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神木縣加大對塞外神湖·紅堿淖景區的投入,完善運行機制,推進景區精品工程建設,全力提升景區功能,神湖風景旅游區管委會圍繞上等服務,在經營管理、發展建設中采取系列措施**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 這里有國家**保護動物——遺鷗,
這里有“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那種五彩斑斕的美,
這里還有昭君出塞淚灑邊塞的美麗傳說,
……
中國*大的沙漠淡水湖——塞外神湖·紅堿淖,一顆鑲嵌在毛烏素沙漠中的璀璨明珠。
政府主導 市場運作 企業經營 打造**運行模式 旅游業是反映一個地方經濟、文化發展現狀的窗口,其綜合性強,涵蓋旅游的各個要素、各個環節,特別是交通、人文、環境等因素更是決定旅游發展是否迅猛的重要因素。
1993年,在神木大開發的浪潮中,塞外神湖·紅堿淖的發展也在縣委、縣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拉開帷幕,1995年,由原神木縣紅堿淖漁場與神府精煤公司所屬的多種經營公司聯合投資成立了神木縣紅湖旅游公司,1996年成立了紅堿淖旅游管理委員會,專門負責紅堿淖景區的開發建設和管理工作,并制定了一系列制度。1997年,又重新組建成立了神木縣旅游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旅游涉及面廣,市場主體多、運行環節也多,神湖風景區旅游是如何管理的呢?景區一負責人說,自從政企分開以來,景區管理委員會積極**管理職能,促進旅游市場由管向育轉變,與全省各大院校密切聯系,引進專業人才,同時積極對賓館酒店服務員、售票員等進行培訓,提升服務水平。舉幾個例子,*初的導游就是跟著游客跑,指指路,說說話,現在的導游通過招聘、培訓、學習才能上崗,如今的神湖風景區已經擁有一支素質高、業務好的導游團隊了。
除此之外,神木縣今年還成立了神湖創建國家4A級景區工作領導小組,對創建工作進行安排部署,檢查落實,并積極協調省市縣政府對創建4A級景區工作的指導和驗收。領導小組下設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旅游市場秩序整頓和**質量管理、旅游接待和服務質量提升、宣傳動員和資料編制、環境衛生和后勤保障、督察等6個工作組,落實責任,明確任務,**開展爭創國家4A級風景區工作。
完善基礎設施推進精品建設工程 全力提升景區服務功能 項目是抓手,也是落腳點。只有通過項目建設,才能分塊推進景區及配套設施的建設,提升旅游品位,實現大發展
神湖風景區在旅游項目建設過程中嚴格遵照總規和詳規的基礎上,大力推進旅游精品建設工程,建立了旅游重點項目掛鉤責任制,定期跟蹤落實項目進展情況,優先解決項目存在的困難,協助各建設單位進行項目規劃、論證,尋求項目合作伙伴,爭取建設資金。大力挖掘旅游特色,實現旅游開發與民俗活動相結合、產品促銷與經貿活動相結合、旅游商品開發與地方特產及生態資源相結合,努力提升旅游景區的檔次,完善景區基礎設施,提高接待和服務能力。同時,強化項目招商工作,建立旅游項目儲備,多渠道引進外資和引導民間資金投入旅游開發。“基礎設施完善與否,直接關系到景區發展的速度。打個比方,通往神湖的公路破爛不堪,就會給外界游客形成交通不便的看法,游客數量自然就上不去。游客來了,賓館飯店服務設施跟不上,就留不住人,效益就要受到影響。只有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升和完善旅游區服務功能,才能吸引人、留住客,才能使神湖景區得到長遠的發展。”經歷了景區發展起起落落的神湖景區辦主任雷杰祥感慨地說。
目前,通往景區的道路可謂四通八達,北接內蒙古、南連榆林市的二級油路——錦大公路,榆神高速、包茂高速更是能讓四面八方的游客順利抵達神湖景區。來到景區,游客可以自駕車在43.5公里的環湖觀光公路上領略神湖的風采,景觀大道和八條南北街道交匯,讓游客便利出行。
