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與旅游**結合 保亭打造黎苗文化品質城

      
                   南海網http://www.hinews.cn時間: 2010-11-12 08:34 來源: 南海網作者: 李曉梅

       專題:海南深化文化改革,逐鹿文化強省

  核心提示:嬉水節、黎錦、民歌……這些具有濃郁黎苗民族特色的文化產品猶如一張張名片,把海南保亭推薦島內外,也為這個中部小縣城帶來了十足的名氣和人氣。在保亭人的眼里,不管是保亭旅游的發展還是老百姓不斷鼓起的腰包,都離不開“打好文化這張牌”。如今,在海南加快推進文化改革發展的大背景下,保亭提出,不但要塑造節慶文化品牌,深入挖掘和保護獨特的民族文化,還要讓老百姓自覺地融入文化建設,自我挖掘民俗文化,同時,將文化與旅游相結合,把保亭打造成一座名副其實的黎苗文化品質城。


     海南少數民族民俗文化展示——鉆木取火(海南日報記者李英挺攝)




                       正在織黎錦的黎族阿婆(海南日報記者李英挺攝)


      南海網11月12日消息(南海網記者李曉梅)10年前,從一個默默無聞的海南中部貧窮縣城,到如今聲名遠播的黎苗文化,保亭從未離開過“文化”二字。  民族文化元素展示旅游活力魅力

  走進海南保亭,你會發現,從廣場、公園、廊亭、河欄、公共建筑到街頭小景、綠化帶,都有代表黎、苗族的精美圖案和標志性建筑,身臨其境,濃郁的黎、苗族民族風情撲面而來,使人觸感到少數族民族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在街頭如此,在景點也是如此。在七仙嶺景區,一些酒店的壁上繪上或砌出黎族或苗族同胞勞動的場面;在檳榔谷景區,黎族的婚俗每天都活靈活現地“上演”……保亭的民族文化元素與當地的旅游業息息相關,難怪有外地游客感嘆:“整個保亭,就像是一座黎苗文化的展覽館!”

  “沒有旅游的文化是魂不附體的文化,沒有文化的旅游是靈魂出竅的旅游。”在今年8月舉行的海南省委2010年度理論研討會上,保亭縣委書記鄭作生就明確道出文化與旅游的重要關系。事實上,保亭的*近幾屆領導,在實現保亭從農業縣向旅游縣轉型過程中,看到了文化的重要性,并且因地制宜,善于利用,彰顯自己的特色。“必須重視文化對縣域特色經濟發展中的鑄魂作用。”鄭作生認為,一個地方發展旅游業,如果沒有文化含量,沒有文化積淀和支撐,就不會有生命力。

  為此,通過挖掘民俗地域文化,保亭著力打造了以嬉水節為代表的節慶文化,拓展品牌效應,重視娛樂性、參與性、文化性,做活品牌。在今年的嬉水節上,就有籃球賽、農**動會、七仙形象小姐選拔大賽、“浪漫七仙之約”、龍舟賽等多項文體活動,深受當地群眾和游客的歡迎,為這個曾經名不經轉的小縣城帶來了不可估量的名氣和活力。

  如今,保亭境內的七仙嶺、呀諾達、檳榔谷等旅游景點越來越受到島內外游客青睞,在眾多人看來,這正是保亭將文化與旅游**結合的成功范例,也正是由于重視挖掘民族文化元素,保亭才更加散發出其特有的魅力。


海南省保亭三道鎮甘什嶺檳榔谷,穿著民族盛裝的當地百姓慶祝節慶(海南日報記者李英挺攝)

   主推“文化牌” 打造黎苗文化品質城

  海南保亭文體局副局長陳運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保亭的知名度以及縣域經濟發展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都離不開一張“文化牌”。陳運新說,10年前,保亭還是一個比較偏僻和落后的地方,雖然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有濃郁的民族文化,但經濟增長緩慢,老百姓收入低。“以前保亭外出招商,展位前冷冷清清,少有人問津。”

  但在2000年保亭舉辦**屆嬉水節后,保亭獨特的黎苗民族文化通過節日向世人揭開面紗,走出深閨。從此,保亭人深刻認識到了文化的巨大魅力,開始將文化融入旅游產業。嬉水節可算作是保亭將文化和旅游相結合的*成功范例。這個從黎苗民間祭水活動發展起來的節慶活動,此前已成功舉辦了十屆,今年更喜獲“2010****有名節慶品牌”的殊榮。十年來,嬉水節越辦規模越大,越辦越有特色。每年的嬉水節,吸引數萬名客人齊聚保亭縣城,大大提高了保亭的人氣和知名度。

  陳運新說,要讓更多人了解保亭,來到保亭,就要保留原有的文化特色,保護好山水,同時傳承和保護優良的本土文化。近些年,保亭組織了相關專家和文藝工作者對保亭民歌進行普查,收集民歌調和民歌歌詞,每年舉辦民歌賽,讓歌手將歌聲傳給新一代的人。同時堅持舉辦黎族織錦比賽,提倡老百姓在節慶期間著黎苗民族盛裝,將各種民族文化搬上舞臺。“就連保亭黎族一些老年婦女身上的紋身也能成為吸引游客的一種獨特文化元素。”

  其實,保亭縣不僅挖掘這些精神層面的文化,而且正以合適的載體傳承這些文化,使之成為看得見的文化,比較有代表意義的就是被稱為“東蛙西鳳南丹北鼎”的四大雕塑,通過這些雕塑,保亭物產豐富獨特、人文歷史厚重的特點得到充分體現。

  記者獲悉,保亭日前已提出打造黎苗文化品質城的目標,并開始通過黎族織錦賽、民歌賽、傳統體育競技、農民文藝匯演等方式,讓更多老百姓參與進來,大家在參與中自我挖掘本土文化,這也為保亭打造文化品質城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

 

                         海南保亭舉辦黎族織錦比賽(資料圖)

      文化與旅游促發展 百姓鼓腰包

  經過多年的發展,保亭的文化旅游基礎設施日趨完善,一個花園式的集溫泉、生態、嬉水于一體的旅游度假區已現雛形。去年,保亭以旅游業為主導的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0%,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火車頭。今年上半年,保亭縣接待游客97萬人次,同比增長90.6%;實現旅游收入1.2億元,同比增長75.3%。保亭縣委認為,旅游發展這么多年,到了轉型的時候,把旅游做進鄉村,把文化做進鄉村是必由之路。

  保亭把旅游和文化打包在一起,以農樂樂、鄉村旅館為載體,改造傳統農業,培養新三農,建立生態村莊、旅游農業,培養出了文化農民。如保亭已有兩支“八音隊”走進呀諾達等景區。在檳榔谷海南原住民文化景區,不但有黎族婚俗表演,還有黎族織錦工藝、紋身文化的展示,而這些表演者、織錦者都是原來鄉村的普通農民。他們在景區范圍內,依靠旅游�

產品搜索
聯系方式
產品目錄
Copyright@ 2003-2025  深圳市新領域標識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10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