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景區建設的“園林觀”
來源: 達沃斯**旅游規劃設計院 2011-11-10 |
中國園林文化歷史悠久,是世界三大園林發源地(中國、西亞和希臘)之一,在園林規劃設計方面積累了深厚的文化內涵以及豐富的造景經驗。“雖由人做,宛自天開”是中國園林的*大特色,它是一種順應自然的“風景式園林”。其模仿自然、重現自然的造園手法為旅游規劃者和現代旅游景區建設所推崇。然而,現代旅游景區建設中普遍存在對古典園林造園手法的機械模仿現象,不加分析、生搬硬套的造園必然帶來諸多問題。 古典園林作為古代帝皇、貴族與文人墨客私邸的附屬建筑,其私有化決定其旨在為園主服務。顯然已不能適應現代廣大旅游者的要求。現代景觀設計者在現代景區規劃和建設中,要順應時代的進步和訴求,摒棄傳統造園與現代造園相悖的要素,綜合旅游心理、欣賞美學和園林建筑,*真實地模仿自然,*大限度地發揮生態效應,*大尺度地滿足大眾旅游者的需求。由此,提出現代旅游景區建設的“園林觀”如下: 審美宜轉變 園林審美觀應順應時代發展的訴求,從滿足小眾轉變為滿足大眾。 從中國古典園林的發展史可知,古代園林主要是帝王、達官顯貴、文人雅士為了愉悅自己而營建的,為私人服務是它的一個顯著特征。尤其是私家園林,由于多建于城市,天然造園環境受限制,并受園主經濟物質條件影響,造就了江南園林的藝術造詣和技巧,將自然風光、文學藝術、古典建筑**地融合在一起;但是,它們的設計和建造是從供少數人的滿足為出發點的,因此,現存的中國古典園林的設計比例和尺度都局限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我們不能機械地照搬。 如今是大眾旅游時代,設計者要滿足成千上萬游客的需要。公共園林需要大面積的水面、大片的樹林,給游人的是大自然的景色。功能上滿足游人的休息和簡單的文化活動,使人得到柔和、平靜、淡雅、舒適的美感。園林的使用價值已從滿足小眾轉變為面向旅游大眾市場。 人造須有度 目前很多風景名勝區及公園的規劃設計,往往只求多建些建筑物,濫建亭臺樓閣,忽略了*初建造寫意山水園林是為了個人享用,它是住宅大院的一部分,是建筑的附屬這一歷史事實。在古典園林中,建筑物比重通常是過大的(頤和園、避暑山莊這兩座帝王園林的建筑面積分別為30%和20%;清代私園恭王府花園建筑面積占24%;蘇州的中小型私園建筑密度可達30%以上)。因此,現代景觀設計者一定要將自然景區建設與造園區分開。雖然,它們的共同點在于都強調自然,但是,由于擔負著不同的歷史使命,其基本功能是存在本質差異的。兩者的區別在于:前者是以自然山水為主,人文景觀為輔;后者則以人文景觀為主,人造山水為輔。前者是源,后者是流。我們只有了解它們之間的異同,才不會用過度的人造手法去進行風景名勝的建設。 意境求共鳴 園林的意境不可過于個人化。意境是中國古典園林在美學上的取勝之處。它是通過園林的形象所反映的情意使游賞者觸景生情產生情景交融的一種藝術境界,是內在的含蓄與外在表現之間的橋梁。園林作為一項藝術作品,在其中融入了創作者個人的情意,又有借這些造園景物表達他情意的境地。計成在《園冶》的開章中就指出:興造之事,“三分匠,七分主人”。游人的審美感知是建立在一定的文化素養之上,并伴隨著情緒活動的過程。園林的意境不是自然界客觀存在的,而是人為地賦予園林景觀各種文化信息,如詩情畫意、名人軼事、神化傳說、民俗風情和科學技術等。游賞者對風景的感知不僅決定于客觀景物本身,而且與游賞者個人的修養、心境、感悟力都是密不可分的。由此可見,造園者在創作園林時,應考慮到園林意境這一特點,從游客的角度出發,不應過于融入自己的主觀感受,否則,創作者精心設計的作品不能引起欣賞者的共鳴,甚至會產生負面的作用;而且,如果過分追求“詩情畫意”就容易程式化,而且多個旅游區可能會取材于同一藝術作品,出現雷同。 生態是根本 現代園林應注重發揮生態價值。現代園林的服務對象是大眾游客,因此生態理念的應用,能更好地解決人與自然的關系,給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適的生活方式。應利用大量的植物素材,營造“自然生態”的園林。傳統的園林過于刻意去營造詩情畫意的氛圍,它僅僅是營造風景的藝術。造園者很少甚至根本沒有用生態、生物多樣性或環保的科學標準或科技的先進性來衡量景觀,只是單純地追求形式上的唯美。我們不應只陶醉于小橋流水和風景、景物的藝術,而應以改善人地關系,注重生態**為己任。現代的園林是面向大眾的,人們為了修養身心,緩解疲勞,陶冶性情而來,園林具有多功能性,不應只單純地滿足觀賞要求,高度的城市化帶來了環境污染、資源危機、生態失衡,我們應從新的視角重新考慮園林的傳統概念,賦予它新的內容,充分發揮園林在改善小環境氣候與空氣質量方面的功能,促進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提供優美的戶外游憩場所。 結語 園林美源于自然美和人文美,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自然美是園林的形體,人文美是園林的精神。人們營建園林時,必須正確運用美學理論,以自然美為基礎,以人文美為特色。這一點無論對于古典園林還是現代化園林都是精髓所在。 人們欣賞古典園林,僅僅是當做一個古代文物或“歷史博物館”,不是真正的現代化園林,基本概念上要明確,不能讓現代園林成為古典園林的重現。園林的歷史使命已發生了深刻變化,以歷史的標準來契合當代旅游者的需**不切實際的。現代造園手法不能機械地照搬古典園林,應順應時代變化,不斷**,滿足當代大眾的旅游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