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世界自然遺產地--龍虎山的秀麗景色)
雖然距離中秋和十一雙節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不少驢友們已經開始安排自己的假日行程了。十一黃金周期間,備受歡迎的世界遺產景區是很多驢友的優選地,同時,門票漲價的消息也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
自從2007年黃金周期間,我國一處自然遺產景區門票從148元上漲到245元后,榮升為“世界遺產”的景區紛紛通過門票漲價提高身價。而剛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河南少林寺稱“暫不漲價”引來了網友笑稱是在玩兒文字游戲。
對于門票漲價,景區的說法是“希望運用價格杠桿來控制客流量,以減少游客對世界遺產的破壞”。然而事與愿違的情況是,景區的“措施”非但沒有贏得公眾的理解和支持,反而一致遭受到了“借機斂財”的強烈批評。那么,不依靠門票漲價的手段,世界遺產地將如何打造新型的旅游營銷策略?記者從我國第八處世界自然遺產地--江西龍虎山景區得到了答案。
龍虎山的旅游經濟新探索
北京時間8月2日凌晨5時08分,從遙遠的巴西首都傳來捷報:在巴西利亞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申報的“龍虎山”丹霞地貌正式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這是中國的第八處世界自然遺產地,也標志著中國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時期,不忘記人類與自然的和諧生活,明確地承擔起了保護世界遺產的義務。
在龍虎山成功申遺之后,記者在**時間聯系到了景區管委會副書記王斌,詢問門票漲價事宜。他告訴記者:“龍虎山承諾,三年內景區門票不漲價。龍虎山現在成為了世界自然遺產景區,更加需要我們的重視和保護,但是僅僅通過門票漲價措施,是不能夠達到這一目的的。有研究測量,在良性運作的旅游景區經濟中,門票收入占景區總收入15%以下,不超過20%。而目前在我國的旅游景區經濟中這項收入平均數字將達到30%到40%。旅游產業中包括旅游商品收入、景區特許權經營、服務設施等收入的嚴重流失導致了門票經濟的存在。我們在這幾年的申遺過程中就意識到,景區要有所發展,就要加大管理力度,開拓思路,探索新的旅游經濟形式。”
王書記向記者介紹了龍虎山打造新型旅游經濟的舉措:
舉措一:強力推進環境保護治理
龍虎山景區堅持“以人為本,和諧整治”的環境保護治理工作,龍虎山景區投資1200萬元對景區進行了植樹綠化和生態恢復工程,采取高標準設計,打造森林景觀。對集鎮區、龔資、圩桂、上泉線等生態恢復、立體綠化,之后游客感受到的不僅是香化、美化、綠化了的景區,還更能感受到景區豐富的旅游內涵。
現在龍虎山景區已形成了以“黛瓦、坡頂、褐欄、灰墻”為主體的民居建筑風格,實現了“拆障、顯山、露水、見秀”,景區建筑物與自然風貌**融合,一個品位高、資源優、管理強的**生態景區已經呈現在了游客面前。
舉措二:加大力度建設硬件設施
為了打造龍虎山的全新面貌,景區投資近1.5億元建設了高標準、高規格的國內**的游客中心,包括遺產展示中心、道教文化博物館及游客服務中心,總面積達到8000平方米,能同時容納6000名游客,開辟了長達10公里的新游線。
高標準新建了大氣、水文、地質、森林防火等監測(站)點。新建的數字監控中心網絡視頻監視系統對景區進行實時監控,監控體系進行5個類型監測,共布前端監控點50個。
擴建了休閑廣場、停車場、休息亭等,增加了環保垃圾桶、標識標牌、景點講解牌等。同時,購買了環保小火車,增加了景區的運載力,提高了環保承載力,增強了服務能力。
在實施了這些舉措之后,龍虎山景區的面貌煥然一新,用王書記的話說“景區的基礎設施和環境更加好了之后,游客量自然大增。并且龍虎山已經成為了世界自然遺產地,隨著知名度的提高,我們會將保護自然遺產的理念傳遞給國內和全世界的人民。”
舉措三:積極開展信息化建設
早在2003年,龍虎山就建立了包含旅游咨詢、導游服務、住宿**等多功能的“中國龍虎山”中英文網站,成為推介當地旅游資源的重要窗口。今年,龍虎山景區投資2000多萬元啟動了“數字景區”工程,開始著手建設一個具有國內**水平,集門禁票務、多媒體展示、GPS車輛調度、智能化監控、環境監測和電子商務等多系統于一體的數字化平臺,方便游客的游覽。
“世界遺產”名頭不等于高票價
如果只單純看重門票價格上漲帶來的短期效益,而違背了旅游景區應當向更多游客開放的公益性原則,不僅阻礙了民眾旅游權力的實現,更不利于當地經濟的發展。人們有時候僅僅以高價格門票為衡量標準來評測“世界遺產”的價值,而忽略了旅游資源存在的真正價值。比如諾貝爾獎、奧運比賽**的價值,并不是誰有錢就可以拿走,價格只是衡量價值的工具,同樣,世界遺產也是如此。
世界遺產往往歷經了數億年甚至更久的時間才得以形成,它承載了人類的文明,對于現代人研究歷史、建筑、哲學、文學、藝術等各方面有著巨大的影響。對于這些景點的參觀,游客們是對人類歷史的向往和對景觀“審美”本質的追求,無法用價格計算。
對于門票漲價和世界遺產的保護方面,有些國家已經開始實行免費、定量參觀的舉措。真正的保護措施,不應當僅僅盯住漲價這一措施,從而把自然遺產居為奇貨,甚至把游客當做了功利之徒。可以學一學龍虎山的做法,把對世界遺產的保護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將門票漲價的念頭拋到腦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