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建設實際上是一個為創造產品或服務提升價值的過程,在這一進程中,*為關鍵的是品牌的自身的核心價值體系是什么?簡單的說就是自身看重的那部分,正好是滿足了目標消費群*為重要的價值,形成雙向的互動和呼應,進而在消費群心目中構成了牢不可破、信賴喜愛和無法替代的關系。簡單的品牌觀點也容易在企業內部傳播。現代企業規模變得越來越大,可能會有幾萬人,跨越幾十個國家,這時一致有效的內部傳播就會變得越來越困難,而簡單的信仰和觀點能讓企業做到這一點。
至今,仍記得一位中型白酒企業市場部經理講述其品牌觀點的情景。
他大約花費了半個小時的時間,但還有些東西讓人摸不到頭腦,比如,其希望將品牌和黃金的“閃光性”建立關聯。在國內品牌打造中,這種現象屢見不鮮,如果不把“故事”復雜到一定程度,似乎不能體現品牌經理們的專業水準。
不過,郎濤(Landor)全球CEO查理·文蘭馳(Charlie Wrench)告訴《**財經日報》,“只有基于簡單觀點的品牌才能成功。”
為什么需要簡單
現在,即使是郎濤大中華區、東南亞區董事總經理葉慶龍這樣的品牌塑造專業人士,也常常被各種復雜理論搞得迷惑不解,“很多書都很復雜,不知道帶到公司去用”, 葉慶龍的體會是:“做品牌其實不需要那么復雜的,只要你一兩個方面做得好就會成功。”
“你需要讓品牌觀點能非常快速地被消費者理解。”朗濤紐約辦公室董事、總經理艾倫·亞當森(Allen.Adamson)也這樣認為,品牌經理需要在從12樓坐電梯到18樓的時間內表達清楚自己的觀點,如果不能做到這一點,所做的一切很可能將只是失敗的開始。
品牌打造需要簡單的原因似乎不難理解。
現在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滾滾而來的各類信息,大大超過了人們的處理能力和有效應用的需要,如果某個品牌想要消費者理解并認同自己的品牌觀點,需要的不只是醒目,還要簡潔,不要指望消費者有耐心聽完你喋喋不休的嘮叨。而且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到現在的20多年時間中,中國消費者頭腦中的“品牌文件”已經夠多了,在十多年前,單憑一個簡單的央視廣告,則可能獲得極大的認可,但現在的每一個品牌都要面對上千個品牌的競爭。
簡單的品牌觀點也容易在企業內部傳播。現代企業規模變得越來越大,可能會有幾萬人,跨越幾十個國家,這時一致有效的內部傳播就會變得越來越困難,而簡單的信仰和觀點能讓企業做到這一點。
品牌觀點在企業內部獲得良好的傳播,不僅能讓企業變得更加有凝聚力,更重要的是這會對品牌塑造產生很大促進作用。在過去的十多年,品牌塑造不再是市場部或者廣告部的事情,而已經成為全公司的事情,每個部門的人都要知道公司作出的承諾與其他品牌的不同。比如你的品牌觀點中包含著對**的特別推崇,公司技術人員就必須知道這一點,并為之努力。
同時,現代品牌傳播的渠道更加復雜,擁有電視、雜志、手機、網絡等各種形式,簡單也能讓品牌傳播的各種形式更容易做到一致。
怎樣做到簡單
建立簡單有效品牌觀點的過程也并不復雜,*核心的工作是尋找品牌差異性和與消費者的相關性。
在決定尋找簡單有效的品牌觀點之前,艾倫·亞當森建議品牌經理們“*好不要陷入無休止的調研之中”,“要拋開他們理性分析之后所說的話,找出他們在情感層面上所感受到的東西”,在艾倫·亞當森的經驗中,消費者在接受調研時往往不會說出*真實的感受;品牌經理們也要走出辦公室,到消費者家中或離他們更近的地方去坐坐。
在尋找差異性觀點的時候,根據朗濤的經驗,“對等點、不同點”會是個不錯的方法。“當你在為品牌尋找不同定位時,首先你必須要成功制衡競爭對手意圖表達的不同點,確保他們不是消費者不選擇你的理由;檢查你的不同點,確保他們不是競爭對手無法對等提出的,這樣消費者就有理由選擇你的品牌。”艾倫·亞當森告訴《**財經日報》。
米勒淡啤酒的品牌觀點是一個不錯的例子。當米勒*初推出時,以味道作為與百威啤酒的對等點,讓消費者心目中建立起與百威啤酒同等的接受程度,但米勒還宣稱的不同點是它比百威有更少的添加劑,超越了百威。
品牌經理需要注意,必須要把品牌觀點的差異性建立在超越產品特性以及利益基礎上的,如果品牌觀點建立在某些獨有功能基礎上,具有類似研發能力的競爭對手很容易超越你,尤其是處在快速變化行業的品牌,品牌觀點就更不能基于理性層面或者短暫的差異性。
當然,品牌經理們在尋找差異性的時候,無論多么標新立異,也不能與消費者無關。事實上,很多產品在開發之際都忘記了相關性的評估,比如賽格威推出的踏板車、亨氏推出的藍色的薯條以及百事可樂1993年推出的“水晶百事可樂”,它們的想法確實很精彩也很獨特,但對消費者沒有意義。
打造簡單品牌*后一點是,讓你的商業戰略與品牌觀點相適應。如果無法實現品牌觀點背后的承諾,建立怎樣的觀點都是沒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