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工業游 文化游 科普游成為三大亮點

      
2010-7-23 15:13:56    安徽省旅游信息中心
      7月19日上午,南京大學旅游研究所章錦河博士、教授,吳小根博士、教授,張洪副博士、教授,操文斌博士、副教授等人應淮南市政府邀請,經過在淮南一周的調研、訪談,與來自淮南市六區一縣的旅游局長、旅游企業負責人等濟濟一堂,在信誼賓館進行了《淮南市旅游發展總體規劃》修編暨“十二五”旅游規劃座談會,這是南京大學旅游專家們在淮南調研的第十場座談會。
  會上,專家們為淮南旅游謀劃出新思路、新的發展方向,主要體現為工業游、文化游和科普游三方面。
尋找城市的記憶——工業游
  章錦河提出:“淮南因煤而建市,城市的*初雛形在大通區的九龍崗,我去那里看了。淮南可以開發工業游。用怎樣的形式來展現煤、電的發展史?”通過與會者的發言,章錦河得知煤城有百年的歷史。他很感興趣地說:“1909大通”。大家又談到從國產**臺6000千瓦發電機組到國產**臺60萬千瓦發電機組,新中國電力工業走過了輝煌的發展歷程,淮南是中國電力工業“搖籃”,淮南電力工業發展史就是整個新中國電力發展的縮影。
“草木皆兵”的古戰場——文化游
  “投鞭可斷流”、號稱百萬大軍的前秦欲滅東晉,在淝水(今淮南、壽縣一代)鏖戰數月,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余萬前秦軍,譜寫了以少勝多的歷史詩篇,留下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動人故事。與“赤壁之戰”相媲美、比“滑鐵盧之戰”更慘烈的“淝水之戰”是淮南****的重要旅游資源,應當加以開發利用。僅此戰中流傳開來的成語典故就可以打造許多的景點供游人探訪。后周南唐數度對壘,留下“趙匡胤困南唐”等民間傳說以及壽唐關、飲馬泉等歷史陳跡。與會者紛紛建言獻策。淮南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筑等,其中有春申君黃歇的墓葬、楚幽王墓、淮南王劉安墓、趙國大將廉頗墓等諸多的君王將相之墓。將其串聯起來,以不同的形式豐富其內容,形成獨特的旅游景觀。章錦河邊用電腦記錄,邊表示贊同。
八億年的八公山——科普游
  淮南被譽為藍色的生命起源地,1962年發現的——“淮南蟲”生物群,被1984年莫斯科國際地質大會定名為“地球上的生命鼻祖”,由此把達爾文《物種起源》關于生命起源不足6億年的提法向前推進了2億多年。
  1990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與淮南市博物館組成的聯合考古隊,在大禹山古生物化石的發掘中獲得了重大收獲,發現了距今300萬年的靈長類牙齒,從而為揭開早期人類之謎提供了新的、十分重要的研究方向,已引起國際考古學界高度關注。
  當日下午,專家們又來到被章錦河比喻成“思想河”的淮河岸邊調研。章錦河風趣地說:“淮南未來的旅游景觀一定很好看,有思想。”
產品搜索
聯系方式
產品目錄
Copyright@ 2003-2025  深圳市新領域標識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10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