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浮山是中國道教十大名山之一,位于惠州博羅縣長寧鎮境內,地處嶺南“旅游休閑走廊”的中心地段。羅浮山猶如世外仙境一般坐落在凡間。
雨后爬山,總有一種蕩滌之后的純凈和清新之感。去羅浮,就是在大雨過后,寂靜無人的羅浮,初升的太陽照在山上,透過樹林撒落斑駁的靜影,行走在林間小道上,山林因我們的到來有了生機。尤其還意外地邂逅種子教堂,羅浮山的人杰地靈越發凸顯出來。
地理解讀:
羅浮山景區附近擁有道觀、廟宇和佛寺等多種宗教活動場所,羅浮山深處有座不為人知的混凝土教堂名叫種子教堂。建筑參考植物種子的卷曲形狀,墻體由竹制模具澆筑混凝土形成。東南墻的開窗吸納清晨柔和的陽光,西墻上的透光十字架則將午后的日光引入室內。有別于傳統的教堂,這所教堂不僅為基督教團體提供敬拜場地,建筑物本身亦是一個多功能空間,讓當地村民在此休憩及聯誼。
沖虛道觀:依稀聞到1600年前的丹香
從深圳出發,1個多小時的車程,雨后的羅浮,便在白云裊裊中若隱若現地等候著了。羅浮山與南海境內的西樵山并稱為姐妹山,因此又被稱為東樵山。它的*高峰海拔大約1296米,故有“嶺南**峰”之說。
羅浮山的進山之路修得特別好,山腳下有一小鎮,南方常見風格。車進山門,進入眼簾的便是山谷下一池怒放的蓮花,荷葉碧翠綽綽,湖畔樹影婆娑,湖心中央孤立著一座小橋,與樹影、蓮花在湖水鏡面上交相疊映,更顯安靜祥和。
沖虛道觀是我們此行的重點踏訪地,只因祖師爺葛洪的名頭實在響亮。葛洪為東晉有名的藥學家與道家祖師,1600年前,他攜夫人在此煉丹修道,沖虛道觀中的葛仙祠內供奉葛洪及其夫人鮑姑的坐像。由于登臨得早,沖虛道觀中的人還不多,我們可以慢悠悠地參觀。整個沖虛道觀古樸而精致,歷代都有修繕,我們現在看到的沖虛古觀是清朝同治年間重新修建的,所以保持良好,尤其是壁畫,絢爛色彩中有素雅筆調。葛仙祠后有葛洪建造的丹灶,刻有“稚川丹灶”四字。灶基座是由八角形壇體邊長0.8米的花崗石砌成,有8個立位,分別雕有八卦符號及瑞鶴、麒麟等靈禽異獸的各式圖案。丹灶之上有一個三足鼎,叫“未濟爐”,是罐形的爐體,像一個葫蘆藥瓢似的,中間有一個可轉動的柄,蓋子是荷葉形的,看起來十分別致。傳說葛洪當年就用此爐煉出七七四十九天的九轉金丹,服后羽化成仙。庭院左側有株700多年的九里香,如今依然枝繁葉茂。
道觀旁有洗藥池,相傳是葛洪和妻子鮑姑當年洗制***的地方,八角形池,池水幽綠,其中還飄著幾朵蓮花,古色蒼蒼的味道。葛洪在煉丹之余還創造了用青蒿**瘧疾的方法,如今有一塊寫著“青蒿治瘧之源”的石碑紀念此事。
出了沖虛觀,我們繼續往山上走,由于是雨后,越往上走,山間的霧氣越濃,腿腳開始感覺酸麻,好在山林間清新的空氣不錯,還有遍地的野花也吸引著我們,摘花弄草的逐漸消去了困頓的感覺。爬到一半到達伏虎巖的時候,霧氣越來越大,經風一陣一陣地吹,霧氣不斷地從身邊流過。有點想放棄,碰到一個掃地的老人家,他鼓勵我們,再往上300米,就登頂了,大家一下來了勁,一口氣不停直接沖頂去了。越靠近山頂,霧氣越是濃厚,風速也更大了,放慢了速度摸索前進中,曲曲折折地終于到了幾大塊巖石的地方。問問幾位游人,原來是*高峰“飛云頂”了。這里有塊巖石非常突兀,高高懸掛在山崖邊,坐在上面,云霧蒸騰,從身邊掠過,氣溫驟降,望向四周,不見山野,到處是片白茫茫。