今年,為完成好國家4A級風景區的驗收任務,神木縣繼續加大投資,從環境的綠化、美化、**、衛生設施等方面著手完善服務功能。投資300多萬元,**維修改造提升景區大門、道路、餐飲一條街及賓館飯店等重點旅游服務設施。投資300萬元進行中心廣場的維修,投資400萬元新建2.4萬平方米的景區生態停車場,啟動、完善游客服務中心,使其發揮應有功能。組建景區藝術團、醫務室、郵政、電信營業服務點,并為游客提供輪椅、童車、拐杖、盲人導游等特殊服務。在游步道、廣場等地設置供游客休憩的坐靠設施,在停車場、餐飲、廁所、購物場所、醫療點等位置設置造型優美的圖形標識等。不久的將來,神湖風景旅游區將建設成集“吃住行游購娛”于一體的游客集散中心、休閑娛樂中心。
翻開神湖風景區建設性詳細規劃方案,水樂園和沙樂園建設項目令人向往。水樂園包括SPA水療、海盜城堡、水上游樂場、兒童淺水活動區、水中運動場、噴泉迷宮、五彩滑道、沙雕垂釣園等項目。沙樂園包括500平方米的沙療康體中心,開展沙浴、沙療、沙地沖浪、沙地滾球等娛樂項目。
突出主題 發展特色 打造西北地區文化旅游中心 旅游的競爭力來自于獨特性、差異性和富集性,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及區位優勢將助推旅游業快速發展
神湖的特色要從它獨特的地理位置說起。神湖景區地處毛烏素沙漠南緣,屬風沙草灘區,67平方公里的水面成為鑲嵌在陜西北部的一顆璀璨“大漠明珠”。20年來,神湖以優美的塞外風光和蒙漢兩族文化交融的地域風情吸引著四面八方的游客。錯落起伏的沙丘與大小不等的草場相間,雪白的羊群似朵朵白云點綴其間,簇簇沙柳在金黃色的沙丘中格外翠綠,激昂的信天游在天空中久久回蕩。
其實,神湖除了有清澈碧藍的湖水,令人癡醉的水天一色和灑滿落日余暉的沙灘外,*美的應該就是在湖面上飛舞的一種叫“遺鷗”的鳥類了。據專家介紹,人類真正認識這種鳥類還不到30年,動物學家帶著些許相識恨晚的愧意為它取名“遺鷗”,遺落之鷗。遺鷗在全球現存數量不多,屬極度瀕危鳥類,是我國**保護動物。而紅堿淖的紅石島是世界**的遺鷗繁殖基地和棲息地。從2000年在紅堿淖**發現至今,在這里繁殖遺鷗數量大增,總數已經超過萬只。游客乘船前往紅石島觀賞遺鷗,已成為來此一游的必選項目,也是神湖*具魅力之處了。
神湖景區的自然生態為許多候鳥提供了理想的棲息地,共有30多種野生禽類在此繁衍生息。除了國家**保護動物遺鷗之外,還有白天鵝、鸕鶿、白鷺、魚鷹、鴛鴦等國家二類保護珍禽。每逢初春秋末,從此過往棲息的野生禽類有成千上萬,百鳥戲水,和樂齊鳴,構成了一幅和諧畫卷,讓人留戀忘返。
神湖就是這么令人陶醉,遼闊的湖面、綿軟的沙灘、靜謐的原野、翠綠的草原、搖曳的蘆葦、蓬勃欲出的朝陽、夕陽西下的霞光、奔騰洶涌的巨浪、隨波逐流的小舟、翩翩起舞的飛禽,一幅典型的塞外風情與蒙漢文化交融的異域風光,構筑了神湖景區獨特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神湖作為陜西省十大風景區之一,民俗文化的開發和利用是這里的文化特色,清脆嘹亮的陜北民歌以她獨有的魅力吸引著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凄美的愛情故事讓人蕩氣回腸。在這里,你可以聽到耳熟能詳的信天游,也可以欣賞到陜北民間小調,領略別有風味的陜北二人臺。這里還是愛的圣地,被賦予了中國愛情海的美譽,獨特的心形地貌昭示著愛的情緣,昭君出塞留下的那份民族情感以及傳奇故事更是賦予神湖不凡的文化底蘊。
隨著神木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神湖又有什么新的打算呢?景區一負責人說,神湖景區將緊緊圍繞建設生態文化旅游圈旅游精品線路為基點,聯動市內其他旅游景點,形成新的旅游圈。具體而言,一是龍頭帶動,促使全縣景區提升品質;二是項目拉動,提升接待能力和服務水平;三是以神湖打造為重點,豐富旅游文化內涵,促進文化旅游大融合,創品牌、爭**,將神湖風景旅游區建設成國家**景區。(通訊員 李春燕) (來源:榆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