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文化”品牌需更多“標志”

      
                         http://www.jmnews.com.cn2010-10-308:53 江門日報
  我市將于下月舉辦第四屆“中國(江門)僑鄉華人嘉年華”。筆者希望我市將華人嘉年華活動辦出特色,弘揚僑鄉文化,擦亮“僑文化”品牌,為江門打造“****僑鄉”城市形象,加強海內外五邑鄉親的聯系,作出重要貢獻。  江門五邑華僑歷史悠久,作為“****僑鄉”,擁有*獨特、*雄厚的文化基礎就是“僑鄉文化”。過去,江門在挖掘、整合、開發和利用“僑鄉文化”方面,打響了“開平碉樓與村落”世遺牌,建設了華僑華人博物館,舉辦僑鄉旅游節和“中國(江門)僑鄉華人嘉年華”活動,提升僑文化的美譽度和影響力。今年,市委十一屆八次全會提出加大力度整合文化資源,提出“僑文化”概念。筆者認為,我們要響應市委的號召,加大對江門五邑華僑文化的發掘、整理和研究力度,建設國內知名的華僑文化研究、展示和傳播基地,擦亮“僑文化”品牌。

 

  文化建設關鍵要定好位,要看準自己的“本錢”,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如中山市提出了“孫中山文化”這一概念,以人文為切入點,加強項目策劃動作,開展對孫中山文化的研究、推廣和開發利用,取得了豐碩成果,彰顯了城市特色和個性。現在江門提出“僑文化”這個概念是正確的,希望我市加強“僑文化”資源的保護與開發,打響開平碉樓與村落、歷史名人、影視明星、生態宜居四張有江門特色的文化牌,擴大江門五邑“****僑鄉”在國內外的影響。

  圍繞“僑文化”的開展,有許多工作要做。首先,要大力培育、弘揚“愛國愛鄉、崇文樂善、開放兼容、和諧文明、創業拼搏”的僑鄉文化精神,提升江門僑鄉文化形象,深入開展創建國內文明城市活動,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質,重視對僑鄉歷史文化的研究開發,傳承**僑鄉人精神。其次,我市要擦亮“僑文化”品牌,除了提高市民文化素養,培養一批文化人才,發展文化產業外,還應著手建設更多的“僑文化”標志建筑。

  比如,我們可在五邑文化廣場上建立一座以華僑為形象的“****僑鄉”城市雕塑,作為僑鄉文化的標志。在廣場上還可建立一座僑鄉發展的歷史長廊,以文字、繪畫、浮雕等形式記載僑鄉各個時期的發展、成果、人物、重大事件;可規劃建設一個“江門旅游點微縮景區”,把五邑各地有代表性的旅游景點、文化遺址和民居、優良園林山水,在江門濱江新區集中建成一個微縮景區,打造成為我市一個有名旅游景觀,類似深圳市的錦繡中華、民族文化村、世界之窗等;還可建設一條“僑鄉碉樓書畫街”,在碉樓內建立書畫創作室,推廣用茅龍筆寫字作畫,實現從創作、拍賣、銷售,到培訓的一條龍服務;建設“僑鄉騎樓美食小吃一條街”,將現有僑鄉特色的騎樓,按照經營小吃的特點設計,以此吸引企業和個人進駐,制作各類美食小吃,做出僑鄉風味,吸引八方來客;建設“僑鄉明清民居土特產一條街”,仿建有代表性的明清時期的民居,組成一條街,每座民居就是一間商鋪,專門銷售江門五邑僑鄉土特產,銷售工藝美術紅木家具、文化古玩、葵藝和其他工藝產品。

  目前我市正在建設星光公園,筆者對這個即將落成的“僑文化”品牌“標志”十分期待。江門五邑在政治、經濟、文化、藝術、體育、科技等方面有眾多的名人明星。他們在各個領域作出了貢獻,他們的事跡在國內外影響很大。建設星光公園不僅能供市民和游客參觀,而且還能發揚名人明星的愛國愛鄉精神。筆者認為,入園名人明星的挑選,還可以橫向、縱向再延伸一些,如陳白沙、梁啟超、陳少白、陳恒、司徒美堂、周文雍、陳鐵軍、陳宜禧、馮如、李鐵夫等歷史文化名人,也可以納入其中。

  總之,“****僑鄉”要有僑鄉特色,要有更多“僑文化”的“標志”,要靠政府和民眾集思廣益共同想辦法,要靠財政、僑資、民資共建,只有大家齊心協力,才能真正擦亮“僑文化”品牌榮漢

產品搜索
聯系方式
產品目錄
Copyright@ 2003-2025  深圳市新領域標識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10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