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福地”——香溪洞(組圖)

      
                      2010-09-27 03:45:00 來源: 西安晚報(西安)




        香溪洞景區位于安康中心城市內,南依巴山,北臨漢水,是鑲嵌在安康城南的一顆“綠寶石”。是陜西省政府命名的首批風景名勝區,國家AAA級旅游區。景區由三天門、香溪洞、文武山、蜈蚣山、牛蹄嶺5個分景區組成。風景名勝區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現大香溪生態旅游區規劃面積58平方公里。

  香溪洞始建于盛唐,鼎盛于明初。從明清起即為陜南道教活動場所,相傳為呂洞賓修煉會仙之地。山上刺花(七里香)滿谷飄香,山下溪溝流水潺潺,山腰八洞凌空懸崖。有呂洞賓修行的純陽樓和煉丹爐,有孫思邈采研的藥王洞。

  景區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相得益彰。景區內滿溪蒼翠,松柏成林,幽靜秀雅,樓臺亭閣橋涵洞府應運而生,景區景點文物達100余處,主要有:香溪八洞、三天門、純陽樓、荷花池、殘棋、駕云橋、鏡兒湖、天梯、洞天臺、照鏡臺、凌霄亭、步云臺、玉皇閣、古鐘亭、鼓亭、財神殿、望江樓、養心園、盆景園、興賢塔、古戰場遺址、花卉梯田式觀賞園、香溪湖、三清殿、中華萬福大鼎、福到了、月亮谷、滴水崖、張三豐祖師殿等。香溪“八洞”洞中石雕泥塑道教神像多尊,神采奕奕、栩栩如生,素有“古洞仙蹤”之稱。

  香溪洞景區內,植被茂盛,群山環抱,翠屏相列,草木葳蕤,亭宇林立,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稀有珍貴樹木12種,有被稱為“活化石”的水杉和銀杏,還有野生動物和鳥類20余種,如畫眉、布谷鳥、紅嘴藍鵲、麂子、兔、狼等,景區四季常青,有千畝茶園、萬畝板栗園。是廣大游客和市民旅游、觀光、休閑、健身、陶情冶性之“洞天福地”。

  近兩年來,香溪洞景區立足創建,成效卓然。目前,已獲得“陜西省平安優良景區”、省市區級“衛生先進單位”、省市區級“青年文明號”、市級“巾幗文明崗”、市級“文明景區”、區級“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同時,連年被秦東聯防委評為“護林聯防先進單位”,被安康市旅游局評為“創佳評差*佳單位”和“雙創工作先進單位”,被漢濱區建設局評為“先進單位”和“先進黨組織”,孫世福局長個人榮獲漢濱區“第八屆勞動模范”和安康市“第四屆勞動模范”光榮稱號。

  據香溪洞管理局局長孫世福介紹,為進一步完善景區旅游功能服務設施建設和標識體系建設,香溪洞管理局投入1260萬元修建了三天門**公廁;修建和改造了洞天臺、照鏡臺、步云臺、殘棋、通天匙、鼓亭等景觀景點;增修了5個仿樹皮水泥坐凳和6個休息平臺及**防護欄;打造了滴水崖、福到了兩個新景點;開通了城區至香溪洞旅游公交專線;通過招商引資修建了“中華萬福大鼎”;修建了張三豐祖師殿;對公廁座便器、門窗、排水管、三個旱廁屋頂等進行了維修改造;對南天門售票處進行了包裝改造、修建了院墻、安裝了鐵門;協調改造修建了玉皇閣道觀生活區。同時,加強景區標識體系建設,在景區內安裝了81個具有中英文對照說明的標識牌、導示牌和警示牌;在高速路口安裝了景區形象廣告宣傳牌。修建了玉皇閣至祖師洞259米長的“S”型娛樂滑道;對望江樓進行了維修加層改造;增建了“真人CS”對抗及拓展訓練基地,增強了體驗性、參與性、娛樂性和可視性。

  局長孫世福說,為了加強**管理,確保萬無一失。香溪洞景區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落實了**生產責任制,牢固樹立“沒有**就沒有旅游”的**理念,做到警鐘長鳴,緊繃**這根弦,制定了防火、**事故應急救援、旅游接待等預案、方案,并堅持24小時值班巡查制度,按照“景區、景觀、景線、景點”的“四級防范”管理體系,在天梯、池、塘、湖等危險地段安排專人,劃片包干(區域圖上墻),各把一方,死防硬守,實現了“五個沒有”,確保了兩個“零”。即:景區沒有發生人員傷亡,沒有發生責任事故,沒有發生因質量或管理疏忽而出現的突出問題,沒有發生游客擁擠踩踏、車輛堵塞事件,沒有發生刑事和治安事件,確保了**“零”事故和游客“零”投訴。

  同時,香溪洞景區通過強化內部管理,加強職工培訓,實行“周考核制”,使全體人員樹立了“以人為本,全心全意為游客服務”的思想,以“讓來景區的每一位游客不受委屈”為服務理念,處處為游客著想,處處以大局為重,實行了“七免”服務(免費停車、免費導游、免費提供飲水、免費提供導游圖、免費如廁、免費咨詢、免費用中巴車接送游客)。近兩年,景區共計接待游客178萬人次,僅門票收入突破500萬元,實現旅游綜合收入7000萬元,成為安康市游客接待量*多的景區。

  今年,安康遭受了“7·18”洪水災害,給香溪洞景區帶來了一定的損失,但香溪洞管理局不等不靠,加班加點對景區損壞的基礎設施及景點進行恢復維修和建設,累計投入資金達260萬元,現景區旅游道路暢通,接待秩序井然,景觀景點面貌煥然一新,已**對游客正常開放。

  人間福地香溪洞歡迎您!

產品搜索
聯系方式
產品目錄
Copyright@ 2003-2025  深圳市新領域標識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10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