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網
由*美中國符號網主辦的“美麗中國行.共圓中國夢--尋找*美中國符號”活動中,***風景名勝區、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AAAAA旅游景區、第六批國內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國家森林公園、國內紅色經典旅游景區、四川省省級地質公園劍門蜀道劍門關·翠云廊景區榜上有名,被推介為*美中國符號品牌榜“*美自然與文化遺產”,是廣元市**個獲此殊榮的單位。
翠云廊,是劍門關AAAAA旅游景區重要景片,是劍門蜀道***風景名勝區的核心區。由近萬株蒼翠的行道古柏組成的綠色長廊,包含了古道、古關、古柏、古寺、古鎮、古村落,是迄今為止年代*古老、保存*完好、線路*長的古代道路交通系統,被譽為“世界**古道”,“陸上交通活化石”,比“羅馬古道”早近200年,是中國古蜀道上*具代表的自然文化遺產符號。
翠云廊,古稱劍州路柏,民俗稱“皇柏大道”,主要分布在以劍閣老城為中心的北至廣元昭化,西至梓潼,南至閬中三線約300余里的古驛道上,被稱為“三百里程十萬樹”,現存古柏8000余株,傳為三國時張飛率兵所植。雖經千載風霜雪雨,古柏仍枝繁葉茂,生機盎然。這起植于漢晉,完備于元明的古行道樹群體,是蜀道亮麗的風景線。被譽為“東方的古羅馬大道”。翠云廊分為南段、西段、北段。
南段是古劍州(今劍閣)通往巴西郡(今閬中市)的要道。自江石鄉的橋邊河開始,經龍源鎮,白龍鎮的小埡子為止,行程80余里。有古柏4000余株,是三段中古柏*多*密的一段。
西段是劍州(今劍閣)至梓潼全長120里,從劍州出發經涼山鋪,柳溝驛,武連驛,演武,上亭鋪到梓潼為止,是劍州至成都的主要通道。這段驛道上的武連驛是唐朝名臣魏征的出生地,昔稱“種松之鄉”。“攔馬墻”是西段中保護*完整的一段,在長約5里的驛道上,有古柏近240株。
北段是古代**之國通往中原的**大道。路面由青石板和石條鋪砌而成,寬闊雅致,至今為人們使用。該段是古金牛道劍門至劍閣中點段。車馬鑾輿,客旅行商,無不在此歇腳用餐。三國時孔明六出祁山曾在此安營。至今還有“峰火臺”,“飲馬槽”等遺存。
翠云廊景區是我國乃至世界罕見及保護*好的自然林蔭古大道,有著極其厚重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歷史內涵科研等旅游價值。具備擁有*美中國符號品牌榜“*美自然與文化遺產”稱號。