下山的時候拐進另一條小道,霧氣沒那么重,摩崖石刻隨處可見。山路非常干凈,時有幾個閑散山里居住的老頭、老太在聊天,累了就坐在蒼蒼的古樹下微笑閑聊。
種子教堂:一座低調的教堂
在羅浮山的秀美山巒與湖光之中,還有一個少為人知的美麗建筑,種子教堂。從廣惠高速的羅浮山出口下來,然后順著去羅浮山的大道一路直行,到景田百歲山的廠房后繼續往下行駛,下一個路口直接上山后,開到盡頭就可看到種子教堂了。種子教堂建在山頂,山腳下就可以看見教堂的一角,沒有很顯眼的教堂標志,從山腳的角度仰視,就是一座設計獨特的建筑。停好車后,沿著一條干凈的棧道往上坡走,一路摘花弄草,大概爬了10分鐘后,就到達教堂處。外面立有一個石碑,上面寫著“明媚天下一粒種,青蔥地上眾朝東。長攬日月神氣旺,永唱愛曲穹蒼中。”點明了種子教堂的含義。
教堂很干凈,應該是有專門的團隊打理,并且對外開放。查了一下資料,發現種子教堂是香港設計團隊的作品,設計的概念由一顆種子開始,象征著生命的開端及大自然的奧妙。沒有歐洲傳統教堂的空間與形式,只是通過對場所的運用,對建筑幾何形體的應用,宗教“十”字符號的抽象引用和在西面的墻面上,低調地宣布,這是一座教堂。
種子教堂的外立面設計比較粗獷自然,也沒有多余的元素,不加修飾,外形上是一個類似植物種子的卷曲形狀,墻體由竹制模具澆筑混凝土形成。竹模板外立面一縷縷的紋理使得這座混凝土建筑顯得比較柔和,與四周的綠蔭蔥蘢的山野也比較融合。*妙的設計是墻面有十字架開洞采光設計,有點類似日本的光之教堂,但是開的十字架洞比光之教堂要大要高。種子教堂面積不大,大約280平方米,可容納60人左右。我們從北面的入口步入教堂內,屋面結構成階梯式,由北向南逐步增高,令內部空間由單層的入口處演變成12米高的莊嚴敬拜空間。內部墻體也是曲線設計,有3個大小不一的出入口。建筑東南的墻壁上的立面開窗迎接著清晨柔和的陽光。教堂內部樸實無華,尤其是里面還放著農民自做的桌椅,以*平易近人的面貌示人。
教堂四周都鑲嵌著壁燈,打開全部燈光的時候,教堂里明亮異常,如果關掉部分壁燈只留正面燈源,十字洞透進來的光就越發明顯,下午的陽光通過鏤空的十字縫隙透進教堂內部時,光線顯得柔和融通,帶著一點西方宗教的神秘感,使靜坐在里面的人感到西方神學的空靈之感,這時候更能體會出這座建筑物的獨到之處。這里對自然要素“光”的表現,是這座建筑物的一個突出特色,如同設計者對自然進行抽象化的一項作業,宗教“十”字符號的抽象引用和在此基礎上的自然光形成其獨特的建筑形式,反映了宗教建筑的另一種靜寂的平和。
北面的墻體明顯比東面與西面要厚,里面有衛生間和后勤用房。室外有一樓梯通向梯級式花園,順著梯級式花園舉步而上,可到達觀景平臺,遠眺羅浮山景色,放眼所望,均是羅浮山上各種綠色植被,遠遠的還能看見東江一隅,水面有點渾,基本也是波瀾不驚的樣子。聽山腳下的保安說,平時這里除了提供敬拜,還是局面的休閑分享場所,休閑處估計就是屋頂的這個花園。
Tips:
自駕:從深圳市出發-梅觀高速公路-莞深高速公路-常虎高速公路-S255-廣惠高速公路-羅浮山出口下,沿著大道開。
美食:羅浮山景區大門旁有不少賣土特產的,有不少人一箱箱的買羅浮山豆腐花回去,還有一些板鴨,也有不少人幫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