯:陳延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