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一篇《桃花源記》,讓多少人為尋覓桃花源付出,又讓多少地方冠上桃花源,吸引世人的目光。
秦晉遺蹤——世外桃源
站在洞外,但見幽洞通天,使人頓生“仿佛若有光”之感。溪自洞出,桃林夾岸,落英繽紛。洞中古代酉陽州牧所題摩崖石刻“太古藏書”四字遒勁有力。穿過幽深的桃源洞,眼前豁然開朗,別有天地。洞內土地平曠、阡陌縱橫、良田美池、村落點布。四周為溶斗,多為懸崖峭壁,似與外世隔絕,有松峰聳翠、石室藏書、飛泉灑玉、玉盤仙跡、烏龍護簡、龜鶴遐齡、桃澗流紅、機織煙霞等桃源八景。
早在明代,大酉洞桃花源已具規模,且為酉陽州內之勝景。有詩云:“洞前流水渺漫漫,洞里桃花漸漸殘。曼倩不來漁父去,道人閑依石欄桿。”
桃花源的母親——伏羲洞
桃花源的水源自伏羲洞的地下水。伏羲洞位于桃花源風景區內,金銀山腳下。*高空間79米,*寬處50米,平均寬度30米,據中國洞穴專家稱,為他們所見的面積*大、景觀*美的洞穴;洞內有暗河,為桃花溪的源頭;洞內石鐘乳叢生,怪石林立,形態各異。
世外桃源守護者——金銀山
位于酉陽縣桃花源鎮桃花源社區,為古桃花源景區西面屏障。森林公園的山體以“奇、秀、險、俊、雄、美”而知名,植被以“豐富多樣、原始**”而見長,水體“清澈見底、甘甜醇美”,洞穴“雄奇、神秘、驚嘆”到處是青山綠水、英英綠草、茫茫林海,鳥語花香,可謂一個巨大的天然物種寶庫。
武陵之魂——龍潭古鎮
龍潭古鎮位于渝東南武陵山區腹地,面積1.5平方公里,龍潭因伏龍山下兩個狀如“龍眼”的汆水洞常積水成潭, 古鎮自“龍眼”之間穿過,形如“龍鼻”,因而得名。自宋及清600余年的“蠻不出洞,漢不入境”土司統治政策,造就了龍潭這一千年古鎮獨有的建筑藝術和神奇的民族文化。
古鎮順湄舒河而建,規模龐大,保存完好。現存3公里的石板街被磨蹭得光可鑒人、青幽如玉,古老的海生物化石時隱時現。50多座土家吊腳樓翹角飛檐,形態美觀。街上店鋪林立,巷道相互連通。封火墻壁壘森嚴,氣勢恢弘。四合院古樸幽靜,頗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