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01 06:29:00 來源: 四川日報(成都)
聚焦
8月25日,由省旅游局組織的專家組兵分數路,赴“8·13”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區指導旅游業的恢復重建,鄉村旅游是專家組*為關注的焦點之一。因為,“以鄉村游來帶動受災地區旅游業的快速恢復重振,是一個可行性極高的選擇。”
農家樂:備足“糧草”迎賓客
特大泥石流災害后,鄉村旅游正在逐步恢復,農家樂老板對恢復營業充滿信心。
鏡頭一8月22日,天空終于放晴。都江堰虹口鄉步步高農家樂女老板陳玉洪一早就忙活開了,派人跟著丈夫去都江堰市區采購大米、面粉、菜油等食品,自己則帶著幾個人打掃庭院和房間。“在這次災害,我的農家樂沒有受影響。現在提前做好準備,很快就可以接待游客了。”陳玉洪說。
鏡頭二綿竹農家樂張家院子“很受傷”,平房標間被淹了,家具、電器都被泡壞了……但是老板胡云會的臉上沒有一絲灰心和喪氣:“經歷地震那么大的災難,都能很快恢復,我們肯定會繼續經營下去!”
點評在從事旅游規劃與營銷的陳理看來,鄉村旅游在短時間能呈現出一種蓬勃生機,主要由兩方面因素決定。一方面,像虹口、雞冠山一些地勢較高的農家樂,其硬件設施幾乎是毫發無傷,只要等天氣、交通等狀況好轉,馬上就可以重新開業。另一方面,災后恢復重建兩年,讓當地人嘗到了發展鄉村旅游的“甜頭”——進入門檻低、投資規模小、建設周期短、經營收益快,這些都讓經營者堅定了繼續發展鄉村旅游的信心。
游客:急著要住農家樂
鄉村游,恢復受災地區游客信心的*好方式之一。
鏡頭“老張,你們開始營業沒有?”8月25日,家住成都市區的嚴永澤大爺急忙給崇州市雞冠山金華苑休閑莊的張老板打了電話,“如果開始營業了,我就上來了哈!”
嚴大爺夏天會去農家樂住兩個月:“一來避暑,二來山上空氣好,對我的**病也有幫助。”今年7月中旬,嚴大爺就到了金華苑,一次**了兩個月的費用。8月17日,由于連降暴雨,嚴大爺和一干游客被疏散回成都。“現在沒事了,還是想去。”嚴大爺說。
點評旅游的重建不僅是物質的重建,心理的重建更為重要,如何增強市場對災區旅游恢復的信心?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旅游學院教授謝元魯認為:“利用鄉村游來聚集人氣,是恢復游客信心*好的方式之一。”他舉了一個很形象的例子:“面對從來沒有去過的幾家餐館,一般會選人多的。因為,心理暗示人多,‘至少能說明這家餐館的飯菜味道不錯’。”同樣,旅游市場也是如此,前往某個地方或某個景區(點)的人多了,游客也會自然而然地產生類似心理暗示。
鄉村旅游:歷練中“轉型升級”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雖然屢經磨難,但四川鄉村旅游卻在一次次的歷練中向著“轉型升級”的目標前進。
鏡頭一8月23日,虹口鄉黨委副書記高永強與村民們為拯救高原大橋而忙碌著。高原大橋是高原村通往鄉里的**通道,“先把交通問題解決了,農家樂才能活過來。”高永強說。在完成了應急救援和防災除險任務后,虹口鄉黨委、政府安排部署了接下來要進行的4項重點工作,其中有2項與旅游直接相關——加快全鄉道路、水、電、氣、通訊等基礎設施的恢復完善,加快受損農家樂的恢復重建。
