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6-3 10:06:34 大江網
6月2日,2010新聞鄱考“走進贛鄱文化新時代”一行來到龍虎山風景名勝區。該區管委會副主任蔡湘芬告訴記者,龍虎山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在闖過IUCN專家實地考察評估、IUCN專家實地考察評估報告提交世界遺產中心審查等大關后,現在所有的申報工作均已完成,只等今年8月世界遺產大會表決通過。由于龍虎山是中國丹霞系列申報世界自然遺產6個提名地之一,而丹霞系列申報世界自然遺產是我國2010年提交的**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的項目,所以通過的可能性非常大。
繼1996年廬山風景名勝區成功申報世界文化景觀和2008年三清山風景名勝區成功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后,我省及時啟動了龍虎山和龜峰風景名勝區申遺項目。去年1月,經國務院批準,確定江西龍虎山、貴州赤水、廣東丹霞山、福建泰寧、湖南山,浙江江郎山等6地為中國丹霞申遺系列提名地,將中國丹霞納入2010《世界遺產名錄》表決項目。
申遺3年來,龍虎山投資1.5億元新建了國內**的游客中心,包括遺產展示中心、道教文化博物館及游客服務中心;開辟了長達10公里的新旅游線路,新建數字監控中心網絡視頻監視系統,對景區進行實時監控;同時投資1200萬元對景區進行植樹綠化和生態恢復工程,景區旅游內涵得以豐富,景區旅游生態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蔡湘芬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為加強對申遺工作的指導,與國際保護管理水平接軌,龍虎山景區共邀請了4批IUCN專家到龍虎山進行實地考察。專家提交世界遺產中心審查的考察報告雖然必須到世界遺產大會召開前兩個星期才能揭曉,但管委會對報告內容充滿信心,對世界遺產大會表決通過中國丹霞系列申遺項目充滿信心。
文化訪談
鷹潭特色生態文化獨具魅力
訪談對象:周佐明(鷹潭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局長)
記者:鷹潭市有哪些生態文化資源?
周佐明:鷹潭市歷史文化遺存得天獨厚,底蘊深厚。這些文化遺存我可以一一數來:3500多年前商代制陶工藝的角山文化,年代久遠、影響廣泛的道教文化,年代久遠、撲朔迷離的崖墓文化,多姿多彩、獨具特色的畬族民俗文化,蘊含**傳統的蘇區文化,充滿時代氣息代表現代工業文明的銅文化……這些得天獨厚的生態文化資源,為鷹潭融入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打造獨具魅力的鷹潭特色生態文化儲備了文化主體、載體、空間和氛圍。
記者:你們如何依托這些資源建設生態文化?
周佐明:要積極推動文藝演出、娛樂休閑、文化旅游等生態文化產業以及數字廣播影視業、出版業、數字動漫業、數字媒體等生態文化發展。充分利用動漫產業園、影視基地,促進和引導文化產業鏈條式發展。重點扶持優先發展動漫游戲、文化旅游、出版業,精心打造角山文化,建立角山文化遺存產業園,建成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角山文化遺存旅游景區。建立龍虎山水滸主題公園,延伸和擴大龍虎山水滸客棧建設,從而再現宋朝文化繁榮景象。深度開發豐富多彩的畬族民俗文化、銅文化、蘇區文化等文化產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消費需求。
專家感言
龍虎山:鄱陽湖畔生態文化明珠
人稱華夏仙都的龍虎山有著奇特多樣的地質遺跡和豐富多彩的文化,漫步其中,嵯峨萬千的丹霞奇峰,形態各異的自然洞穴巖墓,如詩如畫的水韻風光,絢麗多姿的生態文化景觀,交相輝映,環抱相擁。
龍虎山山體之美,在于雋秀,在于神奇,它是中國白堊紀壯年晚期的丹霞地貌景觀的典型代表,有多種地貌成因類型,山體色彩斑斕,各顯風采。奇峰突兀,怪石林立,峰巒起伏,排衙峰、雄師回首、神猿護母、雙面石、蓮花石、文豪峰、雄魂石、云錦石、象鼻山、羞女巖等象形巖之多,難以計數,身臨其中,猶如進入一個天然山石雕塑園。
龍虎山碧水丹山、峰林羅列、奇峰怪石、洞穴遍布。大大小小的洞穴中,神秘地安放著200余處二千六百年前古越人的棺木及殉葬品,這些懸棺如無字天書縱橫在千尺云崖之上,至今還有著許多未破解的千古之謎,形成了中國乃至世界的一大文化景觀。
龍虎山是中國道教文化的重要發源地。道教在龍虎山經歷了63代的傳承與發展,歷經1900余年。道教創始人**代天師道陵煉丹之所的正一觀,歷史賜號“百神授職之所”的大上清宮,被譽為“道教祖庭”的歷代天師起居之所嗣漢天師府,已成為海內外道教信徒尋仙訪祖,朝圣溯源的圣地,享有“南張北孔”的美譽。
龍虎山的美,美在自然,妙在原始。大自然賦予了龍虎山優美的生態環境,生物的多樣性在龍虎山得到了充分的展示,龍虎山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命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