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日照網
6月2日,《五蓮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15-2030)》對外公示,確立了五蓮山風景名勝區“一帶三區”的旅游發展框架。
公示內容
五蓮山風景名勝區是山東省人民政府于1988年批準的省級風景名勝區,《五蓮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1998-2010)》編制于1998年,1999年省政府批準實施(魯發[1999]第132號)。鑒于該規劃已經到期,根據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安排,于2014年8月委托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對《五蓮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進行了修編。2015年4月11日,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組織召開了專家評審會,評審通過了該規劃。
根據《山東省風景名勝區管理條例》等法規規定,現將該規劃主要內容予以公示,公示期限自2016年6月2日至7月2日。如有意見或建議,請來函來電至五蓮縣住建局規劃處(電話:6157698 郵箱:wlghc2008@163.com)或五蓮山旅游風景區管委會規劃建設局(電話:5407678 郵箱:ghjsj2008@163.com)。
一、規劃范圍
五蓮山風景名勝區由五蓮山、九仙山和龍潭峽谷三個景區組成,總面積59.7平方公里,外圍保護地帶面積104.3平方公里。
風景區范圍界定為:東起大榆林村西側至小榆林村村西,向南以小榆林村南側小路為界,至五蓮山西南山腳,折向西南,直到叩街路南側道路紅線,沿路向西到代吉子村,經于家莊村、溝里村至西北,沿劉家南山、吉家溝村間山路至呂街路東側道路紅線,向北至王家口子村北側,沿村北山路向東至房家洼子村,沿潮白河至S334,東北以S334潮白河一側道路紅線為界。
外圍保護地帶范圍界定為:風景區外圍東部由北到南為臧家槎河村—戶部村—黃巷子—常林子村—叩官村—崮寺頭村—翰林溝村—西花崖村一線;南側由東到西為崮寺頭村—花山村—高家官莊—雅嶺溝—遲家莊—上官家溝—于家豐臺一線;西側由南至北為于家豐臺—羅家豐臺—小潘家莊—小馬莊—小坪村—光明莊—大尚莊村一線;北側由西到東為大尚莊村—于家溝—松柏鎮—香店村—澇洼村—吳家莊子村—窯溝村—高閣莊一線。
二、規劃期限
本規劃期限為2015年至2030年,其中近期規劃2015-2020年,遠期規劃2021-2030年。
三、景區規劃
風景區風景游賞空間布局結構為:一帶三區。一帶:東西方向聯系風景區的游覽帶,在風景區內形成多處游覽環線。三區:規劃形成三個景區,即五蓮山景區、九仙山景區和龍潭峽谷景區。
1、五蓮山景區為五蓮山風景名勝區主景區,以光明寺、摩崖題刻、奇峰怪石、幽洞名泉、野生杜鵑為主要景觀特色。規劃以登高攬勝、訪古尋幽、休閑養生、避暑、山林游憩為主要游賞內容。分為3個景群、51個景點。3個景群為佛恩光明景群、南苑花海景群、五蓮群峰景群。
2、九仙山景區為五蓮山風景名勝區占地面積*大的景區,以洗耳泉峽谷、孫臏書院、老母閣、丁公石祠、黑牛場花園、侔云寺遺址等景點為主要景點,以避暑消夏、鄉村采風、穿越露營、山地攝影和山村度假為主要游賞內容。分為4個景群、41個景點。4個景群為老母閣景群、丁公祠景群、孫臏書院景群、情侶峰景群。
3、龍潭峽谷景區以峽谷、森林植被、泉瀑湖泊、林立怪石、季相變化為主要景觀特色,以山水體驗、峽谷探險和科普觀光為主要游賞內容。主要景點有龍潭大峽谷、龍王廟等6處。
四、分級保護規劃
本規劃將風景區劃分為**保護區、二級保護區、三級保護區等三個保護區域,同時在風景區外圍劃定一定范圍的外圍保護地帶。
1、五蓮山景區。**保護區與核心景區范圍一致,面積4.26平方公里,占景區面積的31.93%。二級保護區為風景恢復區,面積5.49平方公里,占景區面積的41.16%。三級保護區,景區四周較為平坦的居民社會用地和游覽設施用地,面積3.59平方公里,占景區面積的26.91%。
2、九仙山景區。**保護區與核心景區范圍一致,面積6.85平方公里,占景區范圍的34.11%。二級保護區為除**保護區、三級保護區外的區域,面積9.93平方公里,占景區范圍的49.45%。三級保護區為景區東部游覽服務設施及居民社會用地,面積3.30平方公里,占景區面積的16.44%。
3、龍潭峽谷景區。**保護區范圍與核心景區范圍一致,面積7.07平方公里,占景區面積的26.90%;二級保護區為除**保護區、三級保護區外的區域,面積12.10平方公里,占景區面積的46.04%;三級保護區包括居民社會用地及景區發展控制區,面積7.11平方公里,占景區面積的2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