鏡頭二郫縣是農家樂的發源地,也是我省首批17個四川省鄉村旅游示范縣(市、區)之一。目前,《農家旅游服務規范》正在郫縣農科村推行試點。8月22日,記者走進了徐家大院,一進大門,就能看到醒目的標識牌,中餐、棋牌、廁所等位置一目了然,不但用了中文、英文,還配有形象的圖畫。自從《農家旅游服務規范》實施以來,圍繞食、住、行、游、購、娛,當地補充制訂了7個地方性標準,建立起內容涵蓋景區建設、景區管理、環境保護、服務質量、產品質量、**保衛、衛生要求等方面的農家旅游標準化管理體系,農家樂在規模、檔次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
點評我省鄉村游資源豐富,有環大中城市的“**農家”、川西的“藏羌風情”、川東的“蘇區新貌”,還有攀西的“生態農業”、川南的“古村古鎮”,為力爭2015年建成國內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示范省的總目標,提供了廣闊的前景。
近期,省旅游局與省農工委、省農業廳共同簽署了《關于推進鄉村旅游與休閑農業發展的合作框架協議》,承諾將在共同推進我省鄉村旅游與休閑農業發展的目標任務、組織領導、工作機制、發展規劃、品牌建設、人才培養、資金投入、信息交流8個方面進行緊密合作,促進鄉村旅游上檔升級。
農家故事
深溪溝農家樂忙開張
8月29日,都江堰虹口深溪溝農家樂“古月人家”的老板胡建一點也不比旅游旺季輕松。“抓緊時間干,爭取早點重新開張。”胡建語氣堅定。
深溪溝村3個組共有12戶農家樂。這里山清水秀、環境宜人,很受客人喜愛,而“深溪溝農家樂”早就是虹口旅游的一個響亮招牌。然而,8月13日-19日的幾場暴雨,導致12戶農家樂不同程度受損。
胡建是其中受損*嚴重的,“一樓餐廳的桌椅板凳、廚房里的廚具,二樓標間的電視機和家具全部被洪水沖走了。”8月24日,轉移離家5天后,胡建**次回到家中,見到的就是這一片狼藉的景象。
8月25日一早,胡建家迎來了一群特殊的客人——鄉政府20多人的“幫扶小組”。在他們的幫忙下,農家樂的清淤工作很快完成了。胡建說,下一步就是把毀壞的綠化帶重新培植起來,再重建涼亭和走廊,在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下,這部分資金胡建已經籌備好了。
“先把環境做好,再把餐具、廚具、家具準備好,就可以重新接待游客了。”胡建信心十足,“連地震這么大的災難我們都挺過來了,這樣的困難又算得了啥?相信我的農家樂會越來越好,虹口旅游也會越來越興旺!”
看點
災后添亮色——
養生游很“潮”很誘人
四川旅游依然美麗,而在“8·13”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后,我省力推的養生旅游為美麗四川再添了一抹亮色。從文化養生到醫療養生,從運動養生到生態養生,養生旅游力爭成為我省旅游業發展的又一支“生力軍”。
需求生變向“低碳化”轉型
8月底,記者在雅安上里古鎮,偶遇從重慶來的袁晶一家。返程的時候,袁晶的父親卻不想走了,袁爸爸說:“這兒的環境這么好,空氣這么新鮮,待在這里神清氣爽的,我想多享受一下哦!”
有調查顯示,生活在大城市的居民,尤其是都市白領,超過半數處在亞健康狀態,人們對“健康、愉快、長壽”的渴望越來越強烈,于是,養生旅游應運而生。
面對需求變化,我省旅游業提出了從觀光旅游向休閑度假旅游轉型,打造多元化、復合型的旅游產品體系。此外,“旅游生產及旅游消費低碳化”是我省旅游發展方式轉變的一個主導方向,講究“身心合一”、“天人合一”的養生休閑旅游,剛好契合了推動旅游開發、經營以及消費的生態化、綠色化,實現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目標。
專家建議“抱拳”合力出擊
大力發展養生旅游勢在必行,目前面臨的瓶頸又該如何突破?多位旅游業專家支招:左右手“抱拳”,合力出擊。
左手抓,整合養生旅游資源,樹立品牌形象。四川作為中國鄉村旅游的發源地,何季東認為“休閑文化應該成為四川養生文化的橋頭堡和*璀璨的奇葩”。另外,四川擁有優良的溫泉旅游資源,又是國內各類藥材的基地,因此,溫泉和中藥也應該成為養生旅游資源的先鋒。而西南交大旅游博士賴斌則認為,作為道教的發祥地之一,四川如何挖掘道家養生文化至關重要。
右手抓,養生旅游產品和養生旅游精品線路的打造。“具有中國鮮明特色的養生旅游產業特別強調身心合一,也就是硬件和軟件聯合起來考慮,才是完整的。”喬然說。不能一哄而上,不是什么景區都有必要推出養生旅游,應該重點規劃一批在接待能力、康體養生效果、市場營銷等方面較強的景區,重點發展,重點扶持,進而形成以點帶線,以線帶面的效果。
賴斌建議:“要在養生項目中結合旅游區的養生文化脈絡和民俗特色,才能提高品位和檔次。”圍繞鮮明的主題,合理配置項目,從而形成與養生文化有效融合的文化觀賞產品、自然觀景產品、民俗娛樂產品等。
保障
世界遺產地 **美麗迎賓客
“8·13”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后,四川幾大遺產地是否安然無恙成為了省內外廣大游客關注的焦點。“遺產地景區并沒有受到災害影響,完全可以正常接待游客,同時進一步加強了對游客**的保障,四川依然是美麗上等的旅游目的地。”省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近日已向外界發出了邀請。
九寨溝:做好準備迎接中秋國慶
“���在的九寨溝風景美、環境美、服務更美!”剛剛結束九寨之行的游客發出了這樣的感嘆。據了解,為了給游客在九寨溝旅游時營造一個更加方便舒適的環境,今年九寨溝對標識標牌、電話亭、垃圾箱、路燈、停車場、人行道等基礎設施進行了**改造和提升,并補植和修整了1萬余平方米的綠化帶,修建了6個生態停車場。
中秋、國慶即將到來,為**提升旅游品質、規范旅游服務,當地旅游、公安、消防、衛生、技監、工商、物價、交通等部門聯合對景區內外的營運車輛、棧道棧橋、食品衛生、道路交通、賓館飯店、購物場所、演藝場所等進行“拉網式”**大排查,確保景區內外道路交通**順暢、飲食干凈衛生、基礎設施完善完備。
九寨溝縣旅游局執法局副局長蔣鵬志告訴記者,**是旅游的生命線,黃金周即將到來,更不能放松每一個環節,要保證游客玩得開心、吃得放心、住得舒心。
峨眉山—樂山大佛:做好景區旅游聯運服務
從7月開始,峨眉山—樂山大佛景區各部門就聯動投入到旅游的接待服務工作中,確保暑期旅游的正常有序。啟動了旅游高峰交通應急預案,提高觀光車的運行效率,保障了高峰期時全山交通暢通。針對景區道路里程長、彎道多、交通流量大的狀況,景區公安交警大隊通過“天網”時刻關注景區道路客運車輛行駛情況,增派警力加強景區道路巡查,深入排查景區道路交通**隱患,查處超速、彎道超車等交通違法行為。
8月下旬以來,景區內的水電、交通、通訊一切正常,設施**,管理有序,旅游接待能力進一步提升。“雨后的峨眉山更顯清涼,避暑更愜意。”峨眉山—樂山大佛景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都江堰—青城山:盛裝迎接道教文化節
雖然虹口、龍池受災,但都江堰—青城山風景區處于**狀態。
9月16日至9月19日,第三屆中國(成都)道教文化節將在都江堰—青城山舉行,為了迎接節慶的到來,景區正在“盛裝打扮”。截至目前,青城山游客中心、大型網絡游戲《青城》、道解都江堰實景演出、青城豪森國際酒店二期等16個旅游項目已竣工。上海援建青城山基礎設施、澳門援建青城山古建筑群恢復重建、青城山索道重建、青城后山景區恢復重建等,以及泰逸五**酒店、經都五**酒店、堰上青城體育休閑公園等項目建設正加快推進。
隨著成灌快鐵主線的竣工通車,S106線、青城后山至前山公路等旅游公路的完成,以及景區服務設施和產業功能的恢復,都江堰—青城山旅游業正呈現出強勁的恢復發